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明代臺風兇猛 毀屋拔樹無一幸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古籍里沒有“臺風”一詞,海南先民對超乎尋常、威力兇猛的大風,大都稱為“颶風”,更甚者稱作“鐵颶”! 谋彼蔚矫駠母黝愂妨峡梢钥吹,颶風屢屢給地處熱帶海洋之中的海南島造成重創——人畜傷亡、建筑倒塌、作物受損,不勝枚舉。只是,這些記載多數都是寥寥數語,使得今人未明其詳。  1950年以后,對臺風及其造成損失的記載越來越具體,人們甚至對最近40年的強臺風記憶猶新,如1973年9月14日在瓊海登陸的超強臺風“瑪琪”(即“7314”號臺風)、1996年的18號臺風“莎莉”、2005年的18號臺風“達維”和2013年30號超強臺風“海燕”等,當然,還有剛剛過去10天的超強臺風“威馬遜”! “秋八月,瓊州颶風,壞城門,州署、民舍殆盡。”《廣東通志》中這句簡短的描述,是海南島史上可資查考的對風災的最早記載,年份為宋初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迄今1000余年。這是一場臺風,還是一陣龍卷風?后人不得而知,但從發生的月份來看,當是風力超常的“強臺風”,甚至是“超強臺風”! 䦶V東、海南兩地的方志所記,整個宋代海南島的風災有7次,僅用三言兩語提及官衙、民房損失的情況,房屋建筑一般都悉數被毀,沒有人員傷亡的記錄。其中南宋慶元七年(1201年)八月的一場颶風,影響范圍最大,從北到南,從州府所在地瓊山,到內陸的定安,再到南部的崖縣,公署和民居毀壞殆盡! ‖F能查到的史料中,未見元代的臺風記錄,而清代最多。  兇猛“鐵颶”毀屋拔樹  明代的風災,目前能查考到的記錄,有27次之多,志書中所說的“鐵颶”,其殺傷力貌似時下的“超強臺風”! ∪缣靻⑵吣(1627年),發生在臨高、瓊山境內的颶風,威力之強大,到來之反常,震撼人心! “九月霜降后數日,颶風尤大作,摧垣拔屋,民廬舍無一完者,土人謂之鐵颶。臨俗霜降后從無颶風之患,故以為災。”(《臨高縣志》)  同時受災的還有瓊山。“九月霜降后,颶風大作,摧屋折木,瓊人謂之鐵颶。”(《瓊山縣志》)  這場颶風違背了慣例,讓人毫無戒備之心,因為海南島一般在霜降之后,就不會有風災。  那么,海南島的颶風有哪些特點呢?民國《海南島志》的編寫者在走訪了民間人士后,概括出了一些有別于其他地方的征兆和規律,對照當下,基本一致! ★Z風有“四方之風”,俗稱“風臺”! ★Z風發生的季節在“芒種以后,立冬以前”,頻率是“或一歲累發,或累年一發”,島人發現的規律是“秋分有,則寒露、霜降并有;秋分無,則寒露、霜降俱無”! ★Z風將發前一兩天,“云氣浸空而疾飛,或海吼水腥,海鳥驚飛,斷虹飲水,亦其征也。”  颶風發作時,“暴雨挾之,橫沖直決,撼聲如雷。起于東北者,必自北而西;起于西北者,必自北而東。”  颶風持續的時間,“小則二三日,大則七八日,皆必轉南大作而后息,謂之‘回南’;啬喜挥,必再作颶。”  海南島颶風的類型大致有4種! ∫话闱闆r下,颶風都會裹挾暴雨,是有雨之風;偶爾也有無雨的,稱為“干風”;颶風發作時一般不打雷,因此民間有“有雷不成颶”一說;然而,也有打雷的,聲音大而久,俗稱“鐵颶”! “干風”雖然有害于莊稼,但對房屋破壞力小! “鐵颶”則銳不可當,拔樹飛瓦,無物不損。明末的那兩條風災記錄,足以證明! 〈送,還有一種暴風,應該不是今天所說的臺風。它像是龍飛上天所致的,本地人稱之為“鼓龍風”,“起則塵埃遍野,林葉飛空,其勢更雄于颶。”不過,這種暴風驟起驟停,海上漁民最為忌憚,陸地上的人不會有什么危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49874.html

相關閱讀: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李之藻
明朝人的性觀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