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學教學中,獨具匠心的疑問設計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很有幫助的。教師循循善誘,在課堂上善于,巧于啟發誘導,“潤物細無聲”,會使學生在設疑中學到知識,開啟智慧,獲取能力。
一、設疑于問答中,激勵學生積極參于
美國莫里斯.L.比格說過:“要可能的時候,教師的任務就是通過課堂民主氣氛的影響,去幫助學生親身介入!边@種民主氣氛的創造,可以通過問答形式達到。教師要將學生從生活情境帶入到知識的深遠情境,必須善于誘導,用問答的形式來誘導學生參預,步步深入。如在講“心臟的結構”時,可創設這樣的一組問題情境:(1)心臟的四腔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2)血液在心臟內的流動情況是怎樣的?(3)為什么會這樣流動呢?(4)從主動脈往心臟里注水,水將從那里流出呢?由于這組問題逐個深入,步步提高,體現出與學生認知規律的一致性,通過問答有效地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活動向縱深處發展。
二、設疑于討論中,促使學生感悟
朱熹說過:“讀書無疑,需教有疑,有疑者無疑,至此方是長進!睂W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因疑而學,則會促使其向“無疑”努力。因此教師可先設疑,讓學生展開討論,因勢利導,鼓勵學生通過自學而感悟。以釀造甜酒為例,引入一系列問題:為什么要將糯米煮熟?為什么將煮熟的糯米用涼水沖至30度左右?為什么要在糯米的中間挖一個凹坑?為什么在釀造的過程中總是先出來的是水后出來的是酒?對此學生馬上展開了討論,在學生疑惑之時,教師請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學生得到了答案。這樣通過在討論中誘導學生自學、閱讀、思考、解疑,可以過到教為不教的目的。
三、設疑于比較中,加強學生的鑒別
對比是理解和思維的基礎。通過對比,我們能認識到事物問的區別和異同,教材中有些知識如果通過比較來講解,更易抓住事物的特征。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對這些有對比意義的材料進行比較,區分異同,領悟深遠。
如圖所示:曲線A表示某種蔬菜的一張葉片光合作用每小時合成有機物的質量與溫度的關系(關照強度為E時),曲線B表示該葉片呼吸作用每小時分解有機物的質量與溫度的關系。據圖回答:
(1)曲線ab段表明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葉片每小時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的質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2)菜農在光照強度為E的溫室內栽培該種蔬菜,溫度最好控制在20℃左右。
(3)當溫度在35℃時,該葉片內積累的有機物的質量是毫克。0
(4)若要提高溫室栽培蔬菜的產量,你認為晚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分)照光、降低溫度、通風
通過二者的對比,使學生正確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兩者形式上互逆,實質上兩者并不是簡單的逆轉,而是綠色植物新陳代謝過程的不同的生理反應。
四、設疑于體驗中,喚醒學生的反思,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及活動,揭開生命運動的本質、規律,這是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心理。我依據所教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質疑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巧妙地造成懸念,及時的給學生創設表現情境,讓學生受到相應的刺激,激活其原來積累的經驗,從而在反思中使知識得到升華。
在《條件反射的形成》一節中,我首先提出:大家喜歡小動物嗎?你家的動物有那些本領呀?這些本領哪些是你和你的家人訓練出來的?能說一下你的訓練過程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問題情景中。其中一名學生是這樣回答的!拔壹业男」纺茏饕。剛開始的時候,我怎么教都不行。后來,聽爸爸說要先給它食物吃,然后再教。于是我就先給它食物吃,然后再作揖。經過了好多天的訓練,我家的小狗就會作揖了!蔽壹皶r提出了幾個關鍵的問題:1、你是先給小狗食物吃還是先作揖或是給食物吃的同時作揖?2、從“食物”刺激到聲音“作揖”刺激直至小狗完成“作揖”的動作,你做了多少次成功了?3、你如果喊“作揖”,你的小狗完成了動作,你下一步做什么?通過創設問題情景讓他們受到相應的刺激,激活其原來積累的經驗,使其進入聯想到的當時的情境從而產生體驗。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總之,“設疑”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意義是一種教學觀念問題,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一。它應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難怕是在結尾的一些有機的設疑,也會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能起到“已盡而意猶未盡”的效果。只有充分重視“設疑”問題并不斷優化,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輕松、高效,課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14080.html
相關閱讀: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