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酶(活細胞都能產生酶)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有生物催化劑的功能。酶的特性有高效性 專一性 多樣性 易受溫度 ph值影響等,酶的命名一般根據功能命名,atp中代名三磷酸腺苷(腺三磷),結構式簡寫,所有生命活動的能量直接來自atp,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動物來自呼吸作用放能和磷酸肌酸的能量轉移,植物來自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atp在細胞的葉綠體或線粒體細胞器中和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在細胞內atp含量很少,轉化十分迅速,葉綠體色素吸收可見光,主要吸收藍紫光光和紅橙光,(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橙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光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的囊狀結構上(基粒上/基粒片層上),(因為所有色素和所有光反應的酶都在囊狀結構上),原料是水,動力是光,產物是o2 [h] atp,暗反應場所是葉綠體基質,原料是co2,動力是[h]和atp,產物是糖類等有機物(包括脂肪 氨基酸等),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 atp,暗反映為光反映中的水反映提供了:adp pi。co2被還原前先要進行二氧化碳的固定,c3化合物一部分被還原成糖類,另一部分又變成c5。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質 能量代謝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來自水,有機物中的o來自co2,光合作用的意義:1.制造有機物,固定太陽能,為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需要,2.制造氧氣,維持o2與co2的平衡,使好氧生物得以發展3.形成o3層,使生物由水生向陸生進化。
干燥種子和根尖細胞主要靠吸脹作用吸水(蛋白質 淀粉 纖維素等親水物質吸水),形成中央液泡的成熟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一個滲透系統必須具備半透膜(玻璃紙 蠶豆的種皮 動物的膀胱膜),它要發生滲透作用還必須在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存在濃度差。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 液泡膜 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植物是否吸水決定于細胞液濃度是否大于外界溶液濃度,植物吸收的水分多數用于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的意義是促進水分的吸收和向上運輸 促進礦質元素向上運輸,降低葉片溫度,礦質元素指除c h o外,由根從土中吸收的元素,大量元素有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有zn mo cl cu fe mn b。同樣條件下,吸收水和吸收礦質元素的量往往不同,原因是兩者的吸收原理不同,水分的吸收是由滲透作用引起的,而吸收礦質元素是一個主動運輸的過程,它們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如果使用呼吸抑制劑,植物吸收礦質元素速度將降低,可見這是主動運輸過程。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數量和種類主要由該植物細胞膜上的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決定的。可以從老葉轉移到新葉的元素有n p k mg,不能轉移的元素有ca fe,農民常用松土的方法促進植物吸收礦質元素,植物受水浸的危害是根部缺氧,有氧呼吸作用受阻,影響對礦質元素的吸收,(無氧呼吸產生的物質毒害植物),無土栽培的營養液需要通氣是因為促進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提供足夠的atp,促進礦質元素的吸收,用一瓶溶液培養植物,溶液濃度往往會不斷增加,原因是植物蒸騰作用散失過多的水分,使溶液濃度過大,補救措施是及時地加入適量的清水。礦質元素的用途:1 n促進細胞分裂和生長,使枯葉繁茂,缺n則植株矮小,葉片發黃。2 p使果實和種子提高成熟。缺p則植株矮小,葉片暗綠。3 k使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缺k則倒扶。4 b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缺b花而不實。5 fe是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元素。6 mg合成葉綠素。7 zn是構成人體100多種酶的元素,如果缺zn,則兒童會厭食 生長發育不良,長期缺zn,還會引起智力低下。8 缺na,則肌肉無力。9 缺ca,不僅肌肉會抽搐,長期缺ca,兒童會得佝僂病。10 i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
人的血糖的來源主要有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糖類物質 肝糖元的分解 由非糖物質轉變而來,脂肪以脂肪酸和甘油的形式被吸收后,在人體主要再度合成脂肪,然后1.儲存在皮下結締組織 腸系膜等處,2.再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一部分氧化分解成co2 h2o和能量,一部轉變成糖元等,血液中的氨基酸的來源有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質 由體內的蛋白質分解而來 通過氨基轉換形成新的氨基酸,如何搶救輕度和重度的低血糖患者輕的喝濃糖水 嚴重的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肝臟中多余的脂肪要合成脂蛋白,然后轉運出去,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不足可引起脂肪肝。胰島素分泌過多會引起人困倦打瞌睡的原因是使血糖濃度過低,引起供能不足,降低神經的興奮性,人體的體液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其中細胞內液較多。細胞外液構成人體的內環境,它主要包括組織液 血漿 淋巴液,
人血糖的正常濃度是80120mg/dl,空腹時,血糖含量超過130mg/dl叫高血糖,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腎糖閾)時,一部分葡萄糖將隨尿排出,叫尿糖。呼吸作用的本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氣,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種。有氧呼吸的反應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進行,原料是c6h12o6,產物是丙酮酸 少量[h] 少量能量,第二階段在線粒體內進行,原料是丙酮酸和h2o,產物是co2 少量[h] 少量能量,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內進行,原料是o2和前兩階段產生的[h],產物是h2o 大量能量,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產生能量2870kj,可用于生命活動的有1161kj(38個atp),以熱能散失1709kj,無氧呼吸產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2個atp),寫出2條無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與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第二階段的反應是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轉化為乳酸。新陳代謝分同化作用(合成代謝)和異化作用(分解代謝)同化作用有2種類型自養型 異養型,其區別依據是:是否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異化作用有2種類型需氧型 厭氧型,酵母菌的異化作用類型是兼性厭氧型,描述一種生物的代謝類型要同時寫出它的同化類型和異化類型。
植物的生長素和人的生長激素的共同點是含量少作用大,不同點是人的激素是由專門的內分泌腺分泌的,而植物激素是在生長旺盛的器官產生的。植物莖的生長素產生部位和發生極性轉移的部位都在尖端,發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部位,植物生長素作用的規律是在低濃度時促進植物生長,而在濃度過高時抑制生長,生長素還有促進扦插枝條生根 促進果實發育 防止落花落果的作用。植物生長素的運輸方式屬于主動運輸,修剪果樹 棉花摘頂是為了去除頂端優勢,促進側芽發育,提高產量。人的生長激素 甲狀腺激素 促激素 雄性激素 雌性激素 促釋放激素由垂體 甲狀腺 垂體 睪丸 卵巢 下丘腦分泌產生。下丘腦是人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人的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表現為協同作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現為拮抗作用。胰島素調節糖代謝的作用有促進血糖進入肝臟 肌肉 脂肪組織等細胞,并在這些細胞中合成為糖元 氧化分解或轉化為脂肪,,并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降低血糖濃度,胰高血糖素則相反。co2是調節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人體的調節包括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以神經調節為主。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它的5部分是感受器 傳入神經纖維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纖維 效應器。組成神經系統的單位是神經細胞(神經元),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其中突起又分為樹突和軸突,軸突和長的樹突以及套在其外面的髓鞘組成神經纖維,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枝叫神經末梢,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裹著結締組織膜,就成為一條神經,神經元的細胞體主要集中在由腦和脊髓組成的中樞神經系統里,神經元的突起部分形成腦神經和脊神經,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周圍神經系統。神經細胞靜息時的電位是外正內負,神經細胞的某個部位受到刺激后將在受刺激點的兩側形成的局部電流(興奮),這個局部電流又引起臨近部位產生興奮,這樣,興奮就沿兩個方向傳遞開去,而興奮在神經細胞之間是通過突觸傳遞的。突觸由突觸前膜 突觸間隙 突觸后膜構成。突觸的傳遞是單向的,因為遞質(乙酰膽堿或單胺類物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而且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大腦皮層是人最高級的神經中樞,人特有的中樞是語言中樞,了解95頁表。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形式。反射分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到了高中,你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在高中,學習的科目沒有大科、小科之分,只有高考和非高考科目之分。比如對于理傾學生來說,語數外、理化生是高考科目,其他為非高考科目;對于文傾學生來說,語數外、政史地是高考科目,其他為非高考科目。因此,如果大家把生物當成初中的小科,當成文科來看待,指望考前背一背,可以這樣說,這種情況下你的高中生物是根本學不好的。如果你指望生物考前背背就可以考高分,那是天方夜譚!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高中尤其是在生物考試中,你也很難取得高分,更何況你考前背背呢。
生物學習方法小經驗
1、考試范圍:必修二全冊和必修三第一、二章。試卷上有50道選擇題共50分,簡答題50分,其中包括實驗設計一道
2、復習注意:首先是下功夫,扎實細致地進行復習,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總是能反映在成績上的。其次是注意生物復習方法,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特別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有針對性的多做一些習題,對做錯的習題所涉及的知識點要特別注意復習鞏固、加深理解,避免再次出錯;翻閱以前的習題、試卷,對一些以前出錯的題重復做一遍;考試時先做簡單的題目,先把穩得的分得到,仔細審題,抓住要點。
3、生物是一個偏文的學科,因此有些知識點一定要記扎實,“當背則背”,沒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數學、物理,掌握一個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題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生物往往會要求你一字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問:能釋放抗體的細胞是什么?答案應為漿細胞(效應B細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細胞”,又如,問:少量生長素可促進生長,過量生長素會抑制生長,這種現象說明?應答生長素具有兩重性,答“雙重性”就一分也沒有唉。因為嚴密是生物科的特點,一個概念,差之毫厘的結果---往往是謬以千里。這又恰恰體現了理科科目的嚴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884128.html
相關閱讀:2016年高考備考:生物基礎知識111條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干細胞起源和精準干預研究獲進展
高中生物的“學習策略”
少揭“傷疤”,多貼“膏藥”
定時定向遞送miRNA的新載體治療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