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學習目標】
1.能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結合天文現象,了解太陽的基本狀況,理解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重點難點】
天體系統及其層次;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
【知識整合】(此處應該讓學生形成本節的知識結構,注重知識的系統性)
1.宇宙是______的,它是由一些______組成的,其中,______和______是最基本的天體。距離地球最近的天然衛星是______,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__。
2.宇宙是______的,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__________________。
3.太陽能量來源于內部物質在______、______條件下發生的____反應,太陽______對地球意義重大。
4.太陽大氣層經常有太陽活動出現,其中,太陽黑子發生在______層,其周期平均為______;耀斑發生在______層。______和______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5.太陽活動產生的短波輻射和______對地球電離層、地球磁場和地球大氣狀況均有影響,往往會產生______、極光等現象,并引起電離層擾動,影響______通信,還會加劇氣候的異常。
6.地球是太陽系中的特殊行星,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唯一存在______的天體。在太陽系中,地球所處______比較安全;地球所處的______條件比較穩定;______距離適中,產生了適宜的溫度條件;地球的______與______適中,形成了包圍地球的______;此外地球______和______周期適中;這一切都有利于生命存在和發展。
【問題鏈接】
1.在發射場上的和已發射成功的人造衛星誰是天體?(課堂中簡單的回答是不是等一類的問題起不到問題的意義)
2.地球與火星構成了天體系統,此說法對嗎?為什么?
3.天體系統共分為幾級?總星系與我們目前所說的宇宙是什么關系?
4.為什么說太陽輻射對地球意義重大?
5.如何理解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環境中?
6.手繪天體系統的層次圖和太陽系模式圖。
2、3、6三題可否合并?
【合作探究】
1.下面是兩位同學的對話
甲: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都是有利的,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都是不利的。
乙:你的觀點比較片面,太陽輻射也有不利的影響,太陽活動也會產生有利的影響。
請圍繞兩位同學的話題,交流自己的看法。
2.假設宇宙中某顆行星上有生物,它應具有什么樣的條件?(可否利用UFO或關于外星人一類的話題復習生命的條件?)
【基礎過關】
一、選擇題:
1.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 。
A.太陽B.金星C.土星D.月球
2.下列屬于天體的是…………………………………………………………………( 。
①地球、诤油庑窍怠、厶炜罩酗h動的云、苄请H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小到大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A.太陽系→銀河系→地月系→總星系
B.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總星系
C.地月系→銀河系→總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4.與銀河系處于同一級別的天體系統是……………………………………………( 。
A.總星系B.星系C.太陽系D.地月系
5.現在認識的最高一級天體系統是…………………………………………………( 。
A.整個宇宙B.以太陽為中心
C.太陽系和銀河系的總稱D.總星系
6.下列有關宇宙的錯誤敘述是………………………………………………………( 。
A.宇宙是用時間和空間來表達內涵的,是無限的
B.宇宙是物質的,物質處于有規律的運動和發展之中
C.宇宙就是指目前人類所觀測到的總星系
D.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觀測到的宇宙范圍將不斷擴大
7.下列各種天體中,太陽系沒有的是………………………………………………( 。
A.恒星B.流星體C.彗星D.星云
8.有關太陽輻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太陽輻射是一種電磁波,大約8分鐘即可到達地球、谔栞椛淠芰康膩碓词翘杻炔康暮司圩兎磻、厶栞椛涫堑厍蛏洗髿、水、生物和地震活動的主要動力、芴栞椛淠芰坎话、石油、天然氣等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9.下列與太陽輻射有關的是…………………………………………………………( 。
A.高緯度地區出現極光B.往地球內部溫度不斷升高
C.煤、石油、天然氣可以提供能量D.“磁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10.下列現象中屬于太陽活動對地球產生影響形成的是…………………………( 。
A.地面無線電短波通訊的短暫中斷B.地球兩極地區出現極晝極夜現象
C.最近某地區天氣異常D.月亮的陰晴圓缺
11.有關黑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黑子并不黑B.黑子時多時少,變化周期約為13年
C.是太陽活動最強烈的顯示D.是太陽色球層出現的黑暗斑點
12.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是……………………………………………………( 。
A.發光強弱B.能量大小C.耀斑大小D.黑子多少
我國古書曾記載公元前28年,曾記載:“三月己末,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睋嘶卮13—14題。
13.記載中所說的黑氣指()
A.耀斑B.X射線C.紫外線D.黑子
14.這種現象發生在太陽的()
A.光球層B.色球層C.日冕層D.內部
二、綜合題
1.讀下面“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天體: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以地球為中心天體的天體系統是______。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位于__星軌道和____星軌道之間。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與其所處的宇宙環境關系密切,此圖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環境是____________。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幾個自身條件中,取決于地球在太陽系中位置的條件是____________
2.讀太陽系局部圖回答:
(l)在圖中A行星處標出A星繞日公轉方向。
(2)圖中彗星是指著名的______彗星,繞日一周的時間是______年。
(3)A是______星,B是______星,C是______帶。
(4)圖中共有______類天體;共有______級天體系統。
(5)九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轉方向具有______性,公轉的軌道面具有______性,公轉軌道的偏心率都不大,說明軌道有______性,這樣使得它們運動中能夠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一種比較穩定安全的環境之中。
【拓展提高】
一、(2001年上海,40)地球為什么會成為生命的搖籃?試分析地球的宇宙環境和地理環境的特點與生命物質存在條件的關系,并用直線相連。
地球磁場①a.地球表面存在大氣層
地球的質量與體積②b.削弱到達地面的紫外線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③c.水經常能處于液體狀態
地球大氣中的臭氧層④d. 削弱宇宙射線對生命的傷害
二、(2004年廣東,10—12)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間,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連珠“天象奇觀。其中水星是最難一見的行星,觀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時內可能看到它。在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點為極地;卮 1—3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連珠”現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新疆的吐魯番(約89°E)觀看五星連珠現象,應該選擇的時間段(北京時間)是( )
A.18時10分至19時 B.16時10分至17時
C.20時10分至21時 D.21時10分至22時
3.五星連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顆星是( )
A.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視野拓展】(生物圈2號更多的是關于生態系統的問題,放在此處不太好)
美國“生物圈2”號實驗
科學家將人類生息的地球稱為“生物圈1號”。為了實驗人類離開地球能否生存,美國從1984年起花費了近2億美圓,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建造了一個幾乎完全密封的“生物圈2號”實驗基地。這是一個占地1.3萬平方米的鋼架結構的玻璃建筑,遠愿望去好象是一個巨大的溫室。它所有的窗戶都是密封的。透過玻璃望去,溫室里有麥田、草地、魚塘和微型“海洋”等;室內還放養著豬、羊和一些家禽;里面還建了幾排房子。
1983年1月,8名科學家和他們的家人一一惜別,進入“生物圈2號”。按照預定計劃,他們將在里面生活兩年,除非身體發生嚴重意外情況,否則實驗結束前是不能出來的。
8名科學家在里面一邊從事科學研究,一邊養雞養鴨,耕種收獲,過著完全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進入生物圈2號時只帶了一批植物的種子及少量的必須的物品,其余的一切都需要他們自己解決。能源取自太陽能,氧氣有自己種植的植物制造;糧食,靠自己在里面種植獲得;肉類和蛋白質,取自自己養的雞、鴨、豬、羊;甚至里面的氣候,也有科學家自己控制,并盡可能的模擬地球氣候。
總之,他們必須設法保證這個小小的生態系統的平衡。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簡單。例如綠色植物過多,沒有充足的肥料和二氧6供植物呼吸,植物會死亡;又如他們想多吃點肉,必須多養動物,而動物過多,糧食和飼料就會緊缺,氧的消耗會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會升高,從而影響他們自身的生存。這一切都需要科學家們做的計劃和細致的安排,任何一方面出現偏差,都會使整個實驗前功盡棄。從科學家們進駐“生物圈2號”的那一天起,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這個實驗。但實驗結果卻并不令人樂觀。
由于土壤中的碳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與建筑“生物圈2號”所用的混凝土中的鈣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所以,一年后“生物圈2號”的氧氣含量從21%下降到14%。加之沒有調節好內部氣候,致使糧食歉收,科學家們面臨斷糧威脅,最后不得不提前撤出實驗室。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2號”運行3年后,其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大幅度增加,從而危害到人體健康。
1996年1月1日,哥倫比亞大學接管了“生物圈2號”。9月,由數名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對實驗進行了總結,他們認為:再現有技術條件下,人類無法模擬出一個類似地球的、可以供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
實驗向世人昭示:迄今為止,地球仍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人類應當努力保護它,而不是破壞它。
問題:請你以一名中學生的身份談談如何從自身做起保護我們的地球?
注意:
1.本節的習題太多,稍不注意會成為習題課。
2.復習是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建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原有知識體系的拓展和延伸。
3.學案是學生學習的材料,重點是問題設計,問題要體現可探究性、拓展性、綜合性,不要把學案設計成為習題集。
4.在材料設計中要注意吸收新材料,比如06年12月的太陽活動沒有涉及,如果利用效果可能更好。
5.對于地球的普通性應注重材料、圖像的應用。
6.9日要早到校,你講課的時間比較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2633.html
相關閱讀: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