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自由活動”!皫熣f生聽”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钴S。然而,凝眸反思,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與浮躁,我們的課堂教學多了些新穎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學行為,卻丟失了寶貴的東西??“有效”;也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币粋好的問題情境,能吸引學生的身心,讓學生主動關注學習的內容;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學習新知拋磚引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有了新的變化,教師都樂于去創設情境開展教學,這確實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然而,有些課創設的問題情境復雜、牽強附會,學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課堂教學流程舒緩有余而緊湊不足,教學效果不高。所以,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呢?

1、問題要有現實性??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兒童發現那些對他們個人來說是真實的挑戰,從而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尤其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問題必須是真實的或者能夠想象的,這樣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真實的問題”是指必須與兒童生活直接相關的問題。

2、問題要有思考性??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創設問題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考。設計的問題必須要有思考性,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間。

3、問題要有針對性??緊扣有關的數學學習內容。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并形成數學思考的能力。因而,問題的設計必須要有針對性。一方面,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內容的“數學內涵”及其相互關系,抓住其核心和相關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注意為學生提供一些數學知識的“原型”問題,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4、問題要有挑戰性??讓學生的思維經受來自問題的挑戰。兒童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探索的欲望,他們常常把自己當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而富有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情境,能使學生的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發揮,促使他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靈活地處理教材,給學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發現數學知識,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5、問題要有趣味性?將問題置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將問題置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中,使學生的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共同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輕松的發展。問題情境的呈現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做出適當的選擇:小學低、中年級學生比較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級的學生對“有用、有挑戰性”的任務感興趣。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可以從生活中的具體事實或有趣現象引出問題;從情節生動的童話和故事情節引出問題;從游戲活動中引出問題;從直觀演示或實際操作引出問題;從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引出問題;從新舊知識的矛盾引出問題等,讓學生在生動具體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總之,富有情境的課堂影響著學生的心靈與人格,在每一個學生的內心不斷建構一方美麗的精神樂土;富有情境的課堂,能釋放出無窮的魅力,在學生的心田上綻開絢麗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課堂,能讓生命的精彩在課堂上涌動。

二、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和課堂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要在課堂有效的時間與空間里有效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的組織尤其重要。具體做法是:

1、創設良好的探究情境。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起源于新穎的問題、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應盡量為學生營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解決一些相對復雜而靈活的挑戰性問題來學習。

2、靈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學生個人獨立探究、學生臨時以自愿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體探究等。課堂上,可根據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種形式,也可以幾種方式交叉進行,使探究活動更加深入充分。

3、熱情地參與學生的探究。教師的參與是對學生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教師的熱情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和探究熱情,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4、促進學生在探究中的互動與交流。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做的首先是促進學生學習小組內部的交流與互動。其次,教師還應鼓勵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之間進行對話,并為這種交往、交流提供條件。此外,教師還要組織好全班學生的交流,使全體學生在演示與觀察、表達與傾聽、質疑與爭論、反駁與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獲。

5、寬容與欣賞學生探究的過程和結果。教師要善于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適當的評價,并利用評價來有效地組織探究學習。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與人合作”,并與同伴交流思想的過程和結果,不但充分地體現教學的民主,也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是學生取長補短、展現個性的舞臺,因而,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課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我們有些教師卻把它演繹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點綴”,成了形式和走過場的“合坐”。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10973.html

相關閱讀: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