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穿戴設備在醫療器械研發中掀起了一陣熱潮。而最新加入這一熱潮的就是英國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公司。公司宣布將與PropellerHealth公司合作,利用后者提供的定制傳感器整合到GSK開發的Ellipta吸入器用于哮喘癥和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治療的臨床研究。
研究人員希望借此追蹤患者對吸入器的使用,以及相關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數據。同時這一數據也會傳送給GSK的研究人員用于分析。GSK的呼吸研發高級副總裁DaveAllen高度評價了PropellerHealth公司產品在GSK未來呼吸疾病業務中將扮演的角色。他認為通過這種智能吸入器收集的信息,研究人員能夠更好地開發相關藥物。
除此之外,這一智能吸入設備還有另一好處,那就是使臨床醫生能夠監控患者使用吸入器的方法、頻率及持續時間是否正確。與藥物不同,患者對于醫療器械的使用往往認識不足,這一問題會造成資源浪費甚至會危及患者的健康。一些產業人士估計這類問題每年會造成醫療系統高達3000億美元的資源浪費。因此,遠程收集患者的治療數據就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借著可穿戴設備東風,許多醫療器械開發者都在努力使自己的產品變得更智能。如TheScrippsTranslationalScienceInstitute就剛剛開展了有6100名患者參加的利用一種“智能藥膏”來檢測心臟病患者的心率數據的臨床研究;百健公司則推出了一款可穿戴設備采集數據用以取代多發性硬化癥研究中常用的25分鐘行走實驗測試;羅氏公司則開發了一款手機app應用到帕金森癥的臨床研究中。
可以預計,未來無論是臨床研究還是醫療產品都將變得越來越智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18563.html
相關閱讀: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
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