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胞內寄生菌VS人體免疫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教版新課標教材第二章第3節“免疫調節”中寫到:“有些致病細菌如結核桿菌、麻風桿菌等,是寄生在宿主細胞內的,而抗體是不能進入宿主細胞。那么,消滅這些病原體是通過什么途徑呢?……”。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記憶這一知識點,教師在講授時,通常會將結核桿菌、麻風桿菌總結為胞內寄生菌,但是很多學生同時也提出了疑問,胞內寄生菌如何隱藏在細胞中,躲避細胞的防御武器的攻擊呢?并且除了結核桿菌和麻風桿菌之外,還有哪些胞內寄生菌呢?

 

為了解決這些疑問,我查閱了大量專業書籍和文獻資料,現在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胞內寄生菌的種類

 

胞內寄生菌是指侵入宿主細胞并能在宿主細胞中繁殖的病原細菌。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分枝桿菌(如結核桿菌和麻風桿菌等)、化膿性鏈球菌、化膿性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如傷寒桿菌等)、嗜肺軍團菌、李斯特菌、布魯氏桿菌等。

 

二、寄生在宿主細胞中的方法:

 

   人體的免疫系統雖然很強大,但并不完美,它仍有一些弱點,這就如同計算機操作系統中存在著漏洞一樣。在人類的免疫系統進化過程中,病原微生物也一起協同進化,它們其中一部分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存策略使其能在胞內寄生,所以胞內寄生菌的胞內生存機制實際上是生物進化自然選擇的結果。但是不同類型的胞內寄生菌的寄生方法往往有差異,以下介紹胞內寄生菌中常見的三種寄生策略。

 

 

①利用細胞壁的特殊成分

 

吞噬細胞被喻為人體的安全衛士,他能吞噬并殺死病原微生物是因為它們的溶酶體中含有很多種殺菌物質如溶菌酶、活性氧物質(如過氧化氫等)、蛋白酶、磷酸脂酶、核酸酶、脂酶,可是像結核桿菌和麻風桿菌這樣的分枝桿菌卻能利用其細胞壁中的一種特殊成分—酚醛糖脂,破壞由吞噬細胞的溶酶體產生的對它們有害的殺菌物質,尤其對游離羥和超氧陰離子非常有效,就這樣使它們逃避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從而寄生在吞噬細胞中。

 

 

 

②利用抗吞噬的特殊物質

 

化膿性鏈球菌和化膿性葡萄球菌能夠產生一類稱之為“殺白細胞素”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以殺傷吞噬細胞,當它們被吞噬細胞吞噬時并不被吞噬細胞所殺傷,反而被殺傷的是吞噬細胞自己,此外,化膿性葡萄球菌還能產生類胡蘿卜素,這種色素物質可以抑制吞噬細胞的某些殺菌物質的殺傷作用;膿性鏈球菌還能產生一種特異性的物質叫M-蛋白,存在于細菌細胞的表面,能改變細菌細胞的表面性質使它們避免被吞噬細胞殺傷。

 

 

 

③利用細胞特殊結構—莢膜

 

   莢膜是某些細菌在細胞壁外包圍的一層粘液性物質,一般由糖和多肽組成,這層特殊的結構能對細菌起到保護作用。很多胞內寄生菌能利用莢膜來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像沙門氏菌(如傷寒桿菌)即使被吞噬之后,能利用其莢膜生存于溶酶體中,而不會被溶酶體酸化水解。

 

三、人體對胞內寄生菌的免疫

 

胞內寄生菌引起人類的慢性持續性感染給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帶來了極大地威脅,其中有些甚至于癌癥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目前構成全球性威脅的疾病如結核病、麻風病、傷寒病等都與胞內寄生菌有關,這些病原體潛入細胞內,可以逃避機體的免疫防御的一系列機制,在細胞內長期存在,并可在動物和人群中傳播,在適當時機如機體的免疫力下降時,就會出現臨床癥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它們在大多時可以與宿主細胞共存,如世界上有1/3的人接觸過結核桿菌,其中只有10%的人具有活性的結核桿菌,余下是潛伏感染,即攜帶有病菌但并不發病。

 

由于胞內寄生菌能寄生在宿主細胞內,所以人體對它們主要進行細胞免疫,通過細胞免疫使宿主細胞裂解使其失去藏身之所,再通過抗體與病原體結合,最后被吞噬細胞消滅。

 

當然很多胞內寄生菌是非常頑固,對付它們最好是進行免疫預防,如針對結核病,現在采取接種卡介苗,是很好的預防方法,有效地控制了這種病的傳播。隨著疫苗技術的發展,人類一定能更好的控制胞內寄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不過在這一場博弈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微生物生物學(第八版)   M.T.馬迪;J.M.馬丁克;J.帕克  著

 

醫學微生物學(七年制)   賈文祥 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22703.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
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