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一課時
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地球自轉的概念、運動的方向、周期、速度。
2.使學生能夠看懂“恒星日和太陽日示意圖”,說出兩者的差異及其原因。理解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會運用“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的偏向”規律。
重點
1.自轉的運動規律。
2.自轉的地理意義。
教學難點
1.經度時差。
2.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的偏向。
教學方法
談話法。
教學媒體
投影片、投影儀、吹塑圓片一個(圓片上系一紅繩)、地球儀、彩色墨水、滴管、橢球儀、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的紙模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毛澤東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這種情況是否可能發生?學生回答略。
【講述】 地球運動的種類
【板書】 第四節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1.方向
【提問】 教室的東西南北方向。
學生回答略。
【演示】 教師轉動地球儀。
【提問】 描述自轉的方向。
學生回答略。
【演示】 轉換地球儀的觀察角度,分別從北極和南極上方觀察轉動的地球儀。
【提問】 描述從北極看和南極看到的地球自轉狀態。
學生回答略。
【板書】
【提問】 自轉一周的時間是多少?
學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儀自轉。
【提問】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樣知道地球自轉了一周?
學生回答略。
【引出太陽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講解】 用吹塑片演示(課本第27頁)“恒星日與太陽日圖”中恒星日與太陽日的關系。
(1)在黑板上框按一圖釘代表太陽S,將一個吹塑片上的紅繩固定,讓該吹塑片如課本插圖中的E1狀態,在吹塑片和繩的交點上作記號P,在黑板上描出紅繩和地球的位置;
(2)讓該吹塑片以P為參考點自轉并繞日公轉到E2位置,作圖。在黑板上用虛線連接太陽和E2,P點未在此線上,說明以太陽為參考點時,地球還未自轉一周。在黑板上做E2到P的延長線,此線的上方為遙遠的宇宙中的一顆恒星H,該線與SPE1線平行,以該恒星為參考點,則說明地球自轉了一周。
(3)要保證以太陽為參考點的自轉一周,地球必須繼續向前公轉到E3點,使S、P、E3三點一線。從圖中可以看出,一個太陽日比一個恒星日多轉出一個角度SE3H。
(4)由于地球每天公轉東進59分,即圖中的角E1SE3的度數。課本中的示意圖實際是夸大了該角度。若按照嚴格的度數畫圖,就會發現,E1PS線和E2P線距離很近,該恒星距地球十分遙遠,這種誤差可以忽略,所以圖中的三顆恒星是一顆恒星。角E1SE3和角SE3H是內錯角,因此一個太陽日,地球實際自轉了360度59分,多出的59分,在時間上要用3分56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
【板書】
請學生看書中第28頁圖。
【展示模型】 展示與之對應的立體紙制模型,幫助學生理解角速度和線速度的含義。
【討論】 不同緯度的線速度和角速度大小的特點。
學生回答略。
【小結板書】 3.速度
【轉入自轉的地理意義】
【提問】 舉例說出哪些自然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
學生回答略。
【小結板書】 4.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板圖】 晨昏線的畫法(圖2)A
【學生練習】 在上圖中的B圖和C圖上繪出晨昏線。
【提問】 (1)地球自轉一周是360度,計算每小時轉過多少度?
(2)甲在乙的東部,甲乙兩地經度相差45度,時間差幾小時?
學生轉動地球儀,思考回答。
【板書】 (2)地方時
【演示】 橢球儀。
學生觀察、回答,由于自轉會使圓形變成橢圓形
【板書】 (3)使地球形成旋轉橢球體
【演示】 利用地球儀、紅墨水和滴管演示自轉對地表水平運動的方向的影響。學生觀察、回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6986.html

相關閱讀:3-1氣候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設計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4.3 河流地貌的發育 學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