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者:佚名

  在現代數學教學中,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樹立學生創造性的個性品質。是擺在每一個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值得很好的進行研究。

  創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之際,更應關注數學課堂教學這一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主陣地。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的口頭禪,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

  時下的數學教學,始終沒有逃脫應試教育的陰霾,還是在升學指揮棒的指引下,教師中心主義和權威主義還很流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高高在上,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民主自由權利,使學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來自外界權威的管束和壓制。教師要通過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積極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發現問題,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呼喚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自由、充滿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圍,使學生作為一個極富獨創性的主體來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形成多元交流的統一體,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分析教育哲學主義認為:教學不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強迫,而是一種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動。教師作為領導者,他僅僅是作為學習者團體的一個平等的成員,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從外在于學生情景轉向與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學情景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實際上是一種相互探討和共同學習、共同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而不是只讓學生參與練習、回答問題等局部過程。這有利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取長補短。有利于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探索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錯誤是難免的,也是允許的,。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贊許,少一些打擊和嘲諷,"好學生是夸出來的",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學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活動的有效合作過程。教師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為指導,嘗試運用發現法、探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變式教學,發揮教師的向導作用,創造性地運用提問技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有利于學生產生穩定的探究心向和積極探究的過程。另一方面表現為教師引導之下的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運用討論法、研究法等鼓勵學生相互探討、爭論、交流思維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心理動因,即以需要為核心,以興趣、情感等為內容的心理動因。由于興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后天學來的。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誘發學生的心理動因。(一)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二)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如: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比賽、晚會、故事演說等等,借助學生的聰明才智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三)利用數學中的美,教學中的美(語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諧美等)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線條美、色彩美等給學生最大的感知,使他們充分體會數學給生活帶來的美。使他們產生創造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四)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有趣的內容和活動總是吸引著他們,即使這種活動需要克服較大的困難,他們也樂意參加。教師只有創造出教學中的各種美,才能引發學生不斷探索的欲望,激起學生智能的漣漪,點燃學生創造的火花。

  創新,既需要智力的參與,也離不開情感的支持。教師是保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監護人"。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情感的培養,鼓勵學生發揚"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學生的情感十分豐富,如熱愛、美感、羨慕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創新的動機。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認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真摯情感的灌注。

  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綜觀全局,充分協調教學中的各種因素,創設民主氛圍,確保學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學技法,激活思維能力,運用人格力量,弘揚學生個性。惟其如此,學生創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數學課堂教學這塊沃土上結出豐碩之果。

  創造力一般是指產生新的想法,發現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創造力是人的一種高級能力,創造性活動是人類最重要的實踐活動。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美國教育學家羅恩菲爾德指出:"人與動物的主要區別之一,就是人類能夠創造而動物不能。","創造是人類所具有的本能"。1998年11月24日江澤民主席在訪問俄羅斯期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部長陳至立也多次談到"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要改變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主"。因而在現代數學教學中,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樹立學生創造性的個性品質。是擺在每一個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值得很好的進行研究。

  創造力的實質是對現實的的超越。創造力是以探索和求新為特征的,它是個人主體性的最高層次和最高表現,是人之主體性的靈魂。所謂創造力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對外在事物的超越。主體通過變革和改造舊事物,產生新穎的、獨特的新事物,它常常與改革、發明、發現聯系在一起;二是對自身的超越。主體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了自身,是"舊"我轉變為"新"我,實現自身的否定之否定。但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創造力與人們一般所言的創造力有所不同,學生學習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以簡捷、有效的方式繼承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的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它是在教師引導下,以課程教材(間接經驗)為認識客體,其具體方式是"掌握"而不是"發現"、"發明"。則正如布魯納所言,學生的"發現并不限于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而應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而言,其創造力也不限于首創前所未有的新知識、新見解,而應包括以下更多的內涵: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有豐富的想象力,喜歡出"新點子";愛標新立異和發表于別人不同的見解等。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切合實際的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探討和研究。

  一、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造意識是一種總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意愿和態度。創造意識強的人總能夠從不同尋常的獨特視角來研究問題,產生出強烈的創造欲望和創造勇氣。創造意識來自于問題的質疑,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引導他產生創造的沖動。波利亞指出"學習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在問題解決的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合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的意境。"

  引導學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現學生經常不用教師講的或課本上現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問題的現象。而且正確和錯誤都有可能出現,正確時,說明學生能夠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錯時,也未必不是一種好的現象,這正說明學生不滿足于依葫蘆畫瓢,也說明學生具有創新精神。而我們很多一線的教師,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后者。在一堂計算教學課中,教師出示了這樣一道題:7.5×28+17×2.5。在研究計算方法時,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應該先做乘法再做加法。這時有一位學生提出能不能用(7.5+2.5)×(28+17)進行計算?很顯然這個學生錯誤的使用了提取公因數的方法進行計算。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教師會告訴學生你仔細想一想法則,隨著教師簡單的否定,在羞澀中學生剛剛萌發的創新意識被扼殺掉了。而有些教師并不急于否定學生,首先表揚學生這種大膽的設想具有創意性,再提出是否存在問題?有無解決的方法?隨著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的研究意識,從而通過研究發現了多種較新穎獨特的計算方法:(1)原式=7.5×17+17×2.5+7.5×11=(7.5+2.5)×17+7.5×11;(2)原式=(7.5+2.5)×28-2.5×11;……這樣不僅鼓勵了學生最初萌發的創新意識,而且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們創新的欲望。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結果。因此,在日常的學習中,我們應鼓勵、啟發和誘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設想,因為這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世界的心理觸角,是創造意識的體現。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不斷的鼓勵學生的好奇心,敢于想傳統的方法和權威挑戰,才能夠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永不滿足的懷疑精神是創造之母。

  二、善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

  創造動機是直接激勵和推動學生去從事創造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創造動機可以來自兒童的內在動機,也可以來自兒童的外在動機。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可以相互轉化。對于小學生來說外在動機有更加直接的激勵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使用鼓勵的語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時的肯定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各種創造動機,啟迪他們的創造精神。在長、正方體表面積的練習課上,我為學生設計了一節磁帶盒的包裝設計課,課上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對現有的磁帶盒的外包裝進行設計,學生從節省材料、美觀新穎、使用便利即環保等多個方面分組進行了研究,并利用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具把自己的設計制作出來,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動機,在學生的演示過程中,教師及時的鼓勵,贊許的眼光,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熱情。學生設計出了閱覽式、書架式、禮品式……多種包裝設計。同時加深了對長、正方體的理解。即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利用外在動機的激勵作用,促進內在動機的發展。因為內在動機更有助于學生進行創造活動,發展和提高創造能力。

  創造動機還與學生的成就動機水平有關。研究表明,成就動機高的學生敢于面對困難,有較強的毅力,富于挑戰性,能從完成任務中獲得滿足感,熱衷于擔任富于開創性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務時敢于創新,即使遇到挫折失敗也會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分層次調動不同類型學生的創造動機,開展合作學習,發揮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長,使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是極為重要的。還是在包裝設計一課中,有的學生思維的創新意識極強但動手能力很差,有的學生手很巧,但缺乏創新精神。因此利用分小組合作的方式,采用優勢互補,同樣可以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創作動機,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因此,創造動機的激發,并不只局限于某一部分特定的學生,而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鬃釉疲"三人行,必有吾師。"發展每一個學生的特長,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創造動機,是歷史富于每一位教師的使命。

  三、積極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

  創造離不開思維。吉爾福特在研究智力結構時,通過因素分析發現了聚合和發散兩種不同類型的思維。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或傳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方向、有范圍、有條理、有組織的思維方式。而發散思維是既無一定方向,又無一定范圍,不墨守成規,不因循傳統,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吉爾福特認為:"經由發散思維而表現于外的行為即代表個人的創造性。"創造思維在行為上有以下三個特點: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

  發展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三個重要環節。教師應注重通過不同類型的課,有側重性的發展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概念和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發展學生的思維流暢性,因為在這類課中,學生需要表達自己的觀點;組織和聯絡所需要的知識和觀念;通過語言體現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個方面,有經驗的教師通常從低年級就開始培養,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能力較強的學生到能力較差的學生,逐漸形成學生的能力。切不可操之過急。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比的基本性質是不同年齡階段三個有關聯的概念,在學習商不變的性質時,由于學生年齡較低,教師可采用引導概括的方式,逐漸形成概念。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由于有了前面的知識基礎,教師應盡可能的讓學生獨立進行概括。在六年級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完全可放手發動學生,大膽的猜想,積極的驗證從而主動的形成概念。使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而思維的變通性,教師可通過應用題的一題多解,對判斷題、選擇題的分析研究,及幾何公式推倒過程中推倒方法的靈活應用等不同方法加以訓練和引導。在發展思維的獨特性方面,教師一方面要善于撲捉學習過程中學生有新異性的想法,另外,可以通過活動課和思訓課,創設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獨特性的情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同時,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統一。切不可只注重發展發散思維,而忽略了聚合思維的培養。并且,創造思維是大腦左右半球協同活動的結果。從創造思維的產生的過程來看,在創造性"靈感"產生期間,右腦的功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偏重于左腦的利用和訓練,忽視了右腦功能的開發。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增加一些左側肢體的活動,挖掘右腦潛能,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水平。

  四、樹立學生具有創造性的個性品質。

  過去,人們更多的是在探索創造力與智力的關系,通過長期的研究,越來越多的人們發現,創造力除了與智力密切相關外,也與學生的個性品質密切相關。因為,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低創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研究發現,創造力與智力之間有中等程度的相關,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創造力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說明,絕大多數人都具有創造力發展的潛質。學生的意志品質是制約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好勝心、情緒的穩定性及完成任務的堅毅精神等方面的個性品質,在創造性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時,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戰性及意志力。對于學生具有創造性的思想和行為,即使有錯誤,也要加以鼓勵和引導。要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向老師挑戰,敢于標新立異、逾越常規,敢于言別人所未言、別人所未做的事。尤其要培養學生具備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持之以恒的去解決疑難問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因此,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質疑,以及在思考過程中突發的奇想,教師應注意加以保護,不要輕易的加以扼殺。注意在提問、講授、練習等各個環節中,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耐心的幫助和引導,才有可能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氣氛。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善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樹立學生具有創造力的個性品質。才能較好的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為國家培養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只有當教師自己能夠打破傳統定勢,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才能更加靈活的去引導學生的發展。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自主性、活動性、創造性”是創設數學課堂教學最優環境的原則,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理想的課堂教學形式之一。

  (一)自主性是三性之首

  自主性是指學生自身產生的一種對學習的需要,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就會對學習表現出主動積極的態度,表現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在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時,具有創造的積極性。

  1?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人的認知需要的情緒表現,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穩定的直接興趣可以由教師在課堂上創設生動、新穎的情景激發出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穩定興趣,或是由于他們學習數學的成功,或是由于老師引人入勝的教學等諸多因素形成的。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創設問題情境是數學課堂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一堂研究市場營銷的數學應用課上,我們設計了這樣一段開場白——老師:“今天這節課,我們每位同學的身份都是商店總經理,請問各位總經理,你想盈利嗎?”同學們異常活躍。教師問:“你們有什么盈利的好辦法?”……老師把學生的意見歸為兩種:薄利多銷和提高物價,然后又問:“降價擴大銷量或者提高物價是否一定能盈利?為獲得最大利潤,應怎樣掌握降價和提價的尺度?做市場調查的目的是什么?”隨后給出兩道例題,引導學生尋找答案。這節課的教學是十分成功的,老師所設計的生動問題,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去掉學生學習中的盲目性。一個被蒙上眼睛帶入迷宮的人,喪失了擇路的自主性,只能任憑別人牽著前進。對待數學知識的學習也是一樣。當老師依次一節一節講授新知識時,由于學生對一章知識缺乏整體認識,因而只能跟著老師盲目地前進。為了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盲目性,上好每章開頭的啟始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又去掉了盲目性,其學習的自主性就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二)活動性應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活動性并不是單指學生形體上的運動,而是強調學生作為主體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個體行為,是學生自身的認識活動,是任何其他的人或物無法代替的。數學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活動,數學教學就其本質而言,就是“數學”這個思維活動的教學。假若學生在課堂上不參與這種思維活動,就不可能學好數學。為了強化數學課上同學們的思維活動,教師就必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即讓學生動眼看老師的板書和演示,動耳聽老師的講授和同學的回答,動腦思考課堂上的諸多問題,動嘴回答老師的提問,動手演算例、習題和作圖。

  此外,數學課還應擔負起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以達到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

  (三)創造性是21世紀人才必須具有的能力要素

  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將面向21世紀高科技的挑戰,因此他們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重視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大膽設疑,善于發現學生所提疑問中包含的創造和探索性火花。

  學生獨立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有一個從模仿到創新的發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與老師不同的方法解題,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個極好的教學手段。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創造、探索的環境和一種科學研討的氛圍,是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積極探索的必要條件。教師還應該教給學生科學的探索方法,這是為培養21世紀高素質的人才,對數學教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點擊下載查看完整內容《浙江省寧波市鄞州高中數學論文(16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961109.html

相關閱讀: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
高考數學復習:系統梳理 重點掌握
三角函數圖象性質
高中數學:扇形的面積公式_高中數學公式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高二數學復習八大原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