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2 水的運動教學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2 水的運動設計
第一課時:《水循環》
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環的主要類型、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以及水循環的重要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水循環,能夠繪制各種水循環類型的示意圖,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簡練的表述水循環的過程;能夠利用水循環的原理,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德育情感目標:使學生樹立物質的運動性、運動的規律性等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通過問題討論,使學生增強水資源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水循環的形成過程及實際應用
教學難點:水循環的過程及成因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問題討論法;
學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學生實驗、問題討論、理論聯系實際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過程:
【激趣設懸引入】
李白詩《將進酒》中有兩名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其實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錯誤,你知道錯在什么地方嗎?違背了地理學中的什么原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第二節 水的運動的第一課時:水循環
板書:水循環
【實驗探究】
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做好教材上“模擬水循環”的實驗。為了讓實驗更明顯、快速,可以適當改變實驗條件,把“將器皿放在陽光下直曬或用臺燈直接照射”的條件改為在“器皿下用酒精燈加熱”。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注意觀察并思考如下一些問題:
1、器皿中的水和小瓶中裝的沙分別相當于現實中的什么?
2、為什么要在塑料紙蓋上壓放石頭,且要放在裝沙小瓶的正上方,其作用是什么?
3、要學生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教師歸納:觀察到的實驗結果是:水從器皿中蒸發,然后在塑料紙上凝結,并沿壓放石頭的正下方滴落到小瓶中的沙上,這就類似自然界中的水循環。
【課件展示】
為了更直觀、準確地反映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情況,教師有步驟地播放多媒體課件:水循環,如下圖。 J
D
I
E
I A C
F H G
教師邊播放課件邊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
1、從水循環的發生領域來看,水循環可以分哪幾類?;圖中的A―B―C過程,
A―D―E―G、H過程,I―J―E過程分別屬于何種水循環類型?
學生回答:海上內循環;海陸間大循環;陸地內循環。
2、各種水循環的完成,各要通過哪些主要的環節?
學生回答:
海陸間大循環:海水蒸發――水汽輸送――凝結降水――徑流(地表、地下)――海洋
海上內循環: 海水蒸發――水汽輸送――凝結降水到海洋
陸地內循環: 陸地水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凝結降水到陸地
3、根據水循環的過程,你能給水循環下個定義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自然界中的水,通過各個環節,在各種水體之間連續運動的過程叫水
循環。
4、討論水循環的意義。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歸納:①水循環聯系了地球的各個圈層,并在各個圈層間進行物質和
能量的交換。②使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不斷得到更新、再生,并能持續利用③塑造了千姿
百態的地表形態。
【問題回放】
學生回答,新課引入時所提出的問題:通過學習水循環的知識,李白詩句中的“奔流到海不
復回”違背了水循環的原理。
【知識擴展】
為了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水資源,趨利避害,人類根據水循環的原理,修建了眾多
的水利工程。如我國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工程;我國21世紀實行水資源優化配置的超大型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它們都是利用水循環的原理,通過影響水循環地表徑流這個環節,從而改變了水資源的時間分配和空間分配,實現了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合理配置,達到了為人類服務的目的。
【學生活動】
討論題:既然水是可以循環并能不斷更新、再生,所以說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是贊成還是反對這個觀點。說一說你的理由。
討論過程略。
【信息反饋】
課件展示下列問題:是非題(正確的劃“√”,錯誤的打“×”)
1、修水庫可以起到調節河川徑流變化、防洪抗旱的作用。
2、塔里木河主要參與了海陸間水循環。
3、我國東南地區夏季的東南風屬于水循環過程中的水汽輸送環節。
4、水循環能使海陸之間實現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5、水資源的不斷更新和再生主要通過陸地內循環來實現。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一、水循環的定義和類型:海上內循環;海陸間大循環;陸地內循環。
二、水循環的主要環節:
海陸間大循環 海水蒸發――水汽輸送――凝結降水――徑流(地表、地下)――海洋
海上內循環 海水蒸發――水汽輸送――凝結降水到海洋
陸地內循環 陸地水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凝結降水到陸地
四、水循環的主要意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4570.html

相關閱讀: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