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吳楚七國之亂:劉邦的絞刑架工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漢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西漢建立后,劉邦認為,秦王朝滅亡的原因,是沒有分封同姓子弟為王拱衛皇室。因此,他一面消滅異姓諸侯王,韓王信。韓王信本名韓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同時分封叔父之子劉賈為荊王、異母弟劉交為楚王、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兄長劉仲之子劉濞為吳王,少子劉長為淮南王、兒子劉如意為趙王、兒子劉恢為梁王、兒子劉友為淮陽王、兒子劉恒為代王,并與群臣共立非劉姓不王的誓約。當時,九個同姓王占據全國大部分地盤。全國五十四郡中,諸侯國擁有三十九郡,僅齊國就占有七郡,中央政府管轄的只有十五郡。當時全國共二百七十七萬戶、1300萬人口,由中央政府統轄的只有九十七萬戶、450萬人,是全國戶口總數的1/3略強一點。劉邦為防止諸侯王位被異姓篡奪,特地殺白馬為盟誓,立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劉恒是劉邦第三子,最初被分封為代王,建都晉陽(今榆次)。西漢經歷了諸呂之變,劉恒因緣際會,被宗室擁立登上帝位。為寵絡劉氏宗室,他又陸續分封了許多諸侯王。此時各諸侯王業已長大,他們的勢力迅速膨脹,宮制百官同中央沒有二制,甚至有的諸侯王自制法律,公開拋棄不用漢朝制定的法律《九章律》及一系列律令詔命,成為事實上的另一個中央政府。

  公元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乘文帝率兵出擊匈奴時發兵叛亂,進襲滎陽,事敗自殺,濟北國除。文帝六年,淮南王劉長勾結匈奴發動叛亂,兵敗后被廢封號,遷徙蜀地時死于道中。直到此時,漢文帝才感到皇權威脅,遂接受大夫賈誼的建議開始削藩。削藩同諸侯王利益嚴重沖突,內戰注定無法避免。吳王劉濞是諸侯王中最強大的一支,削藩對他欲望的繼續擴張打擊最大,更加之漢景帝還是皇太子時,曾因瑣事將吳王劉濞世子用棋盤打死,新仇舊恨促使吳王劉濞終于爆發。

  吳王劉濞與膠西王劉昂聯絡,約定反漢事成后,吳與膠西分天下而治。膠西王劉昂又與他的兄弟、齊國舊地其他諸王相約反漢。吳王濞還與楚、趙、淮南諸國通謀。諸事齊備后,吳王濞設謀殺掉吳國境內朝廷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與楚王戊、趙王遂、膠王昂、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等分別起兵。他們以“誅晁錯,清君側”為藉口舉兵西向,在幾乎沒有抵抗情況下打到河南東部,并自稱東帝。目的很明確,要奪漢景帝寶座。也不奇怪,同是所謂的“龍種”,血親距離能差幾何?你能當皇帝,我為什么就不能當!漢景帝幼稚,自以為殺掉晁錯就可以息事寧人。然而七國之亂并沒有因晁錯被腰斬而息兵,吳王吳王劉濞不僅繼續進攻,并自立為皇帝,公開向皇權發出挑戰。已經沒有了退路的漢景帝只得派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率軍鎮壓,周亞夫以奇兵斷絕叛軍糧道,耗費了10個月時間才平定叛亂,劉濞逃到東甌,為東甌王所殺。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殺。但諸侯王尾大不掉的形勢并沒有任何改變。劉興居的反叛只是一個信號,而更大規模的反叛活動接踵而來。

  漢武帝總算從血腥教訓中清醒過來,元朔三年(公元前127年),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余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管理,地位相當于縣級編制。這同漢初諸侯王爵位、封地由嫡長子繼承的規定大相徑庭,是手段極為巧妙的削藩!胺獓挤,而子弟畢侯”的結果,使封國越分越小,勢力愈來愈弱弱,從此“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十里”。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繼續削藩,規定祭祀祖先的酎金不動國庫,由嫡系子孫諸侯王獻助“酎金”,接著借口酎金成色不足色或斤兩不足為借口而奪爵,被奪爵者達106人,占當時列侯的半數以上。通過一系列措施,才基本上結束了漢初以來諸侯王割據的局面。

  劉邦原以為通過分封血親子弟能藩屏王室,使家天下萬古長存,孰料親骨肉之間因對皇權覬覦導致的血腥屠殺,幾乎使西漢王朝滅亡于蕭墻之內。不夸張地說,劉邦用心良苦搞起的諸侯藩屏,不過是西漢王朝的絞刑架工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262356.html

相關閱讀: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