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時,韓信攻占了齊地,劉邦可謂曙光乍現,但只要韓信不出兵救援,劉邦就只能在滎陽戰場苦苦煎熬。項羽又打起了攻堅戰,想要跟劉邦決斗。劉邦付之-笑,對項羽說,我寧可斗智也不會跟你硬碰硬!
項羽讓手下將領出場挑戰,均被漢軍神箭手射殺。怒不可遏的項羽索性親自披甲上陣。漢軍神箭手本想放箭,結果被項羽雙眼一瞪大吼一聲,嚇得“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魂飛魄散,逃回大營不敢再出來。劉邦得知此事,大為震驚,為了給將士們鼓勁,他來到陣前,當面指責項羽犯下的十大罪狀:
吾始與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定關中者王之。羽負約,王我于蜀漢,罪一也;羽矯殺卿子冠軍,自尊,罪二也;羽當以救趙還報,而擅劫諸侯兵入關,罪三也;懷王約入秦無暴掠,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財,罪四也;強殺秦降王子嬰,罪五也;詐坑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罪六也;皆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叛逆,罪七也;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并王梁楚多自與,罪八也;使人陰殺義帝江南,罪九也;夫為人臣而殺其主,殺其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
第一宗罪,項羽負約
此罪其實眾人皆知,都是被“懷王之約”給鬧的。只怪項羽“負約”在先,這就讓劉邦而后的屢次爽約有了理直氣壯的借口。項羽實在是不善于、或許也是不屑于揭劉邦那些老底兒,可劉邦卻牢牢抓住項羽的“負約失信”說事兒,由此再一次證明,劉邦的政治頭腦與手段,項羽遠不能及。
第二宗罪,殺宋義自立為帥
項羽確曾矯懷王之詔殺宋義而自立為“假上將軍”,懷王被迫封項羽為上將軍。這才有了名垂青史的巨鹿之戰。項羽為什么要殺宋義?《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與宋義的不和緣于戰法不同:項羽主張“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擊其內”,宋義主張“先斗秦趙”,“我承其敝”。這兩種主張各在其理。但是,宋義其實是項羽與楚懷王熊心斗爭的犧牲品罷了。
首先,項羽與懷王早有矛盾。
懷王熊心不甘心做政治傀儡,但項梁權勢極大,他只能隱忍。項梁戰死,給了懷王可乘之機,他合“并項羽、呂巨軍自將之”,奪了項羽的軍權。導致項羽和楚王熊心結怨甚深。在西征和救趙問題上,懷王堅持讓劉邦西入秦關,不許項羽西征,要項羽以 “次將”身份隨上將軍宋義北上救趙。懷王奪項氏軍權令項羽憤怒,強派項羽為副將隨宋義出征加重了項羽的不滿。
其次,宋義借懷王所授主將之權壓制項羽,讓項羽更加不滿。
宋義在安陽停“留四十六日不進”,此時,“天寒大雨,士卒凍饑”。宋義派他的兒子到齊國任相國,親自送行,“飲酒高會”。項羽遂以“不恤士卒而徇其私”為由,先發制人,在宋義的大帳中發動兵變,矯楚王詔斬殺宋義。
宋義該不該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88165.html
相關閱讀: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