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程,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學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交流、思考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讓學生的學聲感受到數學其實源于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了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明、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的、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就是要課堂教學體現“生活化”。
課堂體現“活動化”,以往的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新課程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方式,把數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讓學生親自實踐,大膽探索。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預先準備好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展示用這些圖形拼出的圖案給學生欣賞。利用課室現有的東西,讓學生觀察那些物體的面象什么圖形。最后把預先準備好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這些圖形去拼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課堂教學體現“自主化”。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這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種理念,更應當采取適當的方式,促使學生表現出這種學習的“自主性”。而教師就要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那就要讓學生先有、先想、先說、先練,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學好知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如,在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我讓學生設計一個最漂亮的鐘表,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創造出“五花八門”的鐘表,真正實現了學生自主創造的愿望。這種方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他們的智力;能使學生發現的試探方法;有利深刻地理解知識和保持記憶,特別是在學生有所發現時,成功的體驗能使他們感到愉快和興奮,對學習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課堂教學注重對學生的評價。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我們評價的手段和形式也應多樣化。我們教師要善于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新課程改革,是數學課堂教學走上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它使小學數學課堂真正貼近自然、貼近生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012238.html
相關閱讀: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