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失敗在于沒有完成轉型。至于為什么創業多年,雖然當上了ceo,迎娶了白富美,也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可惜最終卻演出了一出悲劇。我們來分析一下,教你如何在古代怎么把一個反賊企業轉型。
得天下不能太速。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用了大概四年,朱元璋光種田就花了不止六年,李自成雖然創業早,但他在逃往商洛山時只有十八人,沖出商洛山進入河南,所部不過幾千人,從他稱順王到進北京,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他東征最初目標也只是攻略山西,結果形勢發展太快,明軍大批的投降。他自己都沒想到會這么容易打到北京,以至于在北京城下,還只是想跟皇帝討個王位。
今后,闖復令杜勛求成,莫敢奏。內侍微言之。上召入,勛言李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并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受封后,愿為朝廷內遏群賊,外制遼沈,但不奉召入覲。因勸上如請為便。上語魏藻德曰: “今事已急,卿可決之!痹宓履,曲躬俯首。時上憂惑,于坐后倚立,再四以詢。藻德終無語。上謂勛曰: “朕即定計,有旨約封!贝笈宓,推御坐仆地,入宮。
但是歷史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得天下太速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團隊跟不上。李自成從幾千人發展到十幾萬大軍,他不得不大量用明朝的降將降臣,這些人投降得快,日后背叛得也快;二是根本來不及建設根據地。劉邦有關中,朱元璋有江左,他們都是有基本盤的,劉邦被項羽打敗不止一次,每次戰敗都能迅速拉起幾十萬人。李自成沒有,李自成一直在做流寇,他還來不及建設根據地就得天下了,所以他一敗就不可收拾了。
那么李自成向劉邦和朱元璋學習就可以穩固的保住勝利果實呢。我認為還是不能。李自成跟這兩人比,素質是有欠缺的。李自成曾經說過一句話,陜,吾之故鄉也。富貴必歸故鄉,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很熟悉的一句話,跟項羽衣繡夜行簡直如出一轍。李自成的志向和眼光不過如此,所以他的一系列軍事部署,包括山海關戰敗后的軍事措施,都是有問題的,顧誠先生也說,李自成若是在山西親自坐鎮,清軍也未必能坐穩北京。劉邦和朱元璋不同,劉邦在他的時代,單純軍事而言,就打敗了項羽和韓信以外的所有英雄,朱八八就更不必說,單從他對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分析,就可以看出他的戰略水平。
李自成的能力還有一點欠缺。劉邦所用的人大部分都是豐沛舊人,朱元璋手下也多是濠州舊部,這些人有殺豬的,有當小吏的,有耕田的,跟著劉邦和朱元璋,這些人都在成長,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一個杰出領導者的標志是讓他的團隊成長,李自成的部下不能說沒有成長,但是從他死后他們的表現來看,實在不敢恭維。要么是李自成不注重梯隊的培養,要么還是得天下太速,沒有時間進行。需要指出的是,同時代的張獻忠,他的四個義子,孫可望、艾能奇、劉文秀尤其是李定國,強過李自成的麾下遠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1328407.html
相關閱讀:漢高祖劉邦的后宮:呂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爭寵
公孫敖怎么死的:四次為將的公孫敖因何被腰斬
清代《關羽族譜》被發現:他其實也是漢朝官二代
漢文帝:史上最“小氣”的皇帝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為什么背叛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