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應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狀態,對生活充滿了向往和激情,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生命需求!翱鞓窋祵W”追求的是引領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的內在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筆者認為,第一,讓學生喜歡幾何課,在數學學習中創造快樂情境;第二,讓學生喜歡數學練習,能夠感受到做題的快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第三,讓學生積極參與快樂活動,讓課堂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
創設快樂情景
讓學生樂學幾何
在幾何形體教學中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學習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幾何形體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數學現實出發,在創設情景時,教師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識結構,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以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為依據。要充分估計學生“想”的可能情況,把握好引導學生“想”的方向,提高學生“想”的質量。
提出問題要系統。幾何形體教學情景創設提出的問題既是課堂教學的內容,又是學生學習新知的線索,因此,在教學中,情景創設不僅要引導學生準確定位自己的思維,抓住問題的關鍵,還應加強情景與問題之間的聯系,難度要適當,速度要合適,兼顧個人與集體,并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系統性。
創設的情景教師胸中要有數。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身心發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探索的目的性還很弱等特點,教師在課堂上要洞察細致,富有應變能力。根據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及時啟發和引導,將情景創設盡可能不超出學生的理解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情景創設的銜接性。教師在創設情景時,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把握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系統性,在各環節的情景創設時,應注意其中的相互銜接和過渡,讓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問題情景相互呼應,成為一個系統。
總之,在幾何形體教學中,教師準確把握創設情景的目的,精心設計教學,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必然會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條件,使學生主動快樂地學習。
快樂練習
讓學生與數學知識親密接觸
練習是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注意問題的探索性,題材要注意豐富多彩,信息的呈現要形式多樣,并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答案不唯一。單一、重復、機械的練習會使學生感到數學枯燥無味,對數學失去興趣,甚至討厭數學。因此教師應把練習的內容置于實際生活的情境之下,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又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身邊的數學問題的意識,發展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練習填寫適當的單位時,由于學生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如:飯桌81平方米;鉛筆長18米;人步行每秒4米;小明同學體重30克等。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注重聯系實際,先讓學生討論:81平方米有多大?18米是多長?1秒是多久?30克有多重?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判斷這些答案的可能性和準確性。學生受到生活實例的啟發后都豁然開朗,接著,再讓學生分析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使學生感覺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社會生活實際,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的樂趣。
又如:在教“角的認識”時,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設計一個輕松愉快的練習──“摸禮物”。準備好一個數字轉盤,當停到哪個數字,就請這個學號的學生來摸禮物。箱子里有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各種圖形,只要他摸到的圖形上有角,這個禮物就送給他。在認識角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組織有趣的活動,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是觸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縮短與數學的距離,學生情緒高漲,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知識,積累了經驗,又達到了課雖盡而余趣猶存的效果。
快樂活動讓課堂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機會”。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F行教材的設計及課程教學安排正是這樣要求的,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摩、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其實質就是鼓勵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把學生引到課堂情境中去自主探索,使課堂“活”起來,其中就蘊含了一個“動”字。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設計觀察、操作、想像、思考、交流等多種活動。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觀察、欣賞民間剪紙、臉譜、雪花、建筑物等,直觀認識軸對稱現象;再經歷“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操作活動,逐步感知軸對稱現象的整體特征。為進一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再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軸對稱圖形,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以此讓學生充當課堂的主角,使他們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總之,“教人未見樂趣,必不樂學”。只有讓學生體驗到了快樂,才能使他們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樂于學習,樂于求知。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學生能夠在其中自主、自信地快樂學習數學,感受學習的成功,體驗成功的愉悅。
來源:達州日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524600.html
相關閱讀: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