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被童謠擊倒的南宋宰相吳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吳潛是南宋末年的名臣,他為人剛直敢言,嫉惡如仇,經常給皇帝上書提建議,揭露奸臣,還主張抗元衛國。此外,他在軍事、水利和文學等方面都有建樹,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全才。

吳潛自幼聰慧過人,才華出眾,其詩文書法聞名鄉里。南宋嘉定十年(1217)中狀元,授予事郎僉鎮東軍節度判官。理宗淳?十一年(1251年)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開慶元年(1259年)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

吳潛在任沿江制置時,成為了中華民族最早抗擊倭寇的民族英雄。在宋朝后期,來自倭、高麗的海盜就已對東海邊防構成了威脅。南宋寶?年間(1253至1258),吳潛針對當時的實際情況,訂立了《義船法》。他命令東海沿海各縣,分別選出各鄉里有財力的人,要求他們聯合起來,不時輪番下海巡視。吳潛還設立《義船法》,廣征民間船舶充作戰船。設定水軍的"海上十二鋪",形成軍民聯防的海上長城,對打擊倭寇發揮了重要作用。明朝馮夢龍給予極高評價:"海上如此聯絡布置,使鯨波蛟穴之地,如在幾席,呼吸相通,何寇之敢乘?"

吳潛還是著名的水利專家,吳潛上任浙東制置使時,恰遇"秋潦",就是秋雨連綿,河水暴漲,他發明了我國最早的水文觀測站。按規定,由他直接控制各地水閘的開啟和閉合。提前放閘就會浪費水資源,而延遲泄放又可能造成水災。他需要四鄉的地保把水情報上來,然后才能決定何時放水。四鄉的地保,有些遠在數十公里之外,早上徒步出發,要到傍晚才能到達州城。他查看了城外的水情后,發現城外和城內的水面在同一平面上,實際在這子城邊上,就能察看平原的水位。吳潛立即用石頭在城墻上刻了一條水位警戒線,作為開閘放水的標準線,接著又推算了關閘閉水的標準線,并在兩線之間畫了一條虛線,以示正常水位,從而解決了這一弊端。此后,為了徹底解決洪澇問題,吳潛鄞江修建了洪水灣塘三壩和吳公塘、大西壩、北郭?、澄浪堰等水利工程。

吳潛更是南宋詞壇的重要詞人。他的詞風激昂凄勁,題材廣泛,主要是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

吳潛剛正不阿,無論是在地方任職,還是權掌六部,他都以正直無私、憂國憂民、忠義愛國而聞名。時值蒙古大軍不斷南侵,在民族危亡之際出任宰相的吳潛,一心想力挽狂瀾,挽救國家和民族。他曾當面對宋理宗說:"國家之不能無敝,猶人之不能無病。今日之病,不但倉、扁望之而驚,庸醫亦望而驚矣!"提出:"一格君心,二節奉給,三振恤都民,四用老成廉潔之人,五用良將以御外患,六革吏弊以新治道"的主張;對蒙古的侵略,吳潛主張和、守、戰三者結合:"以和為形,以守為實,以戰為應"的策略,加強戰備。當蒙古軍兵分三路進犯南宋京城臨安時,主政的右丞相兼樞密使賈似道荒唐地主張遷都四明(今浙江寧海)。吳潛面見理宗,極力諫阻。理宗權衡利弊,最后聽從吳潛諫言,暫時保存了南宋半壁江山。

吳潛的這些主張,觸動了以投降派賈似道為代表的集團利益,他們屢進讒言加害吳潛。不僅如此,他們為了達到扳倒吳潛兄弟的目的,不惜制造童謠來加以攻擊。據《宋季三朝會要》載,這些人編出了這樣的童謠:

大蜈蚣,小蜈蚣,

盡是人間業毒蟲。

夤緣攀附有百尺,

若使飛天能食龍。

從這首童謠可以看出他們頗費心機:以"蜈蚣"來影射"吳公",正是充分利用了童謠這一口頭文學的特點,將吳氏兄弟置于不利地位。而后兩句更是把吳潛置于死地,在封建社會,龍是皇帝的象征,食龍則無疑是篡位的代名詞。童謠把吳潛兄弟比作爬得很高的"飛天蜈蚣",甚至要覬覦皇帝的寶座。這種惡毒的謠言攻擊,即使再開明的皇帝也要信三分,更何況昏聵無能的宋理宗。如此陷害吳潛還能有好?果然,景定元年(1260)吳潛被貶謫到循州(今廣東省惠陽縣)。

吳潛被貶以后似道仍不解恨,第二年,賈似道派心腹劉宗申為循州知州,劉宗申假意設宴為吳潛做67歲的生日。吳潛不知是計,喝了劉宗申毒酒而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28270.html

相關閱讀: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