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蔡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漢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東漢后期文學家,書法家。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博學多才,通曉經史、天文、音律,擅長辭賦。靈帝時召拜郎中,校書于東觀,遷議郎。曾因彈劾宦官流放朔方。獻帝時董卓強迫他出仕為侍御史,官左中郎將。董卓被誅后,為王允所捕,死于獄中。蔡邕著詩、賦、碑、誄、銘等共104篇。他的辭賦以《述行賦》最知名。延熹二年(159),宦官徐璜、左?等弄權,忠臣李云等被殺,朝政昏暗。徐璜知蔡邕善彈琴,遂奏請天子強征蔡邕入京。蔡邕行至偃師稱疾而歸。《述行賦》就是借途中所遇古跡,托古諷今,借以抒發自己滿腔郁憤的一篇抒情文字。文中采用對比手法寫出了貧富不同的兩極生活,從居住到飲食,深刻地揭示了豪門的奢華和民間疾苦,使這篇賦遠遠超出了述行的范圍,而具有深刻的現實性。在歷來用于歌功頌德的漢賦中,這樣的思想內容是十分可貴的。蔡邕書法精妙,尤以隸書見長。熹平四年(175),曾上書奏請正定《六經》文字,并自寫經文,刻碑立于太學門外,世稱熹平石經。另有《郭林宗碑》也頗負盛名。碑文典雅,音律和諧,標志著漢末文風的轉變。明代張溥輯有《蔡中郎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03127.html

相關閱讀: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