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絲”文化盛行的當下,出身貴族,娶了白富美老婆,天賦異稟的項羽會讓人產生距離感。相反,出身低微,大腿長了72顆黑痣,貪杯好色,喝酒賴賬的劉邦,一身匪氣兩袖濁風,讓人很有親切感。
在中國歷史上,劉邦不可謂不是一個大人物。然而在很多時候,他是作為背景出現的:楚漢相爭一場,后世傳頌的是他的手下敗將,那個叫西楚霸王的人;打下了天下,出彩的是張良、韓信這些部下;開啟了大漢王朝,后人論起雄才大略會提到征匈奴的漢武帝,論起知名度還有賣草鞋的劉備;就算在他自己家里,堂堂開國皇帝也是個“妻管嚴”,老婆權傾朝野。歷史上的劉邦,總逃不開流氓習氣、背信棄義、“二流子”等負面評價。那他是怎樣一步步得到了如今相對公正的評價呢?
一、1950年代以前 流氓劉邦:因對手太光輝,多年難翻身
歷史背景:《史記》定調,項羽的光芒大過劉邦
劉邦在歷史上的評價不高,最初來源可能是《史記》。司馬遷寫作《史記》是漢武帝年間的事,按說對當朝皇帝的先祖應該懷著非常敬仰的心情,起碼也應該從安全角度考慮而美言一番。這在史家里也不罕見,例如晉朝的陳壽著《三國志》時,就把曹操的功績狠狠夸了一番。而晉朝不過是承襲曹魏,漢高祖劉邦可是漢武帝劉徹的親曾祖父。那么司馬遷是怎么寫的呢?
首先看稱謂。眾所周知,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以劉邦勝利,項羽自殺而告終。而歷史著作中,“本紀”是紀傳體史書中帝王傳記的專用名詞。在《史記》里,有兩個沒當過帝王的人也位列本紀之中,他們分別是劉邦的對手??項羽,以及劉邦的老婆??呂雉。
從劉邦塑像中,依稀能夠看到他的行為做派。比如上圖中手持酒杯的形象,如果配一句文字,可能是“兄弟們,走一個”之類的。
明明只有一個皇帝在任,司馬遷一下子寫出三篇本紀來,客觀上對劉邦的一番作為進行了“注水”。當然,這種做法可以解釋為項羽曾有一段時間是真正的天下共主,有如同皇帝般的影響力;呂后在劉邦死后是有實無名的皇帝。但畢竟他們并沒真正有皇帝的名分,而卻有本紀的地位,尤其是把和劉邦廝殺多年的對手項羽寫進本紀,排位還在劉邦之前(《史記》中《項羽本紀》是第七卷,《高祖本紀》在其后,是第八卷)。
其次看文本。《項羽本紀》中,司馬遷對項羽有明顯的悲憫之情。垓下之圍霸王別姬一段寫得蕩氣回腸,“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頗有英雄氣短、壯志未酬之感。后世對項羽的好感,很大程度上來自《史記》的精彩描寫。
另一篇《高祖本紀》同樣精彩,對劉邦市井流氓的一面也沒有回避:“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當泗水的亭長時,亭中的小吏沒有不被他戲弄耍笑的,他還喜好喝酒和美色。常常到武負、王媼的酒肆賒酒喝,醉了就睡。)
公允地說,司馬遷對項羽、劉邦的描寫都是相對客觀的,把他們倆放在相同的地位上。但是作為大漢子民,這種平等顯示了他的膽量。而每個歷史人物能被人記住的只有幾個閃光點,所以在大眾心里,記住的是破釜沉舟、英雄美人的西楚霸王,而淡忘掉殘暴嗜殺的項羽;記住的是踹掉孩子獨自逃跑,鴻門宴裝拉肚子逃跑的猥瑣二流子劉邦,而忘卻了開創大漢王朝的漢高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07879.html
相關閱讀: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