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課前準備充分
領會教材意圖,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現狀.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教師如果沒有備課就走上講臺,就如一個沒帶武器上戰場的士兵一樣心慌.教師對于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不能做到心中有數的話,又如何能上出一節高效的課呢?”數學教師不但要備課,還要花時間深入鉆研教材,緊緊圍繞課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兩個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學生.尤其我校實行:“1:1教學模式”后,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認認真真的做好三次備課,才能在課堂中當好導演這個角色,才能和學生達成共識,達到互動的效果.因此,數學教師要想把“高效課堂”這艘船開好,就必須揚好“備課”這片帆.
二、充分了解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充分了解學生,對于打造數學學中教與學脫節的現象;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可以引起學生與教學內容的共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編寫導學案及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學習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在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教學前對學生摸摸底,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學生一定要與他們建立互動的關系.我經過實踐:學生在課外活動的狀態下談話效果較好.因為學生認為老師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較放松,容易暢所欲言,能順利得到老師想要的答案.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本學期我們學校實行“1:1教學模式”,剛開始實行時,在課堂學習中,合作小組里學生常常出現以下現象:有的學生托著下巴冷眼旁觀,有的學生溜到別的小組,有的東張西望……,常常表現出不善于合作的狀況.因此,我平時便采取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1)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教他們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眾口頭稱贊那些愿意認真傾聽他人講題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后,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3)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沖突進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
教育是教師與學生在心靈上最微妙的接觸.和諧、高效的課堂絕不能忽視課堂中的細節.如何使學生親近你、喜歡你,教師的個人素質是關鍵.教師要在教育活動中始終處于不敗之地,必須勤于學習,善于積累,才能夠“博學多才”,永葆青春活力.教師的非凡氣質,博學多才自然會成為感染學生,師生和諧的魅力所在.更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情緒、態度、優缺點及時調節、引導,利用口頭表揚、學生掌聲鼓勵,激勵學生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以達到情緒上的和諧.數學課堂就是智慧的傳遞,教師的準確優美的數學語言也會打動學生心弦,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對數學課堂來說,師生的和諧直接影響學生的接受數學知識程度.數學語言務必做到簡明得體,辭通意達,條理分明,富有邏輯性.
四、重視課后與課堂的緊密銜接
課后復習能夠給學生以總結、探索、發展的空間,這樣不僅能鞏固和發展課堂所獲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
總之,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我們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我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努力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899201.html
相關閱讀: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