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中數學老師如何應對新課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新的基礎教育改革中,“數學探究”、“合作學習”、“數學建模”等各種各樣的課改方案,似乎強烈的影響著我們原本熟悉的教學環境,課時的減少,學習方式的改變,無不對我們每一位高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本人對如何實施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談幾點個人的看法,愿與各位老師共同商討.

  一、更改的思考,獨有的創新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老師已從全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因此我們老師應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1.創設問題情境

  為學生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我國傳統數學教學方式,在進行概念教學之前有一個新課引入的環節,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老師并非馬上提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一般來說我們先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者復習舊知識為引入新課做好知識上的準備,或者介紹生活實例為學生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2.啟發式教學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能使最主要的教學內容呈現出來,避免學生走太多的彎路,教師在師生互動環節上多采用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教師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由學生得到答案.例如:在“在異面直線的概念”的教學中教師這樣引入:

  ⑴先給講實例:教室內的日光燈管所在的直線與黑板的垂直于地面的邊,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如何?又如天安門廣場上,旗桿所在的直線與長安街所在的直線,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如何?

  ⑵與學生一起總結答案:它們既不平等,也不相交.即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一個平面,使該平面同時經過這兩條直線.

  ⑶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概念,“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直線”就是異面直線.

  可以看出,傳統教學并不像有人分析的那樣是“機械記憶”、“被動接受”的典范,而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它不僅是都是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向學生展示“活生生”的教學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數學知識.這一點在新課標的課堂教學中也值得我們學習.

  3.從活動促發展

  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思維得到強化.在傳統教學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就是應用概念解決問題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完成老師精心準備的配合本節課數學教學內容的練習.在傳統教學方式中特別強調“精講多練”、“變式練習”.所以我認為傳統數學教學中的課堂練習,即課后練習,并非沒有價值的活動.通過練習,使學生?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它絕不是“機械聯系“、”死記硬背“、”灌輸式教學“等教學方式的典型,它能夠以活動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強化.因此,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絕不能忽視強化練習的作用,精編練習,反復強化,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鞏固.

  二、提倡探究性學習

  新課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圣誕形式,都是牽著學生鼻子走,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于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并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已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三、改變固有的評價模式

  原有的對學生的評價模式只是對學生的課業學習情況通過考試分數來評價,而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品質的評價,評價方式呆板,不利學生的發展,打擊了一批學生的積極性,新課改后的評價學生時,不是只看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更注重學生的學習品質,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以一次考試的成績論成敗,評價方式更科學、全面、客觀,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比如對模塊的綜合評價成績采用如下計算公式:

  W=平時×20%+單元測試×15%+初中與探究活動×15%+學段考試成績×50%

  因此,急需我們都是充分提高自身素質,投身新課改.作為當代新形勢下的都是要不斷加強業務、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以新理念、新觀念,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駕馭課堂的能力,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及時汲取營養,豐富自身的素質,提高自身能力,力爭在新課改中有所作為.

  論文中心,作者:王世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763112.html

相關閱讀: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