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自然條件對聚落及交通線路的影響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M
第一節自然條件對聚落及交通線路的影響
第二課時自然條件對交通線路的影響
【學習目標】
1.了解自然條件對交通運輸方式、交通運輸線路走向、線網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響。
2.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和原理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認識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重大意義,并樹立正確的人地觀。
【重點、難點】
●重點:自然條件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科學人地觀的形成。
●難點:自然條件對交通網構成、線網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響。
【知識梳理】
1、自然條件是怎樣影響交通線路分布的?
自然條件影響交通線路走向、線網密度和分布格局、運輸方式,從而影響交通線路的分布。
2、我國東西部鐵路線的疏密程度有何差異?
東部稠密,西部稀疏。
【自主探究】
一、自然條件對交通運輸線路走向的影響
〖探究活動1〗讀圖1—1—1“平原和山區的公路走向圖”,探討問題。
1、交通線的建設是根據來確定的?具體的線路走向受什么影響明顯?
交通線的建設是根據產品和銷售地的分布及其相應的運輸聯系確定的(社會經濟因素)。
具體的線路走向受地形影響明顯(自然因素)。
2、平原和山區交通線路的走向有何區別?為什么?
平原地區線路直線延伸,山區地區線路呈“之”字形彎曲。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公路受地形影響小,呈直線延伸可少占耕地,保護農田。山區地區線路呈“之”字形彎曲,基本上沿等高線修建,可降低坡度。
[知識點撥]
地形線路走向線路長度修建要求
平原直線延伸,網狀分布短少占好地,聯系沿途重要經濟點
山區丘陵“之”字形彎曲長盡量沿等高線布局,避開陡坡、斷層、地震多發區
二、自然條件對交通線網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響
〖探究活動2〗讀圖1—1—2“中國地形圖”和“中國鐵路分布圖”,探討問題。
1、我國東西部鐵路線的疏密程度有何差異?為什么?
東部稠密,西部稀疏。東部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地質條件單一,便于施工,可節省投資;人口密集、經濟發展水平高,對運輸需求量大。西部以山區、高原為主,多地震,地形地質條件復雜,生態脆弱,施工難度大,投資大;人口稀少,經濟活動少,對運輸需求量小。
2、我國鐵路線分布的稀密與地形、地勢有什么關系?
平原稠密,高原、山地稀疏。第三階梯最密,第二階梯次之,第三階梯最稀。
[知識點撥]
1、地形對交通線網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響
地形線網密度分布格局自然原因社會經濟原因
平原、緩丘稠密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地勢平坦,工程量小,造價低人口密集、經濟發展水平高,對運輸需求量大
高原、山地稀疏山間盆地、河谷和山口處地勢高峻,工程量大,造價高人口稀少,經濟活動少,對運輸需求量小
2、影響鐵路、公路的區位因素
區位因素主要影響
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對線路的限制較少,選線時要盡量少占好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建設、城鎮發展的關系
山地線路盡量沿等高線布局,盡量避開地形、地質條件復雜的地區,在陡坡呈“之”字形彎曲或開鑿隧道
水文線路應避開沼澤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以減少橋涵總長度
地質注意避開斷層地帶和滑坡、泥石流多發地區,開鑿隧道選在背斜部位
氣候工程設計應注意沿線地區暴雨的強度和頻率及凍土、積雪深度等。如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低要根據當地的暴雨強度來設計
社會經濟因素經濟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網,加快沿線資源開發,促進沿線經濟發展
社會因素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加快少數民族和革命老區脫貧致富,促進落后地區與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
技術因素應用先進技術克服自然條件對線路建設的自然障礙以及對車輛運行安全的威脅
三、自然條件對交通運輸方式的影響
〖探究活動3〗對比日本地圖和俄羅斯地圖,探討問題。
1、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有哪五種?
公路、鐵路、航空、水運(河運和海運)、管道。
2、青藏高原的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是什么?為什么?
公路。青藏高原沒有水運條件,只能發展陸路交通。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凍土廣布、地表崎嶇、地質災害多發,建鐵路極為艱難,修建公路難度更小。公路運輸對環境的要求比鐵路靈活。
3、日本海運發達的條件是什么?俄羅斯海岸線長,為什么不以海運為主?
日本條件:溫帶島國,海岸線長,多優良港灣,通航條件好。工業發達,工業原料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發展海運十分重要。
俄羅斯:緯度高,氣候寒冷,海域結冰期長,無法正常通航。國土面積大,海岸線與人口稠密區相距較遠。
[知識點撥]
1、靠近河流、海洋的地區適于發展水運。陸上則適于發展建鐵、公路運輸。
2、海港條件:海岸線曲折,港闊水深,泥沙淤積少,地質穩定。
【練案A組題】
1.“南船北馬”反映了自然條件影響交通運輸的(D)
A.線路走向B.線網密度C.分布格局D.運輸方式
2.有利于修筑港口的條件是(B)
A.海岸線平直B.港灣內C.靠近河口D.等深線稀疏
3.下圖為進藏鐵路的四種方案:①青藏方案,②甘藏方案,③川藏方案,④滇藏方案。
(1)結合自然條件分析,你認為哪種方案最佳,為什么?
(2)結合自然條件分析,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差,為什么?
(3)目前青藏地區最主要的運輸方式是公路。
(4)我國修建青藏鐵路有何重大意義?
(5)線路①經過的城市A是格爾木,經過的大盆地是柴達木盆地。修建鐵路時將遇到的困難有(A)
A.缺氧,凍土
B.太陽輻射弱、地震
C.氣壓高、土地鹽堿化
D.多云霧、多滑坡
(6)開發青藏地區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案】(1)①方案最佳。四種方案相比,青藏方案線路最短,地形較平坦,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段已經建成,工期較短。
(2)④方案最差。該線路較長,地形高差大,要經過陡峭的橫斷山區和許多大江大河,沿線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區,技術難度大,鐵路建成后養護困難。
(3)公路
(4)有利于西藏資源的開發,促進經濟的發展,加快少數民族脫貧致富(經濟意義);西北的煤炭、石油資源通過鐵路運抵西藏后,高原上的居民將結束靠砍伐爬地松作燃料的歷史,有利于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生態意義);有利于促進西藏與其他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政治意義)。
(5)格爾木柴達木盆地A
(6)保護森林和草原植被,退耕還林、還草,營造好防護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等。
【練案B組題】
在下圖所示的區域內,準備修建從A城(120.5°E,28°N)到B城的鐵路。據此完成1~2題。
1.在上圖所示的四條線路備選方案中,最佳的是(C)
A.①B.②C.③D.④
2.若圖中四條線路的布局是合理的,等級最高的線路是(B)
A.①B.②C.③D.④
3.俄羅斯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是(B)
A.公路B.鐵路C.航空D.水運
4.考慮自然因素的影響,如果建設同等級的高速公路,單位里程造價最低的是(C)
A.云貴高原B.珠江三角洲C.華北平原D.山東丘陵
5.下表為山區和平原地區建設同等級鐵路每千米工程量和造價的比較表(20世紀90年代),讀后分析回答問題。
地形類型土石方
(萬立方米)橋梁
(延長米)隧道
(延長米)造價
(萬元)
A3~524無1200~1400
B11~12451063400~4000
(1)根據表中的數據判斷A、B兩種地形,A為平原,B為山地。
(2)在A(填字母)地形區修路受地形的限制較少,交通線一般呈網狀分布;在B(填字母)地形區修路受地形的限制較多,交通線多呈“之”形分布。
(3)A地形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分布較廣,B地形區的聚落多位于河流兩岸。
(4)B(填字母)地形區修路的技術要求高;A(填字母)地形區易出現滑坡等地質災害。
第一節自然條件對聚落及交通線路的影響
第二課時自然條件對交通線路的影響
附:[參考答案]
【練案A組題】1.D2.B
3.(1)①方案最佳。四種方案相比,青藏方案線路最短,地形較平坦,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段已經建成,工期較短。
(2)④方案最差。該線路較長,地形高差大,要經過陡峭的橫斷山區和許多大江大河,沿線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區,技術難度大,鐵路建成后養護困難。
(3)公路
(4)有利于西藏資源的開發,促進經濟的發展,加快少數民族脫貧致富(經濟意義);西北的煤炭、石油資源通過鐵路運抵西藏后,高原上的居民將結束靠砍伐爬地松作燃料的歷史,有利于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生態意義);有利于促進西藏與其他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政治意義)。
(5)格爾木柴達木盆地A
(6)要特別注意保護森林和草原植被,退耕還林、還草,營造好防護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等。
【練案B組題】
1.C2.B3.B4.C
5.(1)AB
(2)AB之
(3)北河流兩岸
(4)BA
【知識梳理】圖解:交通線路走向、線網密度、分布格局、運輸方式
1.自然條件影響交通線路走向、線網密度和分布格局、運輸方式,從而影響交通線路的分布。
2.東部稠密,西部稀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0067.html

相關閱讀: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