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中生物知識點:血糖的平衡與調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血糖的平衡調節:

1、血糖來源和去路:
“三來”——食物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轉化
“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轉化為非糖
2、調節血糖濃度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
①內分泌細脆:胰島A細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臟,主要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升高血糖。
③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島素
①內分泌細胞:胰島B細胞。
②作用:促進細胞對血糖的攝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轉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傊峭ㄟ^促進血糖去向,抑制血糖來源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腎上腺素南腎上腺分泌的一種氨基酸類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3、血糖平衡調節
(1)調節方式:神經一體液調節
(2)具體調節過程:

血糖的神經調節:

4、血糖平衡異常血糖的平衡對于保證人體各種組織和器官的能量供應,進而保持人體健康有重大意義。血糖的平衡失調時,可導致人體出現多種疾病癥狀。
(1)當血糖濃度低于0.5-0.6g/L時,出現低血糖早期癥狀(四肢發冷、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心慌等)。
(2)當血糖濃度低于0.45g/L時,出現低血糖晚期癥狀(除早期癥狀外還出現驚厥及昏迷等)。
(3)當空腹血糖濃度高于1.3g/L時,出現高血糖癥狀。
(4)當血糖濃度高于1.6-1.8g/L時,出現糖尿現象。





知識拓展:

糖尿病的發病機理及危害
(1)I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胰島B細胞受到破壞或免疫損傷導致的胰島素絕財缺乏是I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 (2)Ⅱ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機體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可能與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受損有關),而血液中的胰島素降低并不明顯。
(3)癥狀:“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少)。
(4)治療:調節和控制飲食,結合藥物治療。
(5)正常人血糖濃度范圍0.8-1.2g/L。
①口服葡萄糖,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葡萄糖經吸收后進入血液。
②消化吸收后血糖濃度降低的原因是胰島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去路增加。
③較長時間后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的原因是細胞的氧化分解,此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需肝糖原分解來維持血糖平衡。
(6)胰島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主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維持血糖含量的穩定。除胰高血糖素外,腎上腺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是協同作用。


相關高中生物知識點: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細胞器之間的分工

1.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

























名稱線粒體葉綠體
形態短棒狀、圓球狀橢球形、球形
分布動植物細胞植物葉肉細胞和幼莖皮層細胞
成分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少量DNA、RNA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少量DNA、RNA和光合色素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細胞的“動力車間”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相同點①具有雙層膜結構;②含有少量DNA和RNA;③具有能量轉換功能;④有液態的基質

2.單層膜結構細胞器——高爾基體、內質網、液泡和溶酶體


























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溶酶體
分布動、植物細胞動、植物細胞植物細胞動、植物細胞
形態網狀囊狀泡狀囊狀
功能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①動物: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加工、分類和包裝;②植物: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①調節細胞內的環境;②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①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②吞噬并殺死入侵的病毒或病菌

3.無膜結構細胞器一一核糖體和中心體


















核糖體中心體
分布①附著在內質網上或核外膜;②游離存細胞質基質中;③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中也有少量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
結構組成蛋白質、RNA、酶兩個相互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①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分泌蛋白;②游離的核糖體合成的是胞內蛋白與細胞有絲分裂有關——形成紡錘體,牽引染色體向細胞兩極運動



易錯點撥:

1、在動植物細胞中,有細胞壁的細胞是植物細胞,沒有細胞壁的細胞是動物細胞。
2、在動植物細胞中,有葉綠體的細胞是植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的細胞不一定是動物細胞,如植物的根細胞不進行光合作用,沒有葉綠體。
3、在動植物細胞中,有大液泡的細胞是植物細胞,沒有大液泡的細胞不一定是動物細胞,植物的未成熟細胞也沒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區細胞。
4、在動植物細胞中,有中心體的細胞可能是動物或低等植物的細胞,沒有中心體的細胞是高等植物細胞,中心體不能作為鑒別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依據,但可以用作鑒別高等動物細胞和高等植物細胞的依據。
5、辨析動、植物細胞的區別


























項目高等植物細胞低等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細胞壁
葉綠體部分有部分有
中心體
液泡成熟的植物細胞有大液泡,幼嫩的植物細胞無液泡或有小液泡

例 下列哪種細胞器不能作為鑒定一個細胞屬于動物細胞還是高等植物細胞的依據()
A.核糖體 B.葉綠體 C.液泡 D.中心體
思路點撥 葉綠體、液泡存在于植物細胞中,中心體存在于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核糖體和線粒體則廣泛分布于動植物細胞中。 答案A

知識拓展:

1、線粒體和葉綠體的數量隨細胞的新陳代謝強度的變化而變化。在代謝旺盛的細胞中它們的數量會因復制而增多;在代謝減弱的細胞中它們的數量會減少。其數量的增減與細胞的分裂不同步。
2、各種細胞器并不是在每個細胞中都同時存在。
①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或大液泡,如植物根尖分生區細胞中無葉綠體和大液泡
②并非所有動物細胞都有線粒體,如蛔蟲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線粒體。
3、能進行光合作用(或有氧呼吸)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葉綠體(或線粒體),如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但無葉綠體和線粒體。
例 下列關于真核細胞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線粒體是細胞內物質氧化和能量轉換的主要揚所
B.高爾基體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加工和運輸的場所
C.中心體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D.溶酶體是“消化車間”,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吞噬入侵病原體
答案B

細胞圖像的識別方法


1.細胞的顯微鏡結構與亞顯微結構
(1)顯微結構:光學顯微鏡下,不論低倍鏡還是高倍鏡下能觀察到的結構。

②分析: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分辨力極限為0.2微米。上述結構大小超過0.2微米,用普通光學顯微鏡都能看到,因而這些結構屬于細胞的顯微結構。
(2)亞顯微結構:能夠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直徑小于0.2微米的細微結構,叫做亞顯微結構。
①判斷方法:一般來說,圖示中呈現出各種細胞器內部結構、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結構時,該圖示判斷為亞顯微結構。
②動植物細胞亞顯微鏡結構模式圖


2.原、真核細胞及動、植物細胞的判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18919.html

相關閱讀: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
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