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罕見秘聞:劉邦和項羽曾經聯手“屠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漢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屠城”辨

  項羽嗜殺,為人殘暴,尤其是“屠城”(殺盡一城)一事,最為后人詬病。但是,人們只記住了項羽“屠城”,似乎忘記了劉邦也有“屠城”的記錄!妒酚?高祖本紀》載:“使沛公、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边@條歷史文獻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劉邦和項羽曾經聯手“屠城”。對于這條文獻記載,人們好像得了集體失憶癥一樣,都淡忘了。

  “屠城”是一種發泄,更是一種威懾。但是,“屠城”的殘酷歷來都受到人們的嚴厲抨擊。劉邦不僅在反秦之戰中有“屠城”的記錄,而且在誅殺項羽之后也曾經想“屠城”以泄憤。項羽自殺之后,西楚諸地都向劉邦投降了,只有魯地不降。劉邦聞訊,最初想率天下大軍屠滅魯地(“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但是,他后來卻改變了態度。

  劉邦對項羽從來都是一路追殺,決不留情;即使鴻溝議和項羽釋放了太公與呂雉等人質,劉邦也不顧信義,撕毀協議,追殺項羽。為什么魯地為項羽堅守,劉邦卻放過屠滅魯地的初衷呢?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劉邦滅項之后,清醒地知道自己已經大功告成,就要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了,此時的劉邦已經在考慮“后項羽時代”的輿論主旋律了。

  項羽的敗亡宣告了劉邦稱帝的開始,面對這么一個新時代,在輿論宣傳上提倡什么,是劉邦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劉邦經過慎重思考,深知自己必須提倡忠誠;只有忠誠,才能使剛剛建立的大漢王朝不再遭遇諸侯割據、天下分崩的慘禍。要提倡忠誠,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項羽最初被義帝封為魯公,魯地百姓為項羽堅守城池,正是忠誠于魯公的表現,因此,劉邦不能讓自己一時的沖動破壞了即將到來的新時代的主流輿論。所以,楚地皆降,唯魯不降引發的怒氣,不能不服從于倡導忠誠的主流輿論。

  正是基于這種深謀遠慮,劉邦放棄“屠城”泄憤之愿,以項羽的人頭昭示魯城父兄,魯地百姓確信項羽已經死亡,才放棄抵抗,投降了劉邦。

  劉邦也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因此,他憤怒之時也想“屠城”。劉邦的高明在于他懂得用理智約束感情。相比之下,項羽就顯得非常不理智了。項羽只圖一時之快,只想一泄了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64762.html

相關閱讀: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