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個朋友的小孩,從小各科成績優異,更是多次參加“奧數”等競賽,幾乎每次都能拿到不菲的成績,中考的時候,更是取得了132的高分。這也是朋友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一件事?善婀值氖,那小孩自從上高中之后,數學成績就老跟不上,還扯總成績的后腿,排名也不能靠前。
更慘的是,孩子在數學學習上越來越吃力,慢慢的連簡單的題都做不好,導致每次考試及格都難,更別說拿高分了。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花在數學上的時間并不少,可為什么成績越來越不理想呢?
第一,學習自覺性不強,又急于求成:
很多高中生學習數學是不自主的,老師教什么他們就學什么,不會主動去研究它,這也和興趣有關。在校期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自主性,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忙著完成各種作業,根本就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自己主動學習,疲于奔命。
久而久之,落下的知識就會越來越多,最后就重疾難返。一旦學生發現自己不會的東西越來越多,就會出現焦急、不知所措的狀態。原本是想學好,補起遺漏的知識,可是自己又抓不準重點,找不到方向,越學越疲憊,這時就會在心理上就會有一種怎么努力也不會有起色的感覺,就會產生放棄的念頭。
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那就是主動學習,即使是數學也要提前預習,課后復習,把每天的知識都消化掌握好,不要欠賬。最重要的還是要上課聽講,跟上老師的進度。認真完成作業,對于欠缺的知識要利用好課下、自習以及周末的時間來補一補。
第二,粗心大意,不夠仔細:
粗心大意是屬于學習習慣、考試習慣的范疇,常常表現為會做的題目做不對、馬虎、浮躁等癥狀。很多學生和家長都不把馬虎當成一回事,覺得只要考試的時候不出錯就行,但如果學生養成了粗心大意的習慣,在考試的時候也會很難改正過來。
所以,明明該得分的題卻因為自己的馬虎大意丟了分。表面看起來,馬虎的確不是什么大問題,該掌握的知識掌握了,等到大考的時候認真一點,不就行了嗎?
因此不要把馬虎當成無所謂,在平時作業和考試的時候,都要隨時注意,認真做題,仔細檢查,能做的題要百分百的得分,不要因為一個不下心丟了分數。
粗心大意是習慣,習慣要改需要一個很長期的過程,學生學數學應該一開始就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學數學本來就要比學習其他科目更加上心,一點也馬虎不得。
第三,嚴重偏科,成績不均衡:
有的學生初中的時候不偏科,但是一到了高中偏科現象就開始出現了,而且是偏科偏得非常嚴重。其實,造成偏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喜歡或特別喜歡某科,或者是對老師的評價都有可能造成偏科。
大多數學生都有偏科的跡象,一旦偏科會給綜合成績造成很大的影響。一般女學生都是語文好,數學差。對于偏科,千萬不要感情化,把對學科的興趣和對老師的喜好厭惡牽扯到自己的學習中來。
明白自己為什么學習,要知道自己的目標。不要厚此薄彼,應該著手補習自己的薄弱環節。如果確實某科偏得特別厲害,那就盡可能把擅長的科目學到最好,這樣才不會拉低分數。
要想學數學不偏科,那就得先培養對數學的興趣,要愛學數學,要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而不是排斥它,甚至放棄。
第四,容易緊張、考試失常:
有的學生平時小測驗不錯,但一到大的考試,就容易緊張,因為考試最在意的就是分數,因為太過在意,反而發揮失常。在考試的時候,一緊張就容易出錯,審錯題,甚至看錯數字,條件,要求等等。這樣考出來,自然不會有好成績。
而很多學生又不會調整這種心理,一到考試的時候,就會被以前的經歷所困擾,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考試綜合征,到了考場就緊張、頭腦空白、知識點暫時忘記等現象。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一是加強復習、總結歸納、查漏補缺,把掌握的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這樣就會增加考試的信心,二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考前不想考后事,考后不想考時的事,一定要保持放松的轉態,別讓自己過于緊張。
編者的話:
看了這幾條,現在知道自己為什么成績老上不去了吧?老生常嘆的一句話:不能只低頭拉車,還得抬頭看路。要看到問題的所在,及時的糾正,方能取得預想的成果。
來源:大眾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63116.html
相關閱讀: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