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中生物教學的環境意識滲透教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摘要: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新課標三維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是生物教學時需要顧及的重要問題。當下,環境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環保理念的教育也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在高中的諸多學科中,生物學科和環境保護的關系較大,自然要承擔起響應的教育責任,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本文即針對如何在高中生物學習中進行環境意識的滲透教育作相關的探討和說明。

  關鍵詞:高中生物;環境意識;滲透;生物實驗

  一、高中生物教學進行環境意識教育的必要性探討

  (一)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新課程理念強調的是素質教育,是要實現培養學生各項技能和發展個性的教育目標。尤其是針對高中學段而言,是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此時的素質教育更具有緊迫性和前瞻性。新課程理念要求要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只有學生樹立了環保意識,才能夠踐行可持續發展觀,進而提高自身的素質,成為有益于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才,這本身也是我們教育改革的應有之義[1]。(二)生物學科的特殊性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生物學科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境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當前社會中,部分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對環境保護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從生物學科角度出發去進行環保理念的滲透,從學生出發去培養他們的環境意識,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理解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本身就包含一些環保的內容,這本身為我們進行環境意識的教育提供了便利條件,而這恰恰也是由生物學科本身的特殊性質所決定的[2]。

  二、高中生物教學進行環境意識教育的應用策略

  具體的策略我們可以總結為“三個用好”,具體包括以下幾點:(一)用好教材教材是基本。我們在上文討論生物學科的特殊性時就已經強調生物教材中本身就涉及很多環境保護和生態方面的內容。無論是從生態環境的穩定性,還是到生物的多樣性與保護,再到人與生物圈,處處可以發現與環境相關的內容。這也就提示我們,在高中生物課程中培養學生分析環境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本身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正是因為這部分內容在考試中的地位不高而忽視教學,這本身就是一種舍本逐末的行為,更與新課標的理念不符。在講授這一部分內容時,高中生物教師更應該認真備課,引導學生理解人類發展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的關系,懂得環境對人類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并最終引導學生在樹立環保理念的同時,將這種理念應用到具體的實際生活當中,促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方面做起,去實踐環保,乃至影響到自己的親戚朋友做好相關的環境保護工作[3]。(二)用好實驗課程實驗課是生物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高中的生物課程當中,實驗課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切入生態環境教育的重要平臺。教師要重視高中生物教學實驗課程的開發,意識到實驗課程是拓展環境教育的重要手段。這其中還可以讓學生親自參與,增加學生的體驗次數。比如說在探究水體富營養化時,就可以給學生做洗衣粉和尿素的入水實驗,讓學生通過親身觀察和體驗,明確加了洗衣粉和尿素的試管明顯比什么都不添的試管顏色更綠,從而促使學生明白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藻類繁殖的速度之快,以及對其他生物的不良影響。再如,可以讓學生自行收集一些廢舊的物品,然后將其制作成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盆,定期觀察生態盆中的各種微生物,并進行詳細地記錄。通過這樣的實驗,可以更加清晰直觀地認識到生態系統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后的呈現的狀態。同時本身這個實驗的使用材料也透露著環境意識的教學,需要教師在實驗中指出。(三)用好社會熱點上文中所說的教材和實驗課,都還局限于某些特殊的課程和章節設置,但在社會熱點的應用中,就可以突破這一限制。畢竟,環境保護一直以來都是社會的熱點和焦點,每天的新聞可以說是層出不窮,這也就為我們利用熱點素材進行教學提供了可能性。而在利用這些社會熱點問題時,一定要做好結合工作,特別注意提高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比如當下,會有許多因環境污染而導致的疾病情況發生,一出現便會立即受到社會關注,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我們以“水俁病”為例,“水俁病”也就主要是汞中毒,也就是因為人類吃了一些含汞的動植物后所得疾病。這其中一方面涉及到生物學中的食物鏈問題,另一方面涉及到這種汞的排除最終會對人類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讓學生明確破壞環境的行為會最終對人的生存造成實質上的損害,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除了從我們上文論述的教材內容,實驗課程和社會熱點三方面出發外,在生物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的途徑還有很多,比如說結合日常生活,結合社會實踐等。無論哪種方式,最終的指向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真正地實現生物學科的學以致用,踐行生物學科的新課程理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14074.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