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即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我們不僅要重視教師教法的研究,更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探討,因為學生作為認識和發展的主體,只有學生發揮主動性、積極性,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深刻理解和善于應用知識。因此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即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是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我在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作了如下的嘗試。
一、激發熱情強化動機
由于數學應有的抽象性等原因,常給人以枯燥之感,感情是智力發展的翅膀,教學一定要設法引起學生愉快的情緒,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此,我在講課時圍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從引入開始就注重激情,如在講“勾股定理”時,我先讓學生畫一個直角三角形,在量出三邊長度,讓他們分別告訴其中兩邊的長度(整數)。我猜第三邊長度,結果一一猜中。同學們就迫切想知道老師是怎樣猜中的,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他們都能以高度的積極性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隨之,我就要求學生試著解決事先準備好的問題,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對學生的解答做出評價后引出課題“勾股定理”。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處理學生提問時,我經!才斡谏瘜A較差的學生即使回答有些欠缺,在補充時也盡量顯出滿意和寬容,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的不周到顯示出若有所思的神態,引其再思,以戒其驕,這樣一鼓一戒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會學生通過閱讀獲取知識
中學生已具有了—定的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做為鋪墊,因此要教學生會學,即自己學習的能力,就要教會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的方法。
1.讓學生通讀教材后說出本節課要掌握的內容是什么?對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則用記號標出來,然后鼓勵學生提問,教師給以啟發、點撥,使學生逐漸養成閱讀教材的習慣。
例如我在講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一節時,讓學生看書后,給出一個圖形讓他們找出這些角、然后又進一步對這幾個概念的命名加以解釋、這樣既檢查了學生是否看懂了教材,又可加深他們對教材的理解。
2.給以淺量的閱讀提綱,讓學生能從課本中直接找到答案,這樣可以防止學生閱讀的盲目性,增強信心,提高閱讀興趣。
3.閱讀內容后,配備輔導練習題讓學生作出解答。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以輔導,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以講解并詳講閱讀內容。
4.布置看一些參考書,做一些復習和預習,逐步培養學生在沒有輔導材料和閱讀提綱下通過閱讀獲得知識。通過這樣有意識有計劃地訓練,使課本成為學生不會說話的老師,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三、要求學生上課時手、眼、腦并用
四十五分鐘的上課時間是寶貴的,必須使學生懂得四十五分鐘的價值,我要求學生上課注意聽講,不能只滿足于聽進去,記住就算了事,還要動腦筋研究教師的思想過程,力爭把老師思想變成自己的思想。教給學生聽課有必要重點選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為此,我在講課中對本課的要點及運用的方法,扼要精講,并在板書中用彩色筆畫出,同時還要求學生將重要的知識框架記在筆記本上。其次引導學生通過探索自己得出結論。即“做中學”,如在講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我讓學生準備了10cm、10cm、l0cm、22cm、15cm的木棍,讓學生任取三根木棍去拼三角形,并觀察三條邊的長度,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發現,并不是任意三根木棍都能拼成三角形。必須具備一定的規律,所拼成的三角形也有不同形狀。從而得出三角形三邊關系和三角形分類。再通過練習加以鞏固,使學生“做”中增長知識、建構知識、培養能力。
四、教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勤思考的方法
思考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核心,對中學生來說思考是學習消化階段。觀察、看書、聽課能接收大量信息,但理解的不深,必須進一步動腦子想一想,對重要問題還要了解他的來龍去脈,這樣掌握的知識就會全面深刻。
我要求學生每天放學回家后,把當天所學的內容結合自己筆記理出重點,并根據自己接受的程度,認真分析,寫出日記式的小結。學完一單元一章,指導他們把基本概念,解題中容易出錯的問題以及解法,按照定義、定理、公式的運用范圍,解題技巧的類別寫成小結。其次要學生重視試卷分析,通過不同階段的考試,弄清自己的弱點,選擇主攻方向,把功夫集中下在需要加強的章節上,做到有的放失。另外做題不僅要學生搞清每一步的根據,還要注意思考解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從中找出最佳方法,從而訓練他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
五、定期開展一些學習方法交流、學習技巧競賽活動
教學中的大量實踐證明,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后,學習主動,獨立獲取知識的欲望也增強了,同時學生把掌握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實踐中加以應用,使學習方法變成自己的學習行為方式,經過日復一日地訓練,逐漸遷移內化就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自學能力。學生如果掌握這把具有自學能力的金鑰匙,就能為獨立地打開知識寶庫大門創造條件,許多教改經驗充分說明了要教好學生,必須教會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因此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生學會轉變為教學生會學,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18518.html
相關閱讀: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少揭“傷疤”,多貼“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