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呂后稱制的八年時間里,前后有兩個漢朝皇帝(前少帝、后少帝),都是冒牌貨。原來漢惠帝早夭后,并沒有留下兒子,可是呂后又不甘心把皇位讓給劉邦其他的兒子,于是便收羅一批民間的男孩,把他們的母親殺掉,偷偷送入宮中,詐稱是惠帝的兒子。呂后執政期間的兩個漢朝傀儡皇帝,其實只是冒牌貨,非劉氏皇族血統。平定呂氏集團后,文武大臣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從劉邦的子孫中,挑選一位德才兼備者,來繼承大統。經過慎重選擇,大家一致認為,劉邦的兒子、代王劉桓仁孝寬厚,是皇帝的最佳人選。
劉桓就這樣陰差陽錯同時又是幸運地成為帝國的皇帝,是為漢文帝。
對于飛來的帝位,劉桓?初并沒有感到幸運,反倒憂心忡忡。因為他久居代國,在京城里根基不深,特別是京城里的這些官,個個都是在殘酷的戰場中殺出來的武將謀臣,機心難測,自己會不會是羊入虎口呢?劉桓征求他的親信張武、宋昌的看法。
張武認為,這些大臣們以迎立為名,恐怕有詐,況且現在屠殺諸呂,京城一片腥風血雨,他建議代王劉桓以生病為由,拒絕前往。宋昌則認為諸呂的迅速覆滅,證明劉氏的影響力深入人心,況且代王劉桓是漢高帝兒子中年齡最長,且又以仁孝著稱,理所當然是皇帝是最佳人選。
劉桓仍然小心翼翼,他動身前往長安城,并派宋昌先入城內,打探虛實。宋昌至渭水橋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大大小小官員全部親自出城迎接。代王劉桓這才稍稍安心,放心前行。行至渭水橋,諸大臣紛紛拜謁新皇帝。
太尉周勃是平定諸呂的英雄,他可能想顯示一下威風吧,上前說:“我想單獨向皇帝稟報。”宋昌喝道:“如果是公事,請您直說。如果是私事,對不起,王者不受理私事!敝懿隽艘槐亲踊,只好跪拜呈獻上天子璽符。劉桓接過皇帝玉璽,此時他終于確信,自己果真是成為天子了。
漢文帝的上臺,周勃是第一功臣。丞相陳平很知趣,他向新皇帝說:“高帝在世時,周勃的功勞不及我?誅殺諸呂,我的功勞不及周勃。因此我打算把右丞相讓給周勃!睗h初尚右,右丞相官職比左丞相大。陳平對這位新皇帝的底細也不十分清楚,他選擇了謹慎,把功勞推給周勃,表面上是謙讓,實際上是明哲保身。
周勃成為右丞相,陳平屈居左丞相,大將軍灌嬰升任太尉。
在漢初開國勛臣中,周勃并非出類拔萃。當初韓信被降為淮陰侯時,他看不起周勃,為自己與之同列而深感恥辱。像彭越、英布、蕭何、張良、曹參、陳平等人的功勛也都在周勃之上,現在這些謀臣勇將多已去世,周勃的身價自然水漲船高,況且誅殺諸呂、再造漢室,這是何等偉?的功勛。周勃自己也有點飄飄然,找不到北了。他自矜其功,本想在迎接皇帝時,有一次可以單獨接見的機會,不料碰了顆軟釘子。但很快他就把不愉快拋之腦后,因為他現在成為帝國的首席宰相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漢文帝表面上寬厚仁孝,像是忠厚長者,其實他頗諳統御之術,綿里藏針。他深知自己雖然得到大臣們的擁護而成為皇帝,但以周勃為代表的這些大臣實則居功自傲,他得不露聲色地刺痛周勃一下,讓這位帝國丞相出出丑。
有一回,漢文帝故作不經意地問周勃說:“全國一年判決案件有多少起呢?”周勃一直以來都是干武將的活?對刑獄之事哪懂呢?他聽了怔了一下,不知所措,只得向皇帝謝罪說:“這個臣不知!睗h文帝臉色微微一變,又問道:“那么國庫一年錢與谷物的出入是多少呢?”周勃惶恐不安,再次謝罪道:“臣不知!币贿呎f一邊汗流浹背。
漢文帝轉頭問陳平同樣的問題,陳平不慌不忙地答道:“這些事,都有專門負責的人。陛下如果要問斷案的事情,可以詢問廷尉;要問錢谷的事情,可以詢問治粟內史!睗h文帝滿意地點點頭,繼續問:“這些事都有相關的負責人,那你又負責什么事呢?”陳平從容不迫地回答:“宰相的職責,上則輔佐天子,下則理順萬物,外?鎮撫四夷諸侯,內則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自可勝任其職!
聽了陳平的一席話,漢文帝拍手稱好。這下子周勃更加狼狽不堪了。出了宮廷后,周勃遷怒陳平道:“你平常怎么不教我這些應對的話呢?”陳平哈哈笑道:“您身為宰相,卻不知道職責所在嗎?要是陛下問你長安城內有多少盜賊,難道您也要勉為其難地回答嗎?”這下子周勃明白了,看來自己的政治才能,比起陳平來,要差得遠了。
周勃的一些親信也告誡他,皇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雖然他有威震天下之功,但功高震主,什么下場有前車之鑒。周勃越聽越害怕,便稱生病為由,主動交?相印。漢文帝只問了區區兩句話,就令大權在握的周勃乖乖讓出了相印,可以說深得統御術之精髓了。
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明君之一。他崇尚文治,作為皇帝,他有相當人性化的一面,這也使他的政治措施中,充滿人性的光輝。在冷漠的專制社會,文帝時代隱約浮現出一絲溫情。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歷史進步的軌跡,但是我們又發現,歷史并不是一直在進步,他的很多開拓性的仁政措施,在后世又難覓蹤影了。
公元前179年,是文帝元年。
這一年,他廢除了連坐法。根據秦法,一人有罪,并坐其室家。漢初的律令沿用這條秦國法律,漢文帝一上臺,便下詔令,廢除此令,他認為:“法者,治之正也!辈λ痉ü賳T說:“如今犯法的人已經治罪,卻還要牽連他們的父母、妻子、兒女,判刑或收為奴婢。我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可取!彼痉ü賳T回答說:“法令是為杜絕人們做壞事,連坐法是為了約束犯罪,使他們心有牽掛。這種做法沿習已久,還是不要改變的好!睗h文帝語重心長地說:“我聽說法律公正則民眾忠厚,量刑適當則百姓心服。官吏的責任是管理民眾并引導他們向善。如果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要以不公正的法律來懲戒,豈不是害了他們,又迫使他們暴力抗爭。如此一來,怎么杜絕犯罪行為呢?”
漢文帝力排眾議,廢除連坐法,確可見其非凡的人道主義胸襟。
仁政一直貫穿于漢文帝的政治生涯,從上臺開始,直到他去世。在中國兩千年的專制時代,漢文帝在歷代帝王中,其道德修養及其寬厚的政治主張是罕見的。這當然也得力于時代的因素,經歷漢數十年激烈的政治動蕩,國家開始走入正軌,社會秩序晏然,這也給漢文帝施展仁政創造了空間。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他又廢除了誹謗罪與妖言罪。漢文帝以古代賢王為榜樣,認為法律中設誹謗罪、妖言罪,只能使官員們不敢斗膽直言,這就會使上級只聽到拍馬屁的?,卻不能發現自己的過失。官吏們在執法過程中,會濫用這種權利,致使百姓蒙冤,人人自危。漢文帝不以言罪人,從某種程度上說,極大消除了百姓禍從口出的恐懼感。
作一帝國專制者,他的法制思想不可避免有雙重標準。我們可以從一個事例來看。
有一回,漢文帝出行,到了渭水橋時,皇帝的御車?橋上行駛,橋底下沒有戒嚴,有一個家伙在橋下走,被衛兵發現了,以為是刺客,衛隊出現一些慌亂,導致漢文帝御車上的馬匹受驚亂跑,把車上的漢文帝嚇出一身冷汗。他非常生氣,派衛兵馬上把橋下這個倒霉的家伙抓起來,移交廷尉處置。
廷尉張釋之,是個忠正耿直的人,他認為這個行人只是無意之失,按照法律,處予罰款的判決。這下子可把漢文帝氣壞了,驚嚇皇帝的坐騎,萬一出現意外,那可是謀殺罪行,怎么張釋之就判得這么輕呢?漢文帝怒氣沖沖地找來張釋之,責備他說:“這個人驚著了我的馬,幸好這匹馬性情柔和,要是換成其他馬匹,我?就受傷了。廷尉你倒是輕松,才判罰款了事!
張釋之并不慌亂,他不急不徐地回答說:“法律是天下所共同遵守的,明明法律條文這樣規定,現在卻要因為個人原因加重判罰,這將使法律不能取信于民眾。如果事發時,陛下派人直截了當地殺了他,那我也沒話說,不過現在這事已經交由廷尉來審理。廷尉,乃是國家的一把天平,天平一旦有所傾斜,國家法律尺度的寬松就沒有準則,如此一來,老百姓豈不是手足無措了。希望陛下詳察!
漢文帝沉思良久,最后抬起頭來說:“廷尉你做得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031920.html
相關閱讀: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