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實施實驗教學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數學實驗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對已有的資料進行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積極動手、動腦,獲得對數學概念、定理、結論等的感性認識,再通過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是一種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對數學發現過程的親身體驗。

  數學教學中,實施實驗教學適應了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培養的要求。在實驗教學中學生需要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發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實施實驗教學體現了新課程的核心理論“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應用過程,得到在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上的提高。

  一、貼近現實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教育和心理學研究已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有密切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引起興趣。與數學相關的問題是取之不盡的,若能把它們運用得恰到好處,就會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在實際科學研究中,多數的概念、結論并不是事先想好的,而是觀察、體驗、分析、推理的結果。因而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和實際出發,這樣使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夠通過分析、概括、綜合后迅速上升到數學的知識,才能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學習“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一節內容時,事先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利用節假日去郊外去看日出,觀察太陽慢慢升起時地平線與太陽的位置關系,根據觀察地平線(直線)和太陽(圓)的交點個數來確定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進而找出數量關系。而在課上讓學生閉上眼睛再回憶一下太陽升起的情境,再用多媒體展示太陽升起時的情境,根據情境建立數學模型。這樣他們會充分地投入到親自體驗與參與問題解決的全過程中,使原來本身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了一種活動。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直觀形象。

  運用多媒體技術做出的課件圖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動態感強,能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豐富的想象力。在常規教學中,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重點、難點如曲線的形成、圖形的變換、抽象的結論等用常規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課件能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內容重復等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變化有序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耳目一新,從中獲得直觀的感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欲望,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在“正弦型曲線y=Asin(ωx+φ)的圖象”的教學中,教師只能在黑板上大致畫出變化前后的曲線圖象,變化過程無法實現,學生看得不清楚,聽得似懂非懂,效果不好。為此,筆者利用“雙全智能軟件”展示由y=sinx變為y=Asin(ωx+φ)的變換過程,誘導學生在重復的變換過程中,發現變換規律,形成結論,從而深層理解周期變換,相位變換和振幅變換的過程。

  “解析幾何”的教學歷時半個多學期,筆者用幾何畫板介入數學常規教學,指導學生自主研究解析幾何中方程與曲線之間的關系以及圓錐曲線的性質。通過研究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對解析幾何的本質有了較深的理解,帶來傳統教學所達不到的效果。

  三、大力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當今素質教育改革的新的生長點,是一種被賦予了時代內涵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一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它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主動探究為主線實驗模式。對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的能力很有幫助。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過程的親身體驗,可以養成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273886.html

相關閱讀: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