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師本身的示范作用
雖然有些人認為,生物是“副科”,學好學壞關系不大,但我心里很清楚,生物是一門極有發展前途的課程,學好生物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思維能力,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以及科學的世界觀。因此我努力做到:
1、對生物學的教學充滿熱情和興趣,用我喜歡生物學的態度去感染學生。以我對生物科學的熱愛,對生物科學家的崇拜,對生物科學成就的自豪之情去感染、熏陶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使他們也對生物學也感興趣。
2、使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我盡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喚起學生的注意,吸引學生集中精力。將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
3、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盎畹嚼,學到老”。我不斷地學習新課程理念,適應新教材和新教改的方式,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和教育教學方式,還不斷地學習教學藝術理論,追求教學藝術,發展創造性思維,從而體現教學美,還積極開展觀摩活動,研究探討教學方法。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以真才實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實踐是認知的源泉,也是發展的動力和目的”。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得很緊密。這涉及到學生的生活、學習、健康等,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課堂中我注重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例如,應用所學有關的合理營養知識,為家人設計一日三餐的食譜。又如在講到克隆羊時,聯系到有關克隆的作用,讓學生討論克隆的利與弊,發表自己對克隆人的觀點;在講“人的生殖”時,引出人類的生殖、發育、生長的話題;學習“設計綠化校園”時讓學生根據現在校園的狀況,自己設計綠化方案來美化校園......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興趣很高。
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我在講課過程中常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演示法。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示教材中的圖片,結合幻燈片、掛圖、模型等。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所學知識容易掌握和鞏固。例如:在講《種子》一節時,首先讓學生自己準備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實物帶入課堂,自己觀察并區別兩種結構的不同,然后出示掛圖,由學生進一步掌握種子的結構,最后,利用多媒體播放種子的萌發過程。使學生對本節內容形成完整地認識。在整個演示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通過觀察過程,總結出圖片意圖,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教學法。對于一些抽象的、很難得看清楚的現象或是很不容易做成功的實驗我就會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比如“開花和結果”一課時,配上文字、色彩,圖片、動畫、教學視頻,使學生形象地感知和掌握了開花、傳粉、受精和結果的整個過程。
3、調查法。新教材安排了許多調查的內容,例如,在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一節時,組織學生到野外調查各種生態系統,在講“青春期”時,通過對課前調查“各種青春期的現象”活動的交流,產生共鳴的情感等。在講“動物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時,讓學生自選調查對象到不同地點調查,然后讓他們把調查結果加以整理并交流,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學生能把課本知識以實際生活相聯系,體現了生物學的應用性。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4、探究式教學方法。生物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合作、探究”。生物新課改中強調了探究式教學法。因為它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科學知識、體驗、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項活動的。所以新教材也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實驗。例如,在學習《探究影響鼠婦的生活環境》教學過程時,我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確定探究的一般步驟及針對該內容的具體步驟,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自己搜集鼠婦,并說出其生活環境,由此引出問題并作出假設,試驗的關鍵是實驗方案的設計和計劃實施。我引導學生設計探究方案,讓每個小組匯報他們的方案和操作。通過這種合作與探究,既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5、角色扮演法隨著新課程的推進,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人文素養與科學和素養的結合,所以,在教學中,有時我會用角色扮演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形成。例如,在學習完人體的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后,我讓幾個學生分別扮演心臟、肺、小腸、腎臟等器官,學生手中拿紅色線繩以示血管,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自己的功能并探尋四者之間的聯系。通過這種角色扮演,有利于學生掌握上述器官的作用,理解了循環系統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學會運用整體的觀點去看待生命活動。再如,在講授《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一節中,圍繞人體所需主要營養物質的作用和營養物質的食物來源的這一目標,采用“學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進行:課堂上讓一學生扮演“醫生”,讓另外幾個學生分別扮演家有“大頭娃娃”的“母親”、過度肥胖、夜盲癥、腳氣病、壞血病、佝僂病、貧血的患者,讓這些學生分別描述患病的癥狀,之后由扮演“醫生”的學生給他們講解患病的原因及進行治療的建議,不當之處,由其他學生指出并補充。使抽象知識化為具體,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6、實驗教學法。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新教材更是非常注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通過觀察和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和掌握生物學知識,而且還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盡量讓學生多動手做實驗。例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和“制作臨時裝片”時,組織部分學生先進行預備試驗,再讓他們以小組形式向全班同學作報告的。這樣既達到培養興趣的目的,又節省了課堂時間,更能讓一部分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甚至能力一般的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充分發揮多元評價法的調控作用,多用激勵的語言激勵學生
新教材中的教學評價要求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在班內開展小組積分量化與個人成長檔案,把學生的每一次進步記入檔案。對學生每一個小小的進步用激勵的語言給予更多的表揚、鼓勵,同時開展學生自評與互評,把這些都納入學生的成績,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大大激發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我表現欲望。
五、利用愛來激發學生興趣
在平時教學中,我對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充滿愛心,在思想上、
學習上、生活上和心身健康等方面關心學生,幫助學生,經常深入到學生中給他們講解一些生物學領域的趣聞,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尤其是在講七年級下冊時,由于都是一些與人體生理衛生相關的知識,我就相應的開展了一系列青春期知識講座,讓學生能健康的度過青春期。在這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生物學在自身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們也就自然喜歡上學習生物了。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了,良好的心態形成了,自信心樹立了,生物課堂也就會充滿活力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17403.html
相關閱讀: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