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寬容與決絕:弘治皇帝對前朝弄臣的大清洗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明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迎著無際的黑暗,朱?樘默默地拔出那把磨礪了十多年的帝王之劍,勇敢地出招了。

  朱?樘給大明王朝“換血”的第一個對象,是成化朝留下的那些傳奉官們,以及他們的老領導:粱芳。他動手很快,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即位,十月就開刀了。
  
  所謂樹倒猢猻散,兩千多所謂“傳奉官”相繼被罷斥了,李孜省被抓起來了,粱芳也被抓起來了,滾蛋的滾蛋,坐牢的坐牢,總之別想繼續招搖撞騙。
  
  為什么先拿他們開刀?首先,這些人劣跡斑斑,民憤官憤極大,朱?樘即位后言官們首先彈劾的正是這幫人。其次,這些人都是些皇權制度下的寄生蟲,根基不深。一句話:最該收拾又容易收拾,不拿你祭旗拿誰祭旗?
  
  唯一漏網的就是那個色鬼和尚繼曉,這廝滑頭得很,見勢不妙拔腿開溜,跑回老家江夏去了,還安安穩穩地過了一年太平日子。這家伙自我感覺太過良好,躲了幾天以為風頭過了,竟又出來招搖撞騙不說,還拿黃綢布把自己右手包起來,逮誰跟誰吹:想當年,咱用這只手和皇上握過手來!
  
  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弘治元年六月,吏科起事中林廷玉上書彈劾繼曉罪惡。朱?樘著即下令捉拿,經刑部會審,繼曉被處以死刑,老婆孩子統統充軍。拜他當初“勝利大逃亡”所賜,刑部,大理寺等部相關官員,全因瀆職罪遭懲處。
  
  繼曉應該感到榮幸的是:他是上千傳奉官里唯一一位經法律程序被判為死罪的,不過他也同樣應該感到沮喪:按照相關規定,他所有的罪過都在大赦以前,所以理應赦免,至少拾一條命沒問題?烧l叫他民憤太大?所以,一刀宰了。
  
  李孜省也好不到哪去,大概是多年操勞于科研開發工作,把身體累壞了,還沒等著司法審判,就先熬不住監獄非人的生活,徹底見玉皇大帝去了。
  
  至于成化朝三大混蛋里唯一的幸存者,粱芳則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饒,蹲了幾個月監牢后被罰充軍,更倒霉的是,剛勞改了沒幾天,趕上繼曉落網,一翻舊賬,又被拉出來加了五十大板,卻總算沒打死,拖著打著半死的身體繼續“重新做人”,終于在高強度體力勞動和高密度口水唾罵中卑微地死去。作為仇人,朱?樘對他已經足夠客氣,可終究罪有應得。
  
  伴隨這一切,所有成化朝時代諸如修樓蓋廟,做法拜佛之類的荒唐事,統統叫停;已經上馬建設的工程,統統下馬;強占的民田,統統發還;有惡行的采辦官,統統收拾?傊诵拇罂。
  
  懲辦奸惡的同時,朱?樘當然也沒忘記一個最該回報的人:懷恩。
  
  在鳳陽做苦役的懷恩被召回來了,恢復司禮監原職,他的親信陳準、蕭敬等人也相繼執掌了大權,在成化朝做了“萬年老二”的他,終于一統太監界,成為太監干部隊伍里當之無愧的一把手。
  
  不僅如此,為迎接懷恩的歸來,朱?樘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在彩旗鼓樂齊鳴里,朱?樘親自在宮門外迎候懷恩的歸來,牽著他的手一起走進去。就象十多年前,勇敢的懷恩牽著他的手,走過無邊宮廷黑暗時的樣子一樣。
  
  面對這份恩寵,七十多歲的懷恩老淚縱橫,連連推辭。
  
  懷恩,受之泰然吧,這一切都是你該得的,雖然你是個太監,卻是大明朝二百七十年歷史上,最男人的太監。
  
  宦官收拾了,傳奉官收拾了,成化朝“利益集團”的中樞組織與內部組織相繼解決,但朱?樘明白,這些都是最容易解決的事,可以快刀斬亂麻,但接下來的事,卻并不容易,也來不得急切。
  
  先是外圍組織:政府。
  
  這個政府早就“名滿天下”了。“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的名號不是吹的,可有一點朱?樘清楚:所謂“紙糊”“泥塑”都是講他們干工作的素質,在蠅營狗茍鉆營的事情上,他們都是一群具有豐富斗爭經驗的老油條,既不“紙糊”,更不“泥塑”。
  
  對此,朱?樘早就深惡痛絕,比如那個淫僧繼曉的事,自己早就下令嚴懲,可上上下下聯手欺瞞,還是讓他跑回老家晃蕩了一年多,刑部不管,大理寺不管,地方官更不管。這樣的政府,不整頓怎么行?
  
  可多年以來,滿口仁義道德的他們都在貫徹一個信條:腐敗并不壞,皇帝怠政更沒什么不好,有權就能有吃有喝還有拿,國家本不是我的。勵精圖治?實際利益受損最大的就是他們,所以拉幫結派,發動集體主義精神,誓把腐敗進行到底。這樣的環境,不講究些方式方法是不行的。
  
  而且,還未等朱?樘出招,以萬安為首的“紙糊三閣老”們,就先給他來了個下馬威。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距朱?樘登基即位,僅僅只有十五天,以萬安為首的內閣,以及吏部、兵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六部尚書,集體上奏折辭職。
  
  這些人里,有聞名遠揚的昏官,也有為數不多干過點正事的能臣,當然,在“紙糊三閣老”的領導下,指望他們良心發現,主動做自我批評甚至挪屁股騰地方,那是相當的不現實。
  
  先皇尸骨未寒,新皇登基,留下一堆事總要有人干,一下子把人全轟走了,新來的人不熟悉工作,誰能替你干活?所以,所謂辭職,不過是客氣客氣而已。
  
  可是你要是不批準,就要拿出理由來,要好好表揚下這些人,一表揚,就是“組織鑒定”了,風聲過了再秋后算賬,怕是沒這么容易了。
  
  你批準辭職,沒人給你干活,甚至還會朝局不穩。你不批準辭職,就得肯定我們的工作,翻臉也就不好翻。
  
  所以,這叫以退為進。
  
  朱?樘不想和他們客氣,但現在必須客氣客氣。
  
  于是,所有的辭職朱?樘統統不批,并且對這些人親切接見,好言撫慰:你們這些年的工作成績我都看在眼里,組織上對你們的工作態度和業績還是肯定的,留下來好好繼續工作吧。
  
  之后,再一段時間里,朱?樘對這幫人做出殷切信任狀,不但時常召見,經常出言勉勵。于是,“紙糊三閣老”放心了,“泥塑六尚書”也放心了,在他們看來,這個皇帝和他爹一個樣,幸福生活還在繼續。
  
  當然,只是繼續了一個月。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司禮太監懷恩奉朱?樘之命,捧著一小簍奏折闊步走進內閣值班房,望著驚愕的三位閣老朗聲問:“這些東西是誰寫的?”
  
  只瞄了一眼,內閣首輔萬安的臉,就成了豬肝色。
  
  從這一刻起,他知道,朱?樘不再跟他客氣了。
  
  懷恩捧著的那堆東西,說是“奏折”都叫寒磣,事實上,那是一堆指導朱見深如何過夫妻生活的理論文章,照今天的話說,是限制級成人文學。作品的作者,當然就是他。
  
  你萬安黨羽眾多,根子扎的牢,不過這沒關系,封建時代,倫理綱常就是高壓線碰不得,大家背后里蠅營狗茍,表面上的道貌岸然還是要做一做的。別的事人家可以和你共同進退,這種傳播淫穢文化的事,傻瓜才和你栓一條繩。
  
  萬安嚇得“撲通”一聲跪在地下,然后懷恩再接再勵,將御史言官彈劾懷恩的奏折當評書一般朗聲閱讀。萬安面如死灰,顫顫巍巍跪了半天,最終等來一句話:快滾!
  
  萬安懷著最后一絲希望,求助的眼光瞅著各位同僚:這里面有他的門生故舊,有他的“親密戰友”,可大家各個裝沒事人似的望天,就是沒人替他說話。這種骯臟事,誰敢給你說話?
  
  萬安就這么滾了,當然,他沒沒閑著,離京的路上還不忘記夜夜考察天文,觀測天上跟官運有關的三臺星有無變化,以確定自己能否官復原職。三臺星終于還是沒變化,這個成化朝時代第一閑人在家住了兩年多,終于蹬腿見閻王,找他家“親戚”萬貴妃報道去了。
  
  他不是大奸臣,也不是能臣,說到底,他就是個無用的小人。
  
  萬安倒了,他的黨羽自然跑不了,彭華、尹直等“模范”人物也相繼被罷免,至于六部和地方的他的那些親信,不是下崗就是法辦。“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基本被清洗一空,有個人更是兔死狐悲,整天忐忑不安:劉吉。
  
  萬安踉踉蹌蹌滾出朝堂的那一剎那,劉吉就認定自己完蛋了。多少年來,他和萬安狼狽為奸,共同進退。萬安做的那些壞事,他都沒得跑。就說那獻給朱見深的“夫妻生活理論指導文章”,他劉吉也沒少寫,不但流傳于當世,甚至百年之后,還被大文豪王世貞收錄在個人編選的文集里,可謂寫出風格,寫出水平,寫得遺臭萬年。
  
  甚至,在當時的官場上,劉吉的名聲比萬安還壞。萬安最多是個“行政不作為”,劉吉就更了不得,不但緊跟萬安罷工歇菜,而且粱芳搞經濟,他也沒少分油水,還特別擅長打擊報復,凡是彈劾他的官員,用不了多久就會被他想辦法死整。照著胡漢三的話說:吃我的東西,你得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東西,你得給我送回來。
  
  這樣的人,罷官滾蛋都算輕的,對于他,各類御史言官們更是口水漫天飛,彈劾的奏章炮彈一般地砸來,大有炸平劉吉家祖墳之勢。
  
  很快,劉吉等來了關于他命運的裁決:升內閣首輔,總領百官。折騰半天,不降反升,相反搖身一變,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這般恩寵,難道是天上掉餡餅?
  
  朝臣們呆了,萬安滾蛋了,彭華滾蛋了,粱芳下獄了,和他們蛇鼠一窩的劉吉反而升官了,這叫什么世道?
  
  劉吉自不必說,新領導的知遇知恩當然感激涕零,于是成天里瞧著領導眼色行事,跟屁蟲似的跟在朱?樘屁股后面,但是彈劾過他的官員,過不了多久又被他找機會打擊報復。更糟糕的是,他現在是首輔了,總領百官的人物。小人爬高位,不是禍害更大么。
  
  看似是這么回事,其實不是這么回事。
  
  首先在提升劉吉為內閣首輔的同時,朱?樘不動聲色的又做了兩項任命:吏部右侍郎徐浦,禮部右侍郎劉健入閣,連同劉吉,組成新一屆內閣政府。這兩個人,都是朱?樘從太子時代開始就分外倚重的能臣。從此以后,內閣的政務大事,基本都由他們兩人操作,所謂內閣首輔劉吉,只不過是掛名的。
  
  這就是朱?樘的苦心之一:劉吉雖說不干正事,也并不是不能干事,雖然心術不正,但處理政務的經驗遠遠強于萬安之流。還有一套自己的人際網。驟然徹底更換內閣班子,新提拔的干部雖然有工作熱情,熟悉工作畢竟需要時間,而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更會帶來很多抵觸,讓老干部配合一下,把新干部“扶上馬送一程”,才是最好的選擇。劉吉,正是合適人選。
  
  不怕劉吉陷害同僚?不會,劉吉這種人,只陷害領導不喜歡的忠良,領導喜歡的,巴結還來不及呢。事實果然如此,劉吉在內閣里夾起尾巴做人,凡事從不自做主張,充分發揚民主精神,密切配合二位同事工作。不但放手讓權,還經常提建設性意見。從此,歇班已久的大明內閣,又開始隆隆地開動了。
  
  罷斥萬安之流,是為了整頓官風。留用提拔劉吉,也是為了整頓官風。關鍵看怎么用。
  
  苦心之二,則是為了撥亂反正。
  
  既然要撥“亂”么,就要知道是怎么“亂”的,為什么“亂”,成化朝的“亂”是要撥,可上上下下盤根錯節,早就結成攻守同盟了,派個不是一路貨的人,只能被耍沒商量。
  
  所以劉吉才是最合適的人選,他既是這些“亂”的參與制造者,又是“亂”的了解者。好比滿清大官僚曾國藩常說的話:以賊平賊,事半功倍。劉吉,就是個被招安的土匪。
  
  當然,也有人建議防著劉吉會干縱容包庇欺上瞞下的事,但朱?樘知道劉吉不會,倒不是因為此人熱愛正義,而恰恰因為劉吉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當年為了巴結朱見深,他可以整一切好人,今天為了巴結朱?樘,他同樣可以毫不留情的整一切壞人,包括他的“親密戰友”們。在六親不認這條上,他比包公還“鐵面無私”。
  
  于是,在劉吉一番上竄下跳后,一大批成化朝時代劣跡斑斑的官員遭到了懲辦查處,許多的冤假錯案得到了糾正,許多勞民傷財的苛政得以叫停,許多曾遭排擠陷害(包括被劉吉本人陷害)的忠臣良將得以平反復職。當然,劉吉也沒忘了干點公報私仇之類的“日常工作”,但總體說來,干得還算不錯。
  
  比如撥亂反正的事里,最難干的就屬所謂“平反昭雪”了。蒙冤的忠臣你要平反,否則以后誰給你當忠臣。可你要冒冒失失地平反了,也就證明你爹錯了。封建時代誰都可以錯,惟獨皇上不能錯,否則“皇上的威信在群眾中下降”,那就要影響社稷安穩了。
  
  所以歷代皇帝給本朝忠臣平反的時候,都要小心翼翼,既要表揚忠臣,又得把黑鍋轉到奸臣小人身上來背,繞來繞去總免不了讓先皇“丟人”。可劉吉辦這事,卻用了另一種辦法。
  
  比如成化朝曾有個叫賀欽的給事中,是個出名的能臣,就因為阻止朱見深“弘揚佛法”,被一擼到底轟回家。這樣的人,平反容易,既平反又要保住朱見深的面子,貌似有點困難。
  
  劉吉辦到了,他是這么找平反原因的:“先帝(朱見深)是很欣賞賀欽的,但是為了能讓他多加歷練,所以才讓他經受磨難,以成大任,F在請皇上啟用他,也是為了不辜負先帝的苦心嘛。”
  
  既保住老爹面子,又“落實政策”,可謂皆大歡喜。當然,什么“朱見深的苦心”,全是拍馬屁,鬼都不信,也只有劉吉這種小人能說出口。這就是小人的工作水平。
  
  在查辦奸佞這條戰線上,劉吉同樣做得不賴,主動檢舉揭發,積極配合司法機關懲治腐敗。在他的“積極表現”下,一批成化朝的蛀蟲遭到懲辦,國家更追回了大量贓款。最倒霉的是山東、河北、江蘇的幾位地方官,他們都是劉吉多年的親信,那些破事劉吉更沒少參與分紅,可法網一撒照樣全倒霉,劉吉卻搖身一變做了“污點證人”,做沉痛狀向朱?樘“交代問題”,朱?樘總是好言撫慰:改了就好嘛,組織上還是相信你的。
  
  劉吉撥亂反正的事基本都是用這種方式辦的,說他滑頭也好,無恥也罷,總之事辦成了,也全是正事好事。所以,那幾年雖然許多人罵他,好些人輪番上奏折彈劾他,可人家官越坐越穩,終于混了個新名號:劉棉花(不怕彈劾)。
  
  還是那句話:無用的小人滾蛋,有用的小人為什么不用一用?朱?樘就用得不錯,恰如那句古詩所言: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沒能耐的皇帝,好人也沒法干好事。有能耐的皇帝,小人也能干好事。這就是朱?樘與他父親的區別。
  
  整頓了紙糊的內閣,泥塑的六部當然也跑不了。還沒等朱?樘發話,言官彈劾的奏章再次滿天飛,成化朝時代的部長們,統統被罵得體無完膚,幾個最該罵的相繼滾蛋了,比如吏部尚書李裕、刑部尚書杜銘、右都御史劉敷,都是成化朝時代混了多年的吃貨,統統卷鋪蓋滾蛋。
  
  但是子彈不長眼,不該挨罵的人,也被罵了。比如當年六個泥塑尚書里僅有的明白人:禮部尚書周洪謨。
  
  不管怎么說,禮部尚書周洪謨是不該受到指責的,他有缺點,看上去很“軟弱”,從不和不良現象正面沖突,他也很會拍領導馬屁,很會和內閣大員們搞關系,說了很多違心話,辦了很多違心事?蓜e人這么做是為了混事,周洪謨這么做,是為了做事。
  
  那些年里,低調的他也做了很多事,抵制權貴的土地兼并,配合地方官整治跋扈的采辦太監,勸說朱見深停止勞民傷財營造宮廟,在這個位置上,他做了一個有責任心的能臣可以做的一切,更重要的是,西南少數民族叛亂是在他的安撫政策下平定的,荊襄流民也是在他的建議下得以合理安置的,僅這兩條,他已功德無量。
  
  不久以后大家就得到答復:就這么過去吧。
  
  具體的處理結果是這樣的:萬貴妃的親屬萬喜、萬達、萬祥三人降為百戶,家產充公。萬氏宗族勢力被鏟除,卻終還是保住了命,此事就算處理完了。
  
  朝臣們呆了,包括事件的當事人們也呆了,朱?樘這是干什么?難道他忘了母親的仇了嗎?
  
  不,沒忘,當然沒忘,生育之恩,養育之恩,沒齒難忘?墒,這樣做有意義嗎?萬貴妃已經死了,為了她的罪惡,再去大興牢獄,讓無數人頭落地,除了能泄一下私憤外,又能怎樣呢?
  
  母親的離去,沒有讓朱?樘變成一個被憤怒沖昏頭腦的復仇者,相反,多年的沉浮,卻造就了他冷靜的性格。
  
  此外,朱?樘更知道,那些洋洋灑灑的奏章,那些慷慨激昂的群臣,他們所謂的追查真相,其目的也不完全是為了正義,在無數個慷慨激昂的面孔下,還隱藏著另一個東西:私心。
  
  新皇即位,力主追查真相,既能痛打落水的萬氏家族,又能在新皇面前留個好印象,無本萬利的事何樂而不為?更何況,某些人借大興牢獄,更能達到公報私仇鏟除異己的目的,只把皇帝當槍使。
  
  但假若如此一來,整個大明朝上下都將雞犬不寧,人心惶惶,某些人更會趁此大興牢獄,株連無辜。若那樣,別說是勵精圖治,恐怕是朝局都不穩了。
  
  政治最丑陋之處就在于此:黨同伐異,所謂黑是黑,白是白,奸也好,忠也好,統統如臉譜一樣一刀切。整人的理由有的是,仁義道德全是整人的利器,原因卻只有一個:看你政治上是不是正確,屁股對的是不是地方。
  
  無數的官場丑劇就是這么上演的,無數的能臣干吏就是這么被玩殘的。飽讀詩書的朱?樘很清楚這個,所以,他不能讓自己撥亂反正的苦心,演化成一場小丑般的鬧劇。
  
  最重要的一條是:就算此事能夠得到公正的審判,水落石出的追查,那么最后的事實必然證明,萬貴妃所做的大多數“惡行”,朱見深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叫外界看大明皇室都是些什么東西?國家的威信一旦動搖,那么恐怕江山社稷也就不穩了。
  
  所以,選擇寬容,是最好的處理結果。
  
  同時,撫養過朱?樘的吳廢后也被接了出來,被當做親生母親奉養,他把對于生母未盡的孝道,統統回報給了這位不幸而善良的皇后。此外,一批又一批的錦衣衛和東廠密探向廣西出發了,他們要查訪關于朱?樘母親的一切,找到母親家的宗族與親人,可是除了找到幾個冒名頂替的無賴外,一切都石沉大海。關于朱?樘生母的身世,直到今天,依然是一個千古之謎。
  
  如果你理解了這一點,理解了一個從生下來不久就失去母親,甚至連母親家世都一無所知的少年人的痛苦,你就能明白,在這個事情上選擇寬容,是需要多么大的胸懷和勇氣,而選擇了寬容的朱?樘,是一個多么偉大的人。
  
  寬容萬貴妃,但是對成化朝留下的一切黑暗丑陋,卻進行決絕般的清洗,徹底洗清一切骯臟的污垢,這就是即位后的朱?樘最初做的事情:寬容與決絕。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大明帝國終于重新回到了正常運轉的軌道上。
  
  原文載于《被遺忘的盛世》,張?著,出版社:九州出版社,2009.8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179855.html

相關閱讀: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閩、浙地區古代明教失蹤之謎
明朝人的性觀念
李之藻
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