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數學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數學是中學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德育的必要性

  1.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德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需要

  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最重要的陣地,學校德育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提高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是關系到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的一件大事。隨著數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數學中加強德育的問題已引起重視。數學是中學的一門主課,更應充分體現它的教育性。教師應把德育、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成教書育人的光榮任務。

  2.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對人的素質培養,也是提高數學教育質量的需要

  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不僅要學生學會概念、定理、法則等具體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學生領悟并逐漸學會運用蘊含在其中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他們是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唯物辯證法在數學中的具體體現。如果我們十分注意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運用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認識問題,就一定能使他們在形成科學世界觀的同時,善于抓住矛盾的轉化,正確地處理已知與未知、形與數、直與曲、連續與離散等的對立統一關系,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能在宏觀上有正確的指導方向,又能在具體環節上進行合理的調節,從而在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上大大提高一步。既然德育的滲透在數學中有這樣的必要性,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呢?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數學一直被許多人認為是枯燥、乏味的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中也很被動,有的甚至產生恐懼數學的心理。若在課上用生活中的問題創造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用生活實例來加強概念的理解,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中,應用數學解決問題,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要堅持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且反過來又應用、服務于生活,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興趣化、生活化,為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實踐中學到的知識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愿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知識。只要你留意,你就能發現比如增長率、企業成本與利潤的核算、市場調查與分析、比賽場次安排等,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并明確數學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更好地適應生活,有效地行表達和交流。

  三、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方法

  1.導入法

  這是在章節或課題導入時,結合教學內容簡要介紹我國的燦爛文明或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或介紹數學在當前建設和今后發展當中的作用和地位或數學理論及其應用在我國四化建設中的前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啟發他們學好數學為社會服務的責任感的一種方法。例如:在講圓的時候,向學生指出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公元470年前就得出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世界記錄,比西方的奧托發現相同的成果早一千多年。

  這無疑增強了他們的民族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甚至還可能使他們意識到有責任繼承民族的光榮傳統,從而發奮學習,刻苦鉆研。另外,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介紹一些我國的發明創造,如“七巧板”的發明,“珠算”的歷史,以及我國歷史上數學家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等,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樹立長大后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的雄心壯志。

  2.閱讀法

  是指指導學生閱讀顯形教材,讓他們從字、詞、句中得到感受,進行德育滲透。比如:圓是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圖形,它的完美不僅在于它的完全對稱性(軸對稱、中心對稱),而且在于它體現著一種偉大的精神??集體主義精神,這是因為圓本身就是把無數零散的點有秩序地、對稱地、和諧地、按統一的規律(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排列而成的封閉圖形,就像一個和美的大家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時也遵循著集體的紀律。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品味這段文字,讓學生仔細領悟生活中的每個人就像是圓上一個個孤立的點,你們所處的班集體乃至于整個社會就好比一個圓,集體的形象與榮譽與你們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若個人不遵守集體的紀律,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就會像不在圓上的點一樣,游離于集體之外,也就得不到集體的溫暖。這樣將集體主義教育自然地滲透到學生的心里。

  3.提煉法

  是指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適當提煉為世界觀與方法論,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一種方法。例如在學習有理數概念時,涉及到正負數的知識。這時,教師可以利用體溫計等身邊的一些東西舉例說明正數與負數,可以向學生們講述一些有關中國重要的地理知識。比如說:“喜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稱為‘地球之巔’,由于山頂經年積雪,氣溫很低。人們把它同南北兩極并列,稱它為地球上的‘第三極’。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就是一個正數。泰山主峰玉皇頂周圍以及老平臺、黃石崖和黃崖山一帶,海拔高度在1000米至1545米。此處峰高谷深,地形陡峭,侵蝕切割深度500米至800米。”這樣,學生不僅靈活掌握正負數據的概念,還學到了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識,受到了愛家鄉、愛祖國教育。同時,還讓學生明白,數學的應用范圍相當廣泛,不學好數學是不能在社會上立足的。

  4.點化法

  是指從文字中領悟其中的道理,需要教師的啟發,總結。特別是“隱性教材”等需要畫龍點睛,在關鍵中點化的一種方法。初一年級教學“世界新生兒圖”時,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教師可以有選擇地介紹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數據,還可以延伸學生的思路,如我國的領土面積世界第三,我國一年的新生兒世界第二,而我國的人均森林面積卻少得驚人,所以我們國家實施了計劃生育,我們也應該好好學習,用我們的知識來振興祖國,科技興國。在教學其他“應用題”時,可以根據應用題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業、農業、衛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說服力的數據,經過比較、分析,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

  5.聯系法

  指根據教學內容恰當結合學生的思想行為和社會生活,設置問題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其蘊含的思想,既鞏固所學知識,又教育學生。

  6.評析法

  是指針對學生作業、考試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滲透,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需要。將德育滲透在課堂中的途徑和方法還有許多,這需要教師們在教學中研究,思考和發掘。最終目的是取得教育和教學的雙豐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合格人才。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黃玉芬



相關鏈接>>

1、決戰2015高考數學之五月沖刺復習(學生版)

2、全國各地2015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調研數學(理)試題匯總

3、全國2015屆中考數學模擬試題匯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615657.html

相關閱讀: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