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從圈層作用看地理環境內在規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三 從圈層作用看地理環境內在規律
單元活動 學會應用地形圖
一、教材分析
《學會應用地形圖》是魯教版必修一第三單元單元活動的教學內容,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等高線地形圖的基本概念、基本判讀技能、剖面圖的做法與判讀等內容。本節內容是高中地理教學內容中的基礎部分,對于學生養成較高的讀圖、析圖、用圖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本節內容既是初中教學內容的延伸,同時本節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其他節知識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等高線地形圖:緩坡、陡坡;脊、谷;鞍部、陡崖。
(2)學會判讀較為復雜的等高線地形圖,學會判讀與繪制地形剖面圖。
2.能力目標:
(1)理論聯系實際,能夠運用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解決一些問題。
(2)增強動手能力,培養空間想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培養學生進一步認識地形圖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以激發讀圖、用圖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等高線地形圖判讀的基本方法,繪制地形剖面圖。
難點:用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解決一些問題。
四、學情分析
本節教學內容面向的是高一學生,高一尚未分科,在各高中學;径际瞧叫邪嘟虒W,所以班內學生的程度差異較大,再加上本節內容需要較高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基本的讀圖能力,所以建議運用分層次教學的手段,既要照顧程度較好的學生,也要照顧程度較差的學生。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五、教學方法
1.問題探究教學法:設置若干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3.新授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情境導入→合作探究→總結檢測→布置預習
六、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單元活動《學會應用地形圖》,初步掌握地形圖的基本概念、基本特點。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制作,前預習學案,內探究學案,后延伸拓展學案,并把學生科學分成若干小組。準備黃土若干。
七、時安排:1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學生預習的落實情況,并了解和歸納學生的疑惑,使堂教學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展示: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或者其他的地形圖)
教師首先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什么是地形圖?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學生回答地形圖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等高線地形圖基本特征
展示:如下圖

(1)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如何理解“同線等高”的含義?
教師:同線等高是指在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高度是相等的。比如圖中400米等高線上所有的點海拔都是400米。
(2)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如何理解“同圖等距”的含義?
教師:等高距是指兩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圖中,等高距相同。比如圖中400米和600米等高線、400米和200米等高線相差都是200米。
(3)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如何理解“曲線閉合”的含義?
教師:等高線是封閉的曲線,無論怎樣迂回曲折,終必環繞成圈,但在一幅圖上不一定全部閉合。
(4)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如何理解“除陡崖外等高線不相交、不重合”的含義?
教師:除了陡崖和懸崖,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線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 且在圖的中間部分不中斷。因為同一地點只有一個海拔。但是在陡崖處,等高線卻可以相交,這是因為等高線地形圖是平面投影圖,陡崖處把多個海拔不同的點投影到一起,就出現了圖中的等高線的相交現象。
(5)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如何理解“等高線的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緩”的含義?
教師: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陡緩。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比如教材圖3-4-1中的EF和E’F’相比前者的坡度就叫小。
(6)在圖中指出“脊線”、“谷線” ?是如何判斷的?你有更簡單的判斷方法嗎?
教師:圖中的EF線是谷線,DC線是脊線。判斷方法:(多媒體展示下圖)

如上圖示方法作出AB線,如果中間數值高就是脊線(如左圖),如果中間數值低就是谷線(如右圖)。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高低,低高”法則。即:當等高線向高值凸出時,海拔較低,是谷地形;反之是脊地形。
(7)什么是“鞍部”?多媒體圖片中有“鞍部”的結構嗎?請指出。
教師:鞍部是地形當中兩之間比較平緩的部位的指稱。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也比較容易識別。因為該部位在整個地形體系中似馬鞍,故名鞍部。圖中的A部即為鞍部。
探究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根據教材P73圖3-4-5想一想:什么是盆地地形?該盆地是我國的哪個盆地?
教師:盆地,顧名思義,就像一個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們就把四周高(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狀地形稱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東非大陸中部,叫剛果盆地或扎伊爾盆地,面積約相當于加拿大的1/3。這是非洲重要的農業區,盆地邊緣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根據區域定位的知識我們知道圖中的盆地是我國的四川盆地(105°E,30°N位于其中央附近)。
(2)根據教材P73圖3-4-6想一想:什么是丘陵地形?它與地地形、高原地形有什么區別?
多媒體展示:【資料】
東南丘陵:東南丘陵是北至長江,南至兩廣,東至大海,西至云貴高原的大片低和丘陵的總稱。它包括安徽省、江蘇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部分或全部。海拔多在200至500米之間,其中主要的峰超過1500米。丘陵多呈東北--西南走向,丘陵與低之間多數有河谷盆地,適宜發展農業。東南丘陵地處亞熱帶,降水充沛,熱量豐富,是中國林、農、礦產資開發、利用潛力很大的區。
黃土高原:世界最大的黃土高原。在中國中部偏北,包括太行以西、秦嶺以北、烏鞘嶺以東、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跨西、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及河南等省區,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海拔1500到2000。除少數石質地外,高原上覆蓋深厚的黃土層,黃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間,最厚達150-180公尺。黃土顆粒細,土質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化的搖籃。但由于缺乏植被保護,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
教師:通過資料我們知道,丘陵為世界五大陸地基本地形(還包括:盆地、高原、平原、地)之一,是指地球表面形態起伏和緩,絕對高度在500米以內 ,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由各種巖類組成的坡面組合體 。坡度一般較緩,切割破碎,無一定方向。中國自北至南主要有遼東丘陵,東丘陵和東南丘陵等。
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布。地是一個眾多所在的地域,有別于單一的或脈,地與丘陵的差別是地的高度差異比丘陵要大,高原的總高度有時比地大,有時相比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異較小,這是地和高原的區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會有地,比如青藏高原。
(3)高原地形和平原地形有什么區別?
教師:平原是指陸地上海拔高度較低,地表起伏平緩的廣大平地。一種廣闊、平坦、地勢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態類型。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一般都會超過500米。
(4)給你一些黃土,你能模擬出新月形沙丘嗎?沙丘有什么地形特點?在哪些地方才有沙丘?(多媒體展示新月形沙丘,小組內利用黃土模擬新月形沙丘)
教師:新月形沙丘是指單一風向下發育的簡單沙丘形態,它的迎風面是穹狀的沙物質堆積,不斷被風蝕在頂部附近堆積,在背風坡形成較陡峭的滑落面,因為兩側較低,前進速度較快,所以形成兩翼。同學們看多媒體展示,并利用小組內已經準備好的黃土模擬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理及其結構

新月形沙丘俯視圖 風向與新月形沙丘的結構
通過模擬實驗和多媒體圖片的觀察,大家對新月形沙丘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風從沙丘的緩坡吹,向陡坡方向移動。一般沙丘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的土地沙化較嚴重的地區,例如:我國西北地區。
(5)在教材圖3-4-8中把脊線和谷線描繪出,看看這些線有什么分布規律?
(結合Google地球圖片了解一下嶺谷相間地形(斜視圖),紅色為谷,藍色為嶺)

教師:通過描繪脊和谷線,我們發現圖中出現了若干條脊和谷線平行分布的現象,這就是嶺谷相間地形。
多媒體中展示的是通過Google地球看到的我國西南某地區的側視圖,紅色的線就是谷線,藍色的線是脊線。
探究三:地形剖面圖的判讀與繪制
(1)讀圖3—4—9和相關的,說出圖中的地形剖面圖與AB、CD、EF中的哪一條剖面線相對應? 你的判斷理由是什么?你總結出了什么規律?
教師:通過預習大家知道是AB線,類似問題考察時解決一般規律總結如下:判斷時一看剖面線的起點和終點是否與地形圖中一致;二看剖面圖中的最高點和最低點;三看剖面圖中的轉折點(由上升轉下降或者由下降轉上升的點)。
(2)什么叫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如何確定?一般情況下,同一幅剖面圖中的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誰更大一些?
教師:垂直比例尺是指圖上高度比實際高度的縮小程度。即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高度多少米。垂直比例尺的計算方法與水平比例尺的計算方法相同。在地形剖面圖上垂直比例尺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
(3)繪制地形剖面圖的方法你學會了嗎,說說你的做法?
教師:繪制地形剖面圖一般經過四步,
即:①繪剖面圖的水平基線→②確定垂直比例尺→③過交點作垂線→④平滑連接各點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本節是第三單元的單元活動,通過學習我們掌握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基本知識,這使我們能更好的閱讀地形圖,能促進我們今后的地理學習。下一節我們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節,請同學們做好預習,預習好教材并做完本節的導學案。
九、板書設計
一、認識等高線地形圖
1.概念及作用
2.緩坡與陡坡、脊與谷、鞍部與陡崖
二、地形圖判讀
1.五種基本地形
2.沙丘與嶺谷相間地形
三、地形剖面圖
十、教學反思
本節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對于數學幾何知識較差的同學不容易理解,所以需要前做好了解。另外,本節設計很多地形類型,多用多媒體展示,既有利于學生接受,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十一、學案設計(見下頁)

學校 臨清一中 科目 地理 編寫人 崔振華 審稿人 胡玉芹
第三 從圈層作用看地理環境內在規律
單元活動 學會應用地形圖
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預習“學會應用地形圖”,初步掌握等高線地形圖的概念、作用、基本特征及其判讀技能。
二、預習內容
(一)認識等高線地形圖
1.地形圖:按照一定的 方法、 關系和規定符號,把真實地形地貌描繪在平面上的一種地圖。
2.緩坡與陡坡:(1)緩坡:等高線分布 ,單位水平距離內的 較。
(2)陡坡:等高線分布 ,單位水平距離內的 較大。
3.脊與谷:(1)脊:等高線由 向 凸出,海拔較兩側 ;
(2)谷:等高線由 向 凸出,海拔較兩側 。
4.鞍部:兩側的等高線閉合,且數值 。
5.陡崖:若干條等高線 于一起。
(二)地形圖的判讀
1.盆地:等高線閉合, 高, 低。
2.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是海拔較 ,坡度又比較 。
3.沙丘:各地點之間高差很小。地勢較平坦,小圓弧指示沙丘的 。
4.嶺谷相間地形:等高線向 處凸和向 處凸相間分布。
(三)地形剖面圖的判讀與繪制
1.作用:能直觀顯示某一方向上的地勢 狀況和地面 。
2.判讀:要抓住剖面線的 、終點,經過的最高點、最低點、 等。
3.繪制步驟:
(1)繪剖面圖的 ;
(2)確定適宜的 ,畫出縱坐標,規定剖面基線所代表的 ;
(3)從剖面線與等高線的交點向剖面圖的水平基線作 ,根據各點對應的高度對照剖面圖的 ,標出相應的點;
(4)將這些點 地連接起。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疑惑內容

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認識等高線地形圖:緩坡、陡坡;脊、谷;鞍部、陡崖。
2.學會判讀較為復雜的等高線地形圖,學會判讀與繪制地形剖面圖。
3.理論聯系實際,能夠運用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解決一些問題。
4.增強動手能力,培養空間想象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1.等高線地形圖判讀的基本方法,繪制地形剖面圖。
2.用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解決一些問題。
二、學習過程
探究一:等高線地形圖基本特征
展示:如下圖

(1)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如何理解“同線等高”的含義?

(2)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如何理解“同圖等距”的含義?

(3)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如何理解“曲線閉合”的含義?

(4)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如何理解“除陡崖外等高線不相交、不重合”的含義?

(5)結合多媒體展示圖片,如何理解“等高線的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緩”的含義?

(6)在圖中指出“脊線”、“谷線” ?是如何判斷的?你有更簡單的判斷方法嗎?

(7)什么是“鞍部”?多媒體圖片中有“鞍部”的結構嗎?請指出。

探究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根據教材P73圖3-4-5想一想:什么是盆地地形?該盆地是我國的哪個盆地?

(2)根據教材P73圖3-4-6想一想:什么是丘陵地形?它與地地形、高原地形有什么區別?

(3)高原地形和平原地形有什么區別?

(4)給你一些黃土,你能模擬出新月形沙丘嗎?沙丘有什么地形特點?在哪些地方才有沙丘?(多媒體展示新月形沙丘,小組內利用黃土模擬新月形沙丘)

(5)在教材圖3-4-8中把脊線和谷線描繪出,看看這些線有什么分布規律?
(結合Google地球圖片了解一下嶺谷相間地形(斜視圖),紅色為谷,藍色為嶺)

探究三:地形剖面圖的判讀與繪制
(1)讀圖3—4—9和相關的,說出圖中的地形剖面圖與AB、CD、EF中的哪一條剖面線相對應? 你的判斷理由是什么?你總結出了什么規律?

(2)什么叫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如何確定?一般情況下,同一幅剖面圖中的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誰更大一些?

(3)繪制地形剖面圖的方法你學會了嗎,說說你的做法?

(四)當堂檢測
1.讀下圖,正確的說法是

A.甲地位于脊上B.甲地位于谷中C.乙地位于脊上D.丙地位于谷中
2.讀下圖,正確的說法是

A.從甲處攀登峰最近、最省力B.從乙處攀登峰較遠、最省力
C.從丙處攀登峰較遠、最費力D.從丁處攀登峰最遠、最省力
3.讀下圖,回答有關問題。

寫出圖中序號表示的地形名稱: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⑦______。
4.某區的一所學校,擬組織學生對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進行調查。讀圖,完成(1)~(3)題。

(1)判斷在E、F、G三個地點中,能目測到公路上經過H處車輛的是 。
(2)試用地形剖面圖解釋你所做的判斷,并作簡要說明。圖畫在下面的框內。
(3)經該公路從區外運的物產主要有茶葉、柑橘、毛竹等,該學校所在的省區簡稱是( )
A.魯B.浙C.青D.吉
后練習與提高
讀下圖(圖中河谷流水自西向東流),分析判斷第1—2題:

1、圖中正確表示河谷發育位置的是
A、110°E線 B、30°N C、a線 D、b線
2、圖中分水嶺兩側(不考慮其它因素)太陽能最豐富的是
A、a線北坡 B、30oN線北坡 C、b線北坡 D、b線南坡
根據下圖(圖2)的等高線圖判斷第3—4題:

3、關于圖中河流與地勢的正確說法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 B、地勢北高南低
C、若圖示為北半球,則河流西岸沖刷比東岸嚴重
D、若圖示為南半球較高緯度,則河流可能出現凌汛現象
4、若圖中等高距為300m,且B點的氣溫為15oC時,則A點的氣溫是
A、11.6oC B、18.6oC C、20.4oC D、9.6oC
讀我國東部某地的等高線示意圖(圖3),圖中左側等高線的高度分別為100m、200m、300m、400m。試判斷第5—6題:

5、圖中城鎮與H地的相對高度的最大值為h,則h的值是
A、199<h<200 B、289<h<290
C、299<h<300 D、300<h<301
6、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圖中的三條支流中有一條畫錯了
B、圖中G處海拔為100m ,H處海拔為400m
C、a、b、G、H的海拔由大到小排序是:H> b > a > G
C、圖中河流西岸沖刷比東岸嚴重
讀等高線示意圖(圖4),已知a > b,讀圖回答第7—9題:

7、有關、N兩處地形的正確敘述是
①為坡上的洼地 ②N為坡上的洼地 ③為坡上的小丘 ④N為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
8、若b海拔高度為200m, a海拔高度為300m,則、N處的海拔高度為
①200<<300 ②300<<400 ③100<N<200 ④200<N<3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若圖中閉合等高線的高度同為a或同為b,則、N處的地形可能
①同為洼地 ②同為小丘 ③同為緩坡 ④一處為小丘,一處為洼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0、下圖為巴西東南部的等高線圖(圖5),那么降水量最為豐富的地點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下面四幅等高線地形圖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請判斷坡度最緩的是

12、下列等高距不同、水平比例尺相同四幅等高線地形圖中,坡度最陡的是

13、在等高距為50米的地形圖中,5條等高線重疊于某斷崖處,該斷崖處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A.150米 B.190米 C.290米 D.320米
讀圖8的等高線地形圖,完成14~16小題。

14、圖中地勢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若要修建一座水庫,壩址最適宜選在
A.⑥ B.⑤ C.③ D.⑦
16、沿XY一線所作的剖面,最有可能的是

圖9的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代表某種化景觀,讀圖回答17—19題:

17、該種化景觀是
A、小溪 B、梯田 C、平原 D、沙灘
18、該化景觀最有可能位于
A、黃土高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19、下列作物最有可能在該化景觀區種植的是
A、水稻 B、甜菜 C、谷子 D、青稞
讀某地等高線圖(圖10),回答20—22題:

20、在圖中①②③三地可依次見到
A.牧場、雪、鹽湖 B.葡萄園、牧場、青稞
C.葡萄園、牧場、油井 D.坎兒井、草原、地熱田
21、圖中③所在地區人口密度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崎嶇,交通不便 B.地勢高,氣候嚴寒
C.資貧乏,人口承載量小 D.深居內陸,氣候干旱
22、圖中③所在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是
①太陽輻射強烈,晝夜溫差大 ②受西南季風影響,降水量豐富 ③鄰近河流,有灌溉水 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讀下圖(圖11),圖中等高線表示一種風力堆積的地表形態(單位:米);卮鸬23—25題:

23、圖示地區的盛行風向是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
24、Q點對P點的相對高度(H)最大可以達到
A、40<H<41 B、40<H<50
C、50<H<60 D、60<H<61
25、該類地形在我國可能廣泛分布的地區是
A、東北地區 B、東南地區 C、西北地區 D、西南地區
26、下圖中A處代表的地形名稱是

A、喀斯特溶洞 B、沖積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口地貌
27、下圖是某地等值線分布圖(圖17),讀后回答:

(1)C點溫度是 ,D點海拔是 ,C、D間的相對高度是 ,C、D兩地的溫差是 。
(2)AB間的水平距離約是 千米,如果在它們之間修一索道,其長度比水平距離 。
(3)若站在C點,能否直接看到D點? 因為 。
(4)圖示范圍內是否可能有永久性冰川? 因為 。
(5)B點南側坡的坡度約是 度,是否適合修筑梯田? ,因為
。
參考答案
當堂檢測
1、A 2、B 3、①盆地、诙秆隆、酃取、芗埂、蓓敗、甙安 4、(1)G點。2)如下圖

(3)B
堂練習與提高
1—5 DCABC 6—10 DCCAA 11—15 ADCAB
16—20 ABBAC 21—26 DBBCCB
27、(1)6.6 900 300 1.8°C (2)3 長 (3)否 C D連線通過一道脊,阻擋了視線 (4)否 根據推算,最高點B氣溫在0℃以上 (5)45° 否 坡度大,陡坡上修筑梯田,投資大,收益少,且容易導致水土流失和滑坡等自然災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2205.html

相關閱讀: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