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意義表現及鄉村—城市轉型的概念和主要類型;
2、理解社會經濟發展對城市化進程的推動作用;
3、掌握發達國家的城市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的異同,并能由此進一步理解中國城市化的發展之路。
【學習重點】
1、城市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2、發達國家的城市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的異同
【學習過程】
一、城市化
【結構預習】
1、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產業活動在空間上集聚、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
2、城市化過程中出現哪些標志性特征?
城市化的標志性特征為①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上升;②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 、三產業逐漸轉移;③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
3、城市化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在城市化過程中,城市能夠創造出比較多的就業機會,大量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②城市化過程能帶動廣大農村的發展,有利于改善地區產業結構;③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業生產的效率,工業化使城市化獲得持續推進的動力;④科技的進步和信息化的推進,使現代化大城市成為主要的科技創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⑤城市文化向鄉村廣泛地擴散和滲透,影響著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并提高鄉村的對外開放程度。
4、什么是鄉村---城市轉型?可以分成哪些類型?
鄉村—城市轉型是指鄉村向城市轉變的過程。主要有三種:一是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二是鄉村集鎮轉變為現代化城市;三是城市邊緣的鄉村轉變為市區。
二、城市化動力機制
【結構預習】
1、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是什么?
社會經濟發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
2、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對城市化有何影響?
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明顯過剩,農業人口向城市大量轉移;工業是城市經濟的主要支柱,能夠安排大量勞動力就業;經濟繁榮的城市,服務業相對發達,能夠安排大量勞動力就業;
三、城市化特點
【協作指導】
1、閱讀教材P37-38閱讀材料,回答活動問題1、2、3、4
⑴ 其原因主要是:大城市中心區環境惡化,地價上漲,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城市邊緣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發展,私人小汽車的普及,許多人在城市中心
區和郊區之間做“鐘擺式”移動。此種現象又叫逆城市化。
⑵不合理。理由是:①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進程不是隨國內工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而提高,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因為農業提供不出足夠的剩余產品維持城市人口的增長,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勞動力;②工業生產和城市拓展對當地生態造成很大破壞,結果導致城市人居環境質量大幅度下降。
⑶
國家類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起步時間早晚
目前速度慢快
城市化水平高低
所處階段后期中期
與經濟發展關系相適應不相適應
主要原因經濟發展
和工業化城市經濟畸形發展,人口增長
過快,農村勞動力過剩
后果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產生很多社會問題
(虛假城市化、滯后城市化)
⑷ 城市化的發展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一般來說,經濟越發達,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經濟發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2、“經濟越發達,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確?為什么?
這種觀點是有條件的,只能說是一般規律,但不能說是絕對規律。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就不是遵循這種規律的。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明顯超過了本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和工業水平,城市總體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虛假城市化)南美洲國家這種狀況最為突出。另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則表現為城市化進程落后于相應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工業化進程。(滯后城市化)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等國就屬于這種狀況。
3、閱讀教材P39閱讀材料分析回答中國的城市化現狀如何?
在改革開放前,我國城市化水平不僅速度慢,而且不穩定。城市化進程不僅受到經濟發展長期低水平的制約,而且還受經濟體制與政策以及政治形勢變化的影響,出現振蕩、波折和停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拉動了城市化建設進程。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城市數量急劇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
4、完成教材P40活動第一、二、三小題。
【拓展訓練】
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標是
A、城市人口增加,鄉村人口減少 B、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C、鄉鎮企業規模的擴大 D、城市用地規模的擴大
2、關于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特點,敘述錯誤的是
①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 ②城市化起步晚,發展不合理
③城市化起步早 ④出現逆城市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關于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經達到70%左右 ②發達國家出現逆城市化現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現代化 ③大城市發展迅速和中小城市發展緩慢是當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點 ④英國是世界上城市化發展最早的國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世界城市化進程速度最快的時期是在
A、產業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D、20世紀70年代以后
下圖“表示①②③④四個地區三大產業的就業構成”,讀圖回答1~3題。
5、四個地區第一、二、三產業的就業比例為
A.37.6∶17.4∶45.0B.31.6∶30.5∶37.9
C.15.5∶24.5∶60.0D.37.6∶24.5∶37.9
6、四個地區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C.③D.④
7、四個地區中工業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有關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有
A.其含義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過程
B.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城市化水平與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無關聯性
C.在城市化過程中,城鄉居民之間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
D.在城市化過程中,城鄉居民的勞動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
9、關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狀況敘述,正確的是
A.目前發達國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
B. 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大城市發展速度大大超過小城鎮
C.目前發展中國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數量上都大大低于發達國家
D.多數發展中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城市化速度加快,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10、下面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映城市發展一般規律的是
11、二戰后,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引進外資,加強城市建設,城市規模迅速擴大
B.發展中國家取得民族獨立,經濟迅速發展
C.發展中國家輕視農業的發展,重視城市的發展
D.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超過了發達國家
12.下列關于逆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出現在發達國家,是由于市區失業人口增多
B.出現在發展中國家,是由于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C.出現在發達國家,是由于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低
D.出現在發達國家,是由于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以及鄉村、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13、我國蘇南地區的鄉村城鎮發展很快,這主要是因為( )
A.蘇南緊鄰上海、蘇州、無錫等大城市,這些大城市中的人口和企業大量地遷往蘇南地區
B.這里人口密集、人口數量大
C.這里最新發現了大量的礦產資源
D.這里的鄉鎮企業發展迅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0798.html
相關閱讀: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