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西北地區對《生物課程標準》(7-9年級)的意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當今世界科技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大好形勢下,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新的教育改革對于培養和造就我國21世紀的一代新人,對提高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提高我 國的綜合國力都有重要意義。

    新的課程標準的制訂,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是我國教育界的一件大喜事,我們通過認真閱讀和討論《生物課程標準》及《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策略,新 理念非常欣喜和歡迎。這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改革,能夠充分體現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來"的思想及教育方針。我們感到如果我國的初級義務教育按照《綱要》和《標準》所制訂的框架實施 下去,將使我國的教育體制、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徹底的改變,使我國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事業能夠適 應現代社會的要求,也才能使我國立于世界強國之林,才能真正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適應時代要求的教育體 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

就《生物課程標準》本身而言,我們感到在以下幾個方面有較大的改變,也是本標準的特點所在:

    一、《生物標準》真正突出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科學理念,談化了學科概念,突出了知識概念的綜合 性,打破了舊的課程體系,構建了"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的新課程體系,生物學不再是獨立以植物學、動物學、人 體解剖生理學進行安排,而代之以綜合的生物課程,使生物課程成為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新課程。在新課程標準中大膽刪除了一些重復的和一個普通公民不必具備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在認識了解自身結構、生理功能的基礎上,了解掌握有關動物的結構與生理,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生物學知識,又能減輕學生負擔。

    二、新課程標準突出了生活與健康這一主題,把健康教育列為生物學課程,使學生通過生物學課的學習,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健康,如何才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學生認識和理解有關青春期、傳染病和免疫、醫藥常識等 健康生活的基礎,因為健康的身體是今后學習工作及實踐活動的基礎。

    三、新的生物課程標準突出了"環境"這一主題,隨著人類生產實踐活動的增多,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面臨 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的環境日益惡化,因此增加"環境"這一主題,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使學生通過學習能愛護 環境,保護環境。

    四、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對學生非智力因素(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通過生物學的教育,能促使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已有實驗證明,非智力因素是人事業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五、新的生物課程標準反復強調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提出了"通過積極主動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初中生物學"的課 程理念,這無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標準中提出和安排了許多活動建議和探究活動案例,這對于實現培養目標是必須的。

    六、新課程標準增加了生物技術這一主題。隨著生命科學的高速發展,克隆技術、基因重組及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生命科學研究成果將迅速轉化為社會生產力,顯現出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增加生物技術能使學生了解當 代生物發展的最新動態及生物技術在社會生產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七、新標準改變了以往以教師活動為主體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而逐漸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學習,即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八、新標準充分體現了學科間的相互滲透,為過渡到《科學》課程打下良好基礎。

    九、新標準提出的評價制度的改革,改變了過去那種單一、片面、死板的評價方法,注重評價的多樣性、層次性、靈活性、全面性,為標準目標、標準內容的真正實現創造了條件。只有真正將評價制度改革落實到實處,才 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的主動發展。

    新標準體現了國際教育接軌,著眼于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它的最終實施,必將引起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場新的革命。

通過對本標準的學習,我們也感到新標準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點,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對教師而言,標準具可讀性、啟發性,而且本標準的實施有助于改進教學工作,有助于改變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也有助于教師發揮教學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但由于經濟發展及地域的限制,就本地區(蘭州)而言,各校 硬件建設差異較大,有些學校缺乏必要的實驗設備,校園環境簡陋,有些與標準相配套的實驗及探究活動難以實 施,可操作性不強。

    二、對學生而言,本標準的實施必須要改革現有的中高考制度,若繼續實行目前不考生物的考試制度,由于應試教育的結果,上述目標就難以達到。建議應有與標準相匹配的中高考制度(盡快恢復生物高考)。

    三、本標準知識的系統性較欠缺,應再推敲。

    四、西北地區各校的實驗室建設,尤其是硬件配制優劣差異較大,政府必須有一定的資金保障,使一些實驗能夠有可能實施。(強烈要求)

    五、最好能夠制訂一個中小學生物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統一標準。

    六、高等師范院校應積極進行專業調整和改造,盡快培養實施新標準所需要的師資。同時應加快對現有師資的培訓。

    七、建議增加"生物與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

    八、在3.6.1人的生殖發育二級主題中,建議增加倫理觀、道德觀的內容。

    九、建議在"健康的生活"這一主題下增加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內容。

    十、在3.7.1生物的多樣性二級主題中適當介紹本國本地區的經濟動植物資源。

    十一、在3.9.1中(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建議增加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的內容。

    十二、建議在"生物技術"這一主題下增加科學家與生物技術的內容。

    十三、在3.9.2現代生物技術中增加當前的轉基動物、轉基因植物的內容。

    十四、在文字表述方面的幾個問題:

    1.在3.1.3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活動建議中"(例如草綠蟲)"中的"綠"應為"履"。

    2.在12頁插圖中拿蓋玻片的器械不是解剖針,應改為鑷子。

    3.在20頁,3.4生物圈中的人,第一段第三行"人體產生的廢物也需要通過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排泄系統的協調活 動排出體外。"建議改為"人體產生的廢物也需要通過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皮膚的協調活動排出體 外"。

    4.在22頁模擬"血型鑒定"案例中,第6行"B型血清"(0.02MNal)應為"B型血清"(0.02MNaI)。

    5.在29頁方法步驟:"4,若你飼養的家蠶結的繭有黃白兩種顏色"應改為"4.觀察你飼養的家蠶結的繭有幾種顏 色?"

    6.在30頁 3.7生物的多樣性第二段第3行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加強生進化觀的教育",應改為"教師在教學活動 中應加強生物進化觀的教育"。

    7.第3頁第二行"……或校本科程的開發留有余地。"應改為"……或校本課程的開發留有余地。"

    8.第35頁第3行"3. ……滴加到載波片上。"應改為"3. ……滴加到載玻片上。"

    9.第45頁倒數第二行"……并且編重于對現象的感性認識。"應改為"……并且偏重于對現象的感性認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64150.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
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