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知道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2、知道巖石圈的三大巖石。了解地殼內部物質的循環過程。3、了解褶皺、斷層的特點及其地表形態。4、結合實例,說明流水、風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基礎知識梳理】
一、地球內部圈層和巖石圈的結構
1、通過對_____________傳播速度的研究,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三個主要圈層:地殼、地幔和地核。(見右圖)
2、地殼是地球表面一層薄薄的、由_______組成的堅硬外殼。它是一個___________圈層,大陸部分較厚,大洋部分較薄,平均厚度約_______千米。
3、地幔介于__________面和_______________面之間,厚度約_________千米。在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一個由塑性物質組成的軟流層,是________的主要發源地。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主要有巖石組成,構成了巖石圈。
4、地核以__________與地幔為界,厚度約________千米,溫度很高,壓力和密度很大。
二、巖石圈的組成與物質循環
[知識窗]
①地殼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②組成化學元素組成_________。
③巖石是由__________組成的。
1、巖石圈的組成
按成因分類形成過程典型巖石
侵入巖巖漿在地下壓力作用下侵入地殼上部,__________而成。
噴出巖巖漿在地下壓力作用下噴出地表,____________而成。
地表巖石在流水、風、海浪等______作用下,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經____________作用形成。其典型特征是具有_____構造、常含有_______。
原有巖石在______________條件下,巖石的成分和性質發生改變,形成新的巖石。
2、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①過程:從巖漿到形成____________,再形成新__________的過程。
②意義:①形成地球上豐富的_________資源。②改變了_________,塑造自然景觀。③實現了地區之間、圈層之間的________和______,從而改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變化
1、地質作用的分類
分類能量來源表現形式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內力作用
外力作用
2、板塊構造學說
全球巖石圈被 、 等分割成 大板塊。板塊處于不斷的________中,其內部地殼運動較 ,交界處運動 ,多 、分布,地球上的海陸分布,陸地上的宏觀地貌格局,都是由 形成的。板塊的相對移動,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板塊張裂地區,常形成 和 ,如 、 等。在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聚合帶,大洋板塊 到大陸板塊之下形成 ;大陸板塊受 ,形成 和 。在兩個大陸板塊碰撞處形成 。
3、地質構造
(1)、褶皺:地殼運動產生的 ,使巖層發生 ,形成褶皺。
①基本形態:
巖層形態地表形態巖層年齡
正態倒置
背斜山嶺中間老兩側新
向斜成山
②倒置地形的成因:背斜谷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向斜山的成因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斷層: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 或 ,超過了巖層所能承受的強度,使巖層發生 ,并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 、 形成的。大的斷層常常形成__________或__________。(3)意義:研究地質構造,對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指導意義。石油、天然氣多儲存于 構造中;在 盆地中容易找到地下水; 、 ___建設,則應盡量避開斷層。
4、外力作用的表現
(1)外力作用主要通于 、 、冰川、海浪、 等改變地表形態。其主要表現形式有 、 、 、 、
(2)流水、風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分布區外力作用形式侵蝕地貌沉積地貌
主要在濕潤、半濕潤地區溝谷、瀑布、峽谷,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干旱地區風力作用沙丘、沙壟
高緯度、高海拔地區冰川作用
【鞏固訓練】
一、選擇題 1、關于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全球各地的巖石圈厚度是相同的 B、巖石圈由地殼和軟流層之上的地幔構成
C、地殼化學成分一鈣、鎂、鐵為主 D、地球內部圈層由巖石圈、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構成
2、下列巖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花崗巖和頁巖 B、大理巖和砂巖 C、板巖和片麻巖 D、石灰巖和頁巖
3、以外力作用為主形成的巖石是
A、花崗巖 B、玄武巖 C、大理巖 D、石灰巖
4、關于巖石圈物質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A、各類巖石都能形成巖漿巖 B、各類巖石都能形成沉積巖
C、各類巖石都能形成變質巖 D、各類巖石都能形成巖漿
5、圖示構造是由
A.巖漿活動引起的 B.地殼運動引起的C.變質作用引起的 D.流水作用引起的
6、關于地質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表形態顯著的變化都是巨大的內力作用的結果B.地質作用進行得極其緩慢,不易被察覺
C.地殼運動是由內、外力共同作用引起的 D.地表形態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斷發展變化
7、下列詞語中,從地質學觀點來看正確的應該是
①穩如泰山 ②滄海桑田 ③堅如磐石 ④水滴石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根據你掌握的知識選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背斜是良好的儲水構造 B.背斜處適宜開挖隧道
C.向斜的巖層表現出“中間老,兩翼新”的特點 D.向斜是典型的儲油、儲氣構造
10、含煤地層反映當時的沉積環境是
A.熱帶淺海環境 B.湖泊或沼澤 C.森林茂密的濕熱環境 D.沉積盆地
1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板塊張裂 B.板塊擠壓 C.板塊碰撞 D.板塊俯沖
1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內力B.侵蝕 C.沉積 D.搬運
13、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
A.當地的巖石風化 B.地質歷史上的冰川沉積 C.風力沉積 D.流水沉積
14、造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風力沉積作用 B.流水侵蝕作用C.流水化學溶蝕作用 D.流水搬運作用
15、就巖石類型而言,大理石屬于
A.巖漿巖 B.沉積巖 C.侵入巖 D.變質巖
二、綜合題
1、讀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CD分別代表的物質名稱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_。
(2)圖中序號代表的作用是: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
2.讀圖回答:
(1)A、B、C、D四處,屬于背斜的是 ,屬于向斜的是 。
(2)圖中D處構造地貌名稱是 ,形成的原因是 ;C處構造地貌名稱是 ,原因是 。
(3)找油氣應在圖中的 處,找地下水應在 處。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應選擇在 處,原因是
4、讀地貌示意圖回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5321.html
相關閱讀: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