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口的數量變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本章規劃
社會生產包括物質產品的生產和人類自身的生產。而兩個方面能否健康、合理地持續發展,關鍵在于人口自身的生產能否與環境承載力、資源利用狀況相適應,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因為一定地域上人口數量的變化、不同地域之間人口的遷移,都會引發包括資源、環境、經濟及社會等在內的一系列變化。因此,人口問題成了當今世界最令世人關注的三大問題――人口、資源與環境中的首要問題。特別是隨著地球上人口過多、過快的增長.環境承載力不斷加大,人口與資源供給、人口與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如何處理好人口與環境的關系,如何協調人口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大課題。在我國,它不僅是地理學傳統的一大主題,在舉國創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之下,它更將是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內地理科學研究的一大熱點問題。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2(必修)》是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它以人類活動為核心,分析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本章“人口的變化”,則是《地理2(必修)》的基礎,分為三節課文和一次問題研究探究活動,分別探討人口的增長、人口的遷移、人口的合理容量以及如何看待我國越來越突出的農民工問題。人口的變化包括人口的數量變化、人口的自然增長和人口的空間變化、人口遷移。教材首先以有關“世界60億人口日”的圖文資料很自然地切人“人口的自然增長”(學生很容易抓住頭緒,教師在組織時也容易上手)后,指出了人口自然增長的決定要素,從時間縱向演變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人口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變化特點和人口總是不斷增長的總趨勢;從空間角度比較了同一時期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不同特點。由同一地區不同時期和同一時期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不同特點引出人口增長的三種不同模式。接著,教材仍從時空兩個不同角度闡釋了三種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形成及轉變的原因和過程,再通過案例l“芬蘭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的分析,進而明確: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是與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生產力水平及經濟發展速度相適應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是口增長的決定因素。
教材對“人口的空間變化”――人口遷移這一部分內容的編排:首先由導致某個地區人口數量變化的兩方面因素人手,引出人口遷移的概念和分類,在對比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國際人口遷移的不同特點之后,又分別闡釋了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國內人口遷移的基本狀況以及人口遷移的主要影響。然后結合歷史進程與案例2“美國的人口遷移”和案例3“我國古代的幾次人口遷移”分述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及個人對生活或職業需求的變化等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從中明確:經濟因素對人口遷移有著重要作用,戰爭、宗教、社會變革、國家政策、生態環境變化,以及個人動機和需求等,也能影響人口的遷移。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下,其中的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促使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隨時間延續而不斷增長的人口數量和特定歷史時期,一定地域范圍內人類開發利用資源的能力和空間與環境承載能力的有限性,它們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這種形勢之下,人們展開了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研究和討論。不論是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還是人口合理容量,對它們的估計都要考慮到特定歷史時期、特定地區(國家甚或全球)的資源、科技發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消費水平的不同情況。因此,它們都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對它們進行的估計,因為假定條件不同,結果也就不同,甚至出入很大。不過,雖然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計只是相對的,但它對于制定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還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并進一步影響區域的經濟發展戰略。目前存在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已十分嚴重。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已十分緊迫。而要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需要各國(各地區)政府協調一致,尊重人地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區域持續發展戰略,既保持好生態平衡,又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本章最后的“問題研究”,以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壯大的農民工為題材,利用學生收集和教材在“知識拓展”部分提供的資料,通過師生對材料的分析、綜合.了解當前農民工的生存狀況,認識農民工對我國經濟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和解決農民工的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綜合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特殊意義,共同探討解決當前農民工所面臨的突出問題的對策和途徑。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關注現實生活,關愛他人.理論聯系實踐,學以致用的意識。
對本章內容的,可圍繞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來組織。在本章內容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依教材插圖、附表,或以圖表創設的情景直接引發學生討論、思考,或在精析圖表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比、歸納;或師生全體參與;蚍中〗M協作;或分析文字、圖表后進一步引申、闡發,或對列舉的大量素材進行綜合、歸納。有些直接在課堂上解決,有些也可留待課后實施。
通過本章內容的學習,學生將能對人口問題有更為科學的認識,可以較深入、正確地分析現實社會存在的各種由人口發展引起的問題,能進一步理解不同社會歷史階段、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下,不同國家(地區)人口發展表現出的不同特點及相應采取的不同政策、措施。最終形成可持續的人口發展觀念。
課時安排
共6課時
第一節 人口的數量變化2課時
第二節 人口的空間變化2課時
第三節 人口的合理容量1課時
問題研究 如何看待農民工現象1課時
第一節 人口的數量變化
從容說課
人口的出生、死亡導致了人口數量的變化――人口的自然增長。就整個人類歷史時期來
看,由于社會歷史的不斷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世界人口數量變化總的趨勢是在不斷增長的。但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有不同的特點。在不同的國家(地區).人口增長也有差異。因此,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地區)的不同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之下,會存在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人口政策。
本節內容的核心,也就是本節的教學重點,是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及其地區分布。
教學中首先以有關“世界60億人口日”的圖文資料和補充的“中國13億人口日”的相關素材,通過設問激發起學生對世界和我國人口增長狀況的探究心理,很自然地切入“人口的自然增長”后,指出人口的自然增長決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兩大要素,先就圖1.2和1.3這兩幅曲線統計圖進行對比分析,從時間縱向演變的角度概括出世界人口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變化特點和人口總是在不斷增長的總趨勢,并在學生自學P3第一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歸納概括出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再從空間角度比較向一時期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不同特點。由同一地區不同時期和同一時期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不同特點進一步引出人口增長的三種不同模式。接著,仍然從時空兩個不同角度闡釋三種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形成及轉變的原因和過程,再通過案例l“芬蘭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的分析,最終明確: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是與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生產力水平及經濟發展速度相適應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是人口增長的決定因素。面對人口增長的不同情況,同一國家(地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同一歷史時期的不同國家(地區)也就可能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鑒于我國人口龐大的基數和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里將仍然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基本國策。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能據圖說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的地區差異。了解人口基數對自然增長率、人口增長絕對數量的影響。
2.使學生掌握人口增長三種模式的名稱和特點,能利用人口資料或圖表,判斷其所屬的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3.使學生能進一步理解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
4.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教給學生讀圖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掌握讀圖的要領,提高從地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片資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國公眾對目前已十分龐大,并且還在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的關注。
2.利用相應的文字資料和練習題闡明人口自然增長與自然增長率的關系及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死亡率的關系。
3.利用圖表分析法、比較法引導學生概括世界人口變化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和同一時期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差異,理解相應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讀圖思考。
4.講解人口增長模式的含義,借助圖表、案例分析和討論,認識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征差異,啟發引導學生對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形成、轉變進行深入闡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
2.進一步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3.通過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理解。
教學重點
1.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及其成因。
2.理解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和轉變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提高學生從地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1.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
2.比較兩種“低增長率”的人口增長模式的本質區別。
教具準備
運用投影儀和多媒體計算機,將一些相關圖片資料、表格內容等制作出來,增強課堂教學氣氛,并多準備一些新聞、報刊資料,及時將一些新的人口信息傳輸給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l課時
[新課導入]
師:社會在不斷發展。文明在不斷進步,在這個過程中,某個地區、某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人口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是什么引起了這種變化。這樣的變化對我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已經產生、正在產生和將要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該如何去正確應對?……這就是我們下面即將開始學習的內容――
(板書)第一章人口的變化第一節人口數量的變化
推進(新知識傳授)
(觀察下列三幅圖片)(啟發引導)
師:圖中兩個小孩出生伊始,為什么社會會如此關注,甚至安南秘書長和張維慶主任都要親臨現場?
生:因為他們降臨人世,意味著世界和我國的人口分別增長到了創記錄的60億和13億。
師:是的,世界和我國人口不斷增長,目前已達到了相當龐大的數量,而且這兩個數字還在繼續增大。
(板書)人口的自然增長
(設問承轉)
師:一個地區的人口是會自然增長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長受哪些因素影響,由哪些因素決定呢?世界人口從古代到現在又是如何增長的呢?
(知識拓展)(補充材料展示)
自然增長
美國人口咨詢局《人口手冊》第四版
自然增長指某時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后的余數(或差額)。
NI=B―D
NI代表一定時期內人口的自然增長數,B和D分別代表這個時期的出生數和死亡數。
人口自然增長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人口自然增長率指一定時期內人口自然增長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口數之比,通常以年為單位計算,用千分比來表示,計算公式為:
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內出生人數一年內死亡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
?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是怎樣計算的?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反映人口發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計劃的重要指標,也是計劃生育統計中的一個首要指標。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長的程度和趨勢,具體說,可以由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人口自然增長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年平均人口數之比,所得的結果用千分數或百分數表示。
另外,人口自然增長率還可以用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之差表示。當全年出生人數超過死亡人數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正值,當全年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時,則為負值。因此,人口自然增長水平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兩者之間的相對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再生產活動的綜合性指標。
(啟發引導)
師:從以上材料中,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呢?
生:人口自然增長速度用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反映,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一死亡率,所以一個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決定的。
(讀圖分析)(方法引導)
讀下面兩圖,了解地理曲線統計圖的一般判讀步驟、方法。
[教師精講]
地理曲線統計圖的一般判讀步驟、方法:
1.讀清各個坐標分別表示什么變量(兩圖橫坐標均表示時間,縱坐標均為相應時期的人口數);
2.判讀圖形變化特征(兩圖中曲線曲率的變化反映了對應時段內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大小);
3.思考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兩圖均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世界人口數量增長的不同特點)。
(讀圖思考)(師生問答)
教師層層設問,學生據圖回答。
師:農業革命之前,人類主要從事狩獵和采集業。那時的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情況大致是怎樣的?
生:人口數量少,人口增長慢。
師:農業革命期間,人口數量和增長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人口數量和增長速度均較快。
師:人口數量的變化與農業的發展有怎樣的關系呢?
師點撥:在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經濟條件下,生產力水平有了提高,促使糧食供應和醫療條件等得到改善,人們壽命延長,死亡率下降。因為節育還不普及,多生子女一方面可以:養老,另一方面可以分擔工作,增加收人,因此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長率較高,人口增長迅速。
生:人口數量的較俠增長可以給農業的發展提供足夠的勞動力;農業的發展使人口的數量進一步增加。
師:從18世紀后半葉的工業革命開始,世界人口增長又有明顯加快。這是為什么呢?
生:隨著社會向工業化發展,生活質量不斷改善,死亡率逐漸降低。同時由于人口基數增大也會導致人口增加。
師:就整個人類歷史時期來看,哪一個時期人口增長特別快?為什么?
生自學P3第一段后:20世紀以來。因為過去的100多年,伴隨生產工具和社會生產方式等方面的進步,人類對自然環境開發利用和改造的范圍不斷擴大,對各種災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斷提高,這使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利用與適應性不斷增強,死亡率進一步降低。
(活動)
師:假如某地某年有20萬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那么,這一年會增加多少人口?假設其他條件保持不變,10年后,該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若降至1.7%,到那時一年會增加多少人口?
生:列式計算。
師點撥:200000×2%一4000人,200000×(1+2%)=243799,243799×1.7%=4145。
[合作探究]
師:從以上計算結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啟發?
生思考,師點撥,同歸納:人口自然增長的數量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基數大小共同影響;由于人口基數增大,雖然自然增長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長的數量不一定下降。
(總結承轉)
綜上:就整個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出明顯不同的特點;就某一特定地區而言,人口自然增長的數量不僅與人口自然增長率有關,還與其人口基數有關。那么,在同一歷史時期的不同國家(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特點是否相同,不同國家(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的數量又與什么有關呢?
(讀圖分析)(方法引導)
(投影圖片)
教師指點:地理柱狀統計圖的閱讀
1.認清圖例,辨別柱子的色澤、長短所表示的含義;
2.比較同一時段(時間)不同對象、同一對象不同時段(時間)柱子的長短,確定其含義。
(讀圖思考)(師生問答)
師:到200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如何排序?
生:(計算、排序)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
師:2000年與1950年相比,人口增長數量由多到少如何排序?
生:(計算、排序)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北美、大洋洲。
師:2000年與1950年相比,人口增長的倍數由大到小如何排序?
生:(計算、排序)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歐洲。
師:人口增長倍數的大小實際上反映了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還是自然增長率?
生:(齊聲)人口的自然增長率。
師:對,下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我們剛才的結論。
(投影圖表)
地區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全世界2.20.81.4
發達國家1.11.00.1
發展中國家2.60.91.7
非洲3.81.42.4
北美1.40.80.6
拉丁美洲2.40.61.8
亞洲2.20.81.4
歐洲1.01.1-0.1
大洋洲1.80.71.1
師:從1950~2000年人口增長的數量看,亞非拉地區與歐洲北美大洋洲相比,哪里增加量更大些?
生:(計算)亞非拉地區。
師:依經濟發展水平,亞非拉地區多數國家和歐洲北美大洋洲主要國家相比情況如何?
生:差距很大,亞非拉地區多數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歐洲北美大洋洲主要國家經濟都較發達。
師:可見,目前世界人口數量的增長主要來自哪些國家?
生:發展中國家。
師:那么,相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發達國家目前人口數量的增長又表現出怎樣的特點呢?
生:增長較為緩慢。
師:對。下面就具體來看看這兩類不同國家當前人口數量增長的特點,以及它們各自的對策。
(自主學習)(分組討論)
世界人口最多的10個國家人口數量及其自然增長率
國家2002年人口數(億)人口自然增長率(%)
1990~19951995~20002000~2005(預估)
中國12.951.100.910.75
印度10.411.861.641.41
美國2.881.000.830.71
印度尼西亞2.171.541.431.22
巴西1.741.491.311.20
巴基斯坦1.482.682.772.50
俄羅斯1.47-0.03-0.16-0.19
孟加拉國1.433.102.002.10
日本1.270.160.170.10
尼日利亞1.152.572.392.24
學生自學教材P4~P5課文和“閱讀”部分的文字與表1.1,教師就表1.1設計若干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并將學生分成“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組進行討論、思考,由兩組分別派代表完成下表:
自然增長率水平人口增長特點原因分析今后變化趨勢典型國家舉例
發達國家保持較低水平增長緩慢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觀念的轉變等比較穩定,一些國家的人口數量還會逐漸減少俄羅斯、德國和日本
發展中國家水平較高人口增長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發展中國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獨立,民族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長開始趨于緩慢(由于很多國家實行控制人口的措施)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
(教師引導)
師:設l司:
1.表中的10個國家的人口總計為多少?占當年世界總人口的百分比(2002年世界人口總計62.15億)約為多少?
2.這lO個國家分別屬于哪個大洲?哪個大洲的億人大國最多?這個大洲的這些億人大國人口總計多少?占當年世界總人口的百分比約為多少?
3.這10個國家中哪些是發達國家,哪些是發展中國家?哪類國家更多些?
4.這10個國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基本都表現出什么樣的發展趨勢?
生:閱讀教材和表格,分析、計算和討論后作答,完成填表練習。
師:歸納:總的來說,當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口數量的增長速度都已趨于緩慢。相比二三十年前,尤其那些發展中的億人大國人口增速的明顯減緩,使世界人口的增長也相應趨緩(如下圖所示)。
不過,相對而言,擁有世界人口一多半的發展中國家,人口數量的增長還是顯得快得多,而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人口數量增長更為緩慢,有些發達國家甚至已經出現負增長。
師補充:發達國家之所以人口增長緩慢,是基于其社會經濟的變化。發達的經濟,高福利,社會保障制度健全,使人們早已經沒有了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顧慮,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生育率下降。而社會競爭激烈,父母為子女的成長及順利融人社會,在子女的教育、培訓等方面所需付出的前期投入(包括時間、精力和金錢)越來越大,使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進一步降低。前任美國人口統計局局長瑪莎?瑞琪指出,由于現代社會的經濟是構架在受過更高教育的勞動力之上,這些年輕人則會仔細考慮他們是否需要一個大家庭。在組成家庭之前,他們不得不把花在撫養和教育子女上的直接、間接投資都考慮進來。
師: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人口已經很多,人口增長過快,這會導致些什么樣的后果呢?
生思考后:人口過多、人口增長過快,會出現勞動力過剩,就業困難,失業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醫療衛生、交通等各方面的社會開支擴大,壓力增大,影響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也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同時,資源需求增大,人類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廢棄物激增,這都會給資源、環境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從而進一步激化人地矛盾。
師:哦,很明顯,人口太多,人口增長太快,后果是很嚴重的。那么,人口很少,人口增長很慢的地方,應該非常理想,不會有什么問題出現了吧?
生:(齊聲)N0。也有問題。
師:那會有什么問題?
生:會出現:勞動力不足,資源得不到合理開發,空間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口老齡化,個人及杜會贍養負擔增加,社會福利和保障面臨的壓力增大,國防兵員不足等問題。從而也會影響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使人們生活質量下降。
(小結)(過渡)
師:看來,人口增長太快了不好,太慢了也不是什么好事。那么,什么樣的人口增長才是比較理想的呢?
生:保持一定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既不太快也不太慢。
師:為此,人們又是怎么做的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針對不同的人口現狀,各國都采取了怎樣的人口政策?
(資料分析)
(多媒體展示材料)
材料一:日本計劃明年耗資21億美元鼓勵國民多生多育
據法新社報道,日本一官員18日指出,日本衛生部計劃在明年耗資2500億日元(約2l億美元),以促進日本的人口生育。
衛生部計劃給那些進行生育的夫婦每年10萬日元的生育補貼,并把向兒童發放津貼的年齡限制從原來的6歲提高到9歲,日本政府在以前只給6歲以下的兒童發放津貼,在該政策下,日本政府將向9歲以下的所有兒童發放津貼。
衛生部人口生育政策小組一名官員說:“我們不能像戰前那樣隨便采納一些政策,當時,日本政府曾下令人民擴大人口生育。但是由于進行人口生育需要花費昂貴的費用,許多夫婦無法獨自承擔。如果我們對他們進行援助,那么就可以讓更多的夫婦進行生育!
該官員還指出,生一個小孩的費用從30萬到40萬日元不等。提供津貼以促進人口生育的計劃將使大約28萬生育的女性受益。
該政策規定,第一個和第二個小孩可以在每個月得到政府5000日元的補助,而第三個小孩則可以每月得到1萬日元的補助。從今年起至2004年3月。這一措施將花費政府1900億日元。
對兒童發放津貼的年齡限制改變將從明年4月開始實行。
(摘自2003年7月18日中新網《國際新聞》)
材料二:現金津貼意大利新措施鼓勵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連年下降,國內人口出現負增長,為了鼓勵人民多生育,意大利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項新措施,就是給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經濟津貼。
意大利人民生育的嬰兒從第二胎開始可以一次性領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歐元的津貼。
不僅意大利,歐洲許多國家都面臨著人口增長緩慢甚至人口負增長的壓力。歐洲人口20世紀50年代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左右,隨后便開始下降,到80年代已經跌至O.3%.經過短暫回升后又繼續呈下降趨勢,終于在1996年呈現負增長。
材料三:戰后德國人口的增長主要是靠外來移民
德國人口出生率很低,年出生率為10.5‰,始終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對夫婦只有1.8個孩子。戰后德國人口的增長主要是靠外來移民。在德國每年有14.5萬多名嬰兒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這些嬰兒占全德嬰兒出生率的20%。目前,不僅德國西部的出生率繼續下降,就是德國東部的出生率也開始下降。
由于出生率低,德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化已成為聯邦政府擔憂的問題。此外,另一個人口問題,即外籍雇員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大量外籍雇員來到德國,他們的到來解決了德國本國勞動力不足的難題,但由于他們的高出生率。使德國人口增長很快,這也成為德國政府不容忽視的問題。
(師生互動)
師:從上述材料中,大家可以發現,那些人口增長很慢的國家多采取了怎樣的措施?
生:鼓勵生育,引進外來移民。
師:對,是這些措施。下面,我們再來看看人口很多、人口增長很快的那些發展中國家,它們又會有什么樣的對策?大家先看以下的材料,再考慮剛才的問題。
(多媒體展示材料)
材料四:印度提倡“只生一個好”――鼓勵三人小家庭生男生女都一樣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這一天,印度副總理?送咛卦谑锥夹碌吕镆粋有眾多電影明星和著名板球運動員出席造勢的晚會上宣布,為了避免日益增多的人口吞噬掉經濟發展成果,印度中央政府從即日起在全國推行為期一年的“小家庭計劃”。他向到會的嘉賓解釋說,“小家庭計劃”旨在鼓勵每對印度夫婦只生一個孩子,不論男孩女孩,組成一個利國利民、幸福和美的三人小家庭”。
根據2001年5月1目的人口普查數據,當時的印度總人口為10.27億,而兩年后的今天,印度媒體披露的最新數據已經達到10.6億。以目前的人口增加速度計算,到2020年前后,印度就有可能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比聯合國原來估計的時間至少提前5到10年。
實際上,早在20世紀40年代末印度就提出要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但囿于體制的制約和
傳統觀念,政府在實際工作中很難落實相應的政策措施,計劃生育事實上成了一句空話。此后,印度每隔10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都會讓政府大吃一驚。于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下決心加大實行計劃生育的力度,出臺了“提高法定結婚年齡、準許自由墮胎、鼓勵多子女夫婦絕育、給予只要2個孩子的家庭以醫療、住房、教育津貼”等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印度歷史上盛行早婚,加上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家庭勞動需要男勞動力,因而農民中普遍存在重男輕女等觀念,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難以落實,農村中一家有七八個孩子的現象并不罕見。早婚、遺棄女嬰等事例仍大量發生。
嚴峻的現實使印度政府感到了空前的壓力。前段時間,印度總統卡拉姆和總理瓦杰帕伊曾多次信誓旦旦地表示,再過20年,印度將成為科技發達、經濟飛升的世界強國。但有人警告說,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將不斷膨脹的人口因素考慮在內。否則當2020年到來時,印度可能只有從人口意義上。才有資格稱為“世界級大國”。為此,一些學者提出:印度應當加大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力度。“小家庭計劃”就是這種觀點的產物。
(摘自2003年7月14日《環球時搬》)
材料五:國外有關人口與計劃生育方面的立法
印度尼西亞《人口發展與幸福家庭法》(1992年頒布)
第五章計劃生育.對生育政策和節育服務進行了規定。規定“夫婦可以自由決定生育子女的數量和間隔”,但“(該)決定要符合對當代人和后代人的良心和責任感并符合政策”。
第七章人口總量和質量,授權政府制定具體的生育政策。并規定政府在制定具體生育政
策時,“要充分考慮人口數量、環境的承受力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狀況等因素的約束作用及其相互平衡關系”。
第九章管理和調節,規定獎勵辦法包括給予或取消機會、優待、便利、服務、補貼、禮品、獎勵或義務,具體獎勵制度由其他相關法律和法規決定。
伊朗人口與計劃生育法(1993年頒布)
伊朗《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共有4條。第1條規定本法頒布實施滿_年后出生的第四個及其以后的兒童不再享受法律規定的有關兒童數量方面的一切優惠條件。第2條規定了教育部、文化和高等教育部、醫療保健部和伊斯蘭文化指導部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的職責。第3條規定了廣播部門負責制作和播放直接或非直接廣播節目。以提高公民認識。第4條規定了實施本法的支出(1、2、3條)的補償。
(師生互動)
師:材料看完了,有答案了嗎?
生:有了。
師:說說它們的對策。
生: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長。
(小結)(承轉)
師:對,很好。發達國家鼓勵生育,引進外來移民;發展中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措施看起來截然不同,但多是為了實現什么目標?
生:為實現人口與環境、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共同目標。
師:為了這個全人類的共同目標,我們中國是怎么做的?
生:實施較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
師:效果怎么樣呢?大家看了下面的材料,就會有印象了!
(多媒體展示材料)
中國,推遲了“世界60億人口日”
今天的地球已經承栽了60多億人口。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信息顯示,近30年來,中國大約減少了3.38億多人口的出生,這意味著如果沒有中國的貢獻,作為“世界60億人口日”的今天將提前4年到來。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強.中國的人口問題為全世界所矚目。自20世紀70年代我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以來,人口控制取得巨大的成就。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雖然處于新中國成立后第三次生育高峰期,20至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每年超過l億,但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計劃生育的領導,實行和不斷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有效抑制了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按70年代的生育率計算,中國實行計劃生育近30年來共少出生了3.38億人,將中國ll億人口日推遲了4年,將亞洲30億人口日推遲了3年,將世界50億人口日推遲了2年。按國際通用標準,我國已屬于低出生率國家。
專家學者認為,中國解決人口問題的實踐令世界矚目.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師生互動)
師:材料看了,大家有何感觸?
生:中國的計劃生育,成績巨大。
師:是的。成績巨大。但那已成為過去,關鍵是今后。今后怎么辦?
生:繼續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師:為什么?
生:因為中國人口多,太多了。哪兒都擠,各項人均指標都上得很慢。
師:對嘍。別光看過去成績是不錯,但中國人口基數太大了,雖然現在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相當低,實際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很大。就在國務院新聞辦2005年6月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計生委副主任潘貴玉表示,中國現在每年的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凈增人口還有800萬~1000萬,這就是說,中國兩年凈增人口相當于一個澳大利亞。因此.計劃生育的國策短期內不會改變。計劃生育,任重道遠!
(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人口的自然增長”,知道了人口的自然增長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共同決定;世界的人口數量,在整個人類歷史時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總趨勢,但同一地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同一歷史時期的不同地區,人口數量的增長又有不同的特點i面對不同的人口形勢。各國、各地區相應會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當然,一節課的時間,要掌握整個人類歷史時期人口數量增長的諸方面情況顯然是有點倉促。課后大家還可以繼續探討。我這里有不少有趣的課題,感興趣的同學不妨來試著做做。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活動與探究課題;比較同是發達國家的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與俄羅斯、德國、日本的人口政策
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同屬發達國家的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與俄羅斯、德國、日本,人口數量的增長狀況是不是完全相同?各自表現出怎樣的特點?相應的人口政策中,哪些措施是相同的,哪些有明顯的差異?為什么?……
活動與探究的辦法、過程: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
活動與探究的結果:小論文,班級展評。
課后練習
1.1999年10月12日被聯合國定為…………………………………………………( )
A.50億人口日
B.60億人口日
C.70億人口日
D.80億人口日
2.下列關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變化的總趨勢是不斷增長的
B.不同歷史時期。人口數量增長特點相同
C.19世紀以來是世界人口增長的快速時期
D.世界人口增長在地區上是平衡的
3.據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共有12.95億人,圖中“☆”表示人口年齡構成狀況,其中O~14歲人口的比重約是…………………………( )
A.93%
B.23%
C.13%
D.60%
4.與10年前相比,我國人口中O~14歲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歲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總人口增加了近1.3億。因此,新世紀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動
B.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齡化加速勢頭
D.適度提高少年兒童人口比重
5.下圖中所示a國家可能是…………………………………………………………( )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國
D.德國
6.上圖中表示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B 2.A 3.B 4.B 5.A 6.A
第2課時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對“人口的自然增長”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請同學們回憶上節課的內容,考慮一下: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長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別表現出怎樣的特點?
師:首先,總的來看,世界人口數量隨著時間的延續有怎樣的變化趨勢?
生:不斷增長。
師: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以相同的速度增長嗎?
生:不是。
師:那就人類歷史而言,什么時候出現過明顯的改變?
生:分別是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期間。
師:什么時候世界人口的增速最快?
生:20世紀以來。
師:這樣看來,同一地區,在不同時期人口的增長是有不同特點的。那么,在同一時期的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特點相同嗎?
生:不同。
師:人口形勢不同,相應各國、各地區的人口政策呢?
生:也不同。
師:像日本、俄羅斯采取什么政策,我國采取什么政策?世界上采取和我國相同政策的有哪些國家,能舉一兩個例子嗎?
生:日本、俄羅斯鼓勵生育,我國實行計劃生育,F在像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基本采取了和我國相同的政策。
(小結承轉)
師:很好。大家都掌握了。那請大家想一下,不管在什么時候,也不論什么地方,關于人口數量的增長,人們常用什么數值指標來衡量?
生:人口的自然增長率。
師:它與哪些數值指標有關,并與它們存在什么樣的數學關系?
生: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師: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這三項指標就構成了人口增長模式。
(新知識傳授)
(板書)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
(圖表分析)(師生互動)
(展示教材圖1.6和表1.2所制的多媒體插件)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
師:圖1.6中,縱坐標和橫坐標分別代表什么?
生:縱坐標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橫坐標表示三種不同的人口增長模式。
師:橫坐標僅僅表示三種人口增長模式嗎?大家再注意一下三種人口增長模式距離坐標
原點的遠近,想一想,或許就能找到答案了。
生:是不是時間?
師:對,很好!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人口增長模式是要通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三個指標來反映的,但好像這幅圖中三種模式倒是全都標示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標示出來了,可自然增長率好像沒顯現出來,那我們怎么從圖中讀取呢?
生:(思考后)自然增長率等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在這幅圖中,我們只要在某一時間點處作一垂線,交圖中紅、藍兩條線于兩點,垂線在兩點間的截距所對應的應該就是人口的自然增長率。
師:很好!是它。
(演示)
教師在電腦上演示圖1.6中自然增長率的讀取。
(承轉)
師:圖的坐標和各項參數我們都知道怎么看了,下面咱們就根據這幅圖和P7案例1中表1.2提供的有關數據,看一看,想一想:三種人口增長模式分別出現于人類社會的什么歷史階段?各自顯現出怎樣的特點?
生:觀察圖表,判讀數值指標的高低,思考各種模式可能出現的社會歷史階段。
師出示下表中的框架。提示學生如何對比分析三種模式的特點。
(師生互動)師生討論比較,共同完成下表。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所處歷史階段
原始型高高低原始社會時期
傳統型高低高農業社會、產業革命時期
現代型低低低現代社會時期
(啟發引導)
師:大家再想一想,從三種模式出現的歷史階段,我們應該可以聯想出當時人們的生產方式、社會生產力水平、經濟發展的速度以及醫療衛生條件的狀況,這樣的話,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特點的成因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生:自主學習:閱讀P6圖文和案例1
思考后作答:
[教師精講]
原始型:以漁獵、采集為生,生產力水平低下,生存條件極差,種群為維持延續而出現的補償性生育多,出生率高;但食物供給還很不充分,人們抵御自然災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死亡率也很高,因此自然增長率很低。
傳統型: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的先后發生、發展.人類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經濟增速明顯加大,人們的生存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古代和近代醫學發展,人們抵御災害的能力大大提高,死亡率率先開始大幅減小,而傳統經濟對勞動力數量的依賴,使出生率仍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自然增長率明顯增大。
現代型:社會化大生產有了比較充分的發展,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勞動力數量需求開始減少,生產力水平高,經濟增長快,醫療衛生條件好,社會福利、養老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人們面臨的社會擇業競爭激烈,教育、培訓開支增大,這些都使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到很低的水平,自然增長率又變得很低。
(小結承轉)
師:從以上情況可以發現,各不同歷史時期世界人口增長模式是不一樣的。先后出現原始型、傳統型和現代型?梢姡丝谠鲩L模式的形成和轉變主要受什么因素影響。
生:生產力發展的水平。
師:那就目前來看,在世界不同的國家(地區)生產力水平是否相同?
生:當然不同。,
師:那下面我們來看看世界兩類不同國家(地區)現在人口增長模式分別是哪一種?整個世界又是哪一種?
生:閱讀P6有關段落,思考后完成下表內容。
地區代表地區人口增長模式備注
發達國家歐洲和北美現代型20世紀50年代后,發達國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斷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歐洲和北美為代表的發達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長模式已進入現代型
發展中國家亞非拉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階段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與發達國家相當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較高
整個世界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由于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絕大多數
師: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發達國家人口增長模式現在已經進入現代型,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還處在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的階段?
生: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
師:中國現在屬于哪一類國家?
生:發展中國家。
師:中國的人口增長模式屬于哪一種?
生:現代型。
師:怎么會呢?
生:因為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
(小結歸納)
師:那就是說,即便同處在一個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地區)人口增長模式也會不一樣。
綜合以上的內容,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觀點:人口增長模式在時間上會變化,在空間上有差異。
最后請大家再來讀一讀“案例1”,我們好好歸納一下芬蘭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過程:
生:閱讀P6~P7課文,列出芬蘭不同歷史時期人口增長的模式、形成原因,完成“活動”1和“活動”2。
[教師精講]
師:芬蘭人口增長模式轉變歷程:
前工業化時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勞動生產率低下,勞動力需求量大,因此人口出生率很高;生存環境惡劣,死亡率也很高,人口自然增長率很低。是原始型。
工業化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工業化開始,社會化大生產的逐步發展,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死亡率大降,但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長率高。為傳統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經濟、文化發展,社會福利提高,人們的生育觀念改變,死亡率、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均大幅下降。轉變為現代型。
師: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生產力水平、國家政策、社會福利、文化觀念和自然環境都會影響一個地方人口增長模式的演變。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知道了人口增長模式的構成、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原因。通過學習。懂得了人口增長模式在時間上有變化,空間上存在差異。
板書設計
課堂練習
1.“原始型”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為……………………………………( )
A.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低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C.極低死亡率,很低出生率,極低自然增長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2.人口增長模式決定于……………………………………………………(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總數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會生產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總數、社會生產力
3.人類歷史上出現了不同人口增長模式是因為………………………………( )
A.不同歷史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
B.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自然災害和戰爭爆發
C.不同地區人口居住地自然環境不同
D.農業和工業的出現
4.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是1.22%,死亡率是O.62%,自然增長率是0.6%,其人口增長模式是……………………………………………( )
A.原始型
B.傳統型
C.現代型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關于人口增長模式及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增長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總的來說,世界人口增長模式屬于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
C.美國人口世代更替緩慢,人口年齡結構呈老年型,自然增長率為負值
D.我國人口增長模式尚未進入現代型
答案:1.B 2.C 3.A 4.C 5.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67798.html

相關閱讀: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