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新五代史》后漢建國皇帝劉知遠的傳。此人生來也有皇帝像啊,“面紫色,目多白睛”,看起來就不一般。他兩救石敬瑭。一次在戰場之中,石敬瑭的馬甲斷了,差點被敵人追上,他把自己的馬換給了石敬瑭,親自殿后,逃了出來。石敬瑭因此很感激他。另一次,石敬瑭與后唐愍帝議事,一言不和,后唐衛兵就要殺上來,哪曉得劉知遠早有準備,早派了勇士石敢將鐵錘藏在袖子里跟著石敬瑭呢??因為去見皇帝,不能帶武器啊,藏在袖子里,真是個好辦法,當年張良他們想殺秦始皇,也是這么干的呀??不同之處在于,張良他們失敗了,而石敢護主成功,殺盡愍帝左右之人??石敬瑭就更感激劉知遠了呀。
大功就會有大位,后晉滅亡,后漢建立。然不過幾年,劉知遠的大兒子死了,他傷心過度,未久亦歸天矣。
廟號,高祖。
這下,咱才入正題。
咱們知道,劉邦是漢高祖啊。但那之后,姓劉的,每建王朝,好像這“漢”便是首選之字。而建漢的,又多稱高祖。
南北朝時,劉淵建立了漢,后又改為趙,史稱趙漢;五代時,劉知遠建立了漢,史稱后漢;劉建立了漢,史稱南漢……他們的廟號,都是高祖??而他們的功績,跟劉邦比起來,又乍可同日而語呢?
況且,劉淵是匈奴人,劉知遠是沙陀人,他們之所以定國名為漢,就是因為覺得自己跟劉邦那個劉,是有著歷史關聯的。
劉淵雖為匈奴人,但漢時有和親,漢匈約為兄弟,所以,他家那一支,子孫以劉為姓;劉開始建立的國號為越,后來覺得自己也姓劉啊,跟劉邦有淵源啊,所以國名改成了漢;至于劉知遠,應該也是類似狀況吧……
這就有趣了,既然他們都自認祖宗是劉邦,為何他們的廟號,居然又跟劉邦一樣呢?當然,廟號都是他們死后,后人定的??他們的后人,怎能如此僭越,沖突了劉邦呢?
設想一下,他們在黃泉相遇,自我介紹,劉邦說,我是漢高祖,劉淵說我也是漢高祖,劉知遠說,我也是漢高祖,劉也說,我也是漢高祖??他們會不會打起來呢?
其實說白了,就是他們托以為劉,實際上,又何嘗真把劉邦他們看在眼里呢?欺世盜名,大概就是如此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73777.html
相關閱讀: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