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農村中學,很多教師興許會馬上想到“難辦、難教、難熬”這類詞語,尤其是提到數學課堂,許多數學教師會遺憾地搖頭感慨:“學風差、基礎差、效果差……”難道農村中學的數學課堂就真的只有一個“差”字嗎?顯然不是。數學中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定理、難懂的數學符號常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但如果能激發學生對的興趣,數學課堂也能迸發驚喜。
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大的幫助。
如初一數學第一章“走進數學世界”中有一道“在陽光照射下,哪些可以作為正方體的影子”的題,我給學生分組發了正方體,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到戶外做實驗,學生興趣很濃?傊覀儜ㄟ^多種手段、多種方式、多種途徑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大家感受到數學中充滿了美,數學也是一門生動活潑的科目,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利用中學生心理特點“好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大膽創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如:在講解乘方的時候,可讓學生討論“一條足夠長的面,對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學生討論后,教師再告訴他們結果,這時學生會覺得非常好奇(因為他們想不到會有教師說的那么高),這樣學生對學習乘方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此外,數學家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講述有關的故事,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華羅庚與“黃金分割”、陳景潤“皇冠”摘寶、鐘愛科學的牛頓等故事。讓故事滋潤孩子的心靈,讓興趣之火點燃。
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給學生的印象似乎是高度抽象、枯燥乏味的。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掩蓋了它的趣味性、實踐性。所以數學一旦“回到”人們熟悉的生活中,學生就會逐漸產生興趣。因此教學時要盡量將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的實例結合起來,如講“軸對稱圖形”,教師可以這樣引入:“在我們中學、小學前的河旁欲建立一個水泵站,如果要使建的這個水泵站,向中學、小學這兩所學校送水所用的水管最短。你們若是這項工程的設計師,你如何選址呢?”同學們聽了,既新鮮又好奇,爭論不休。這樣,帶著這個問題來指導學習教材就有動力了。
此外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引入數學實驗,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包括探索、發現等獲得知識的全過程。
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源:現代教育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73125.html
相關閱讀: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