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展數學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習興趣是學習的最好動力,而游戲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游戲集趣味性、思辨性于一身,學生在游戲中會有很多新奇感受,也更容易投入其中。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趣味性,開展主動學習。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數學游戲活動,在動態教學中使數學學習過程轉變為易于接受的游戲活動。例如,在教學“集合”時,教師可以現場劃定幾個圈,每個圈代表不同對象,團員學生站在一個圈里,其他學生站在另一個圈里,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學生的參與度也隨之增加。教師在此時引入集合概念,鼓勵學生進行觀察和分析,在游戲中掌握集合元素的特點。這樣就可以起到化抽象為具體的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也能得到有效保證。
二、引入數學實驗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將實驗活動引入課堂教學,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也符合高中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進行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習效率,做到事半功倍。與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相比,實驗教學可提供更為直觀的感性材料,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是單純的語言講述無法企及的。高中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往往耐性較差,有的學習興趣不高,有的懶得動腦,有的遇到困難止步不前,有的對數學的興趣不大。在這種情況下,應努力通過教學實驗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真正讓他們“動”起來,既要動手,也要動腦,培養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橢圓時,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三人,準備好圖釘、細線、白紙和鉛筆等教學物品,指導學生按照具體操作程序畫出橢圓,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掌握畫橢圓的關鍵,這時再引入橢圓的定義,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橢圓定義的理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高中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努力開發和引入更多的教學實驗,充分發揮教學實驗活動的作用,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組織分組合作活動,提高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認識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以“講”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則以“聽”相配合。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弱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忽視了主觀能動性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而分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良好方式,也有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分組合作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上加強交流,做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還可以發揮每一位小組成員的作用,使每個學生“身在其中”,提高學生在學習上的參與度。例如,可在試卷講評課上將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小組,由成績好、中、差等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小組,實行捆綁考核和獎勵機制。每個小組就試卷上的問題進行討論,討論結束時可將未解決的問題拿出來與其他小組互動,最后再開展測試。這樣,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成績,形成了互幫互助、共同學習的良好氛圍。
四、實施數學探究活動,深化新課程改革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調地依賴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提倡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數學學習方式。通過課堂上的探究活動,學生能初步體驗數學探究活動的全部過程,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數學探究方法,也能獲得一些數學探究活動所需要的學習能力,如提出問題的能力、數學交流的能力等。(1)創設數學問題探究情境。教師在引入概念時,應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去探究歸納,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采用將新舊概念類比探究的思想方法。也可以設計現實情境引入數學概念,結合教材內容把這些概念形成過程設計為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歷數學概念的再創造過程,讓學生自主建構數學概念。在新授課中,數學命題主要是指數學公式、定理、推論、法則等,這些都是數量關系或空間關系的精髓,它們的背景與產生過程各有特色,是開展數學探究性活動的極好素材。(2)將某些數學問題延伸與推廣,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我國數學過程標準主要對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基本數學思想方法作出了相應的規定,相應數學教材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教材各章節內容與知識點的選擇不可能面面俱到,這樣就不可能照顧學生差異,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對某些數學命題適當進行延伸與推廣的探究活動。(3)挖掘數學習題的價值,在對習題的引申與推廣中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我們必須充分分析它的條件和結論,挖掘例習題中潛在的知識與內涵,敢于創新、探索,充分領會編者選用此題的意圖和用意,這樣才能真正駕馭好教材。
山西省河津市河津中學 張兵
來源: 發展導報(太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02757.html
相關閱讀: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