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千百年來的風俗禮儀,社會結構、倫理道德、哲學思考、審美意識??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幾乎都隱藏在一個個漢字對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畫、概括和美化之中!
漢字從形態到內涵,不僅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而且是一種形象生動,有社會文化背景、生命意識、民族思想、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走進漢字的文化寶庫,走進漢字的奇妙世界,方能領悟中國古漢字的神妙話語。今天,我們舉幾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二。
1?(國)
甲骨文中的“?”(國)字由“戈+口”組成,其含義是“軍隊、人口”。可以理解為:由人口組成軍隊,由軍隊來保衛人口,這就是?家。在金文、隸書、楷書中,“?”字多了一個四周的“囗”,表示國家有邊境四周;隸書、楷書中的“?”字還多了“一”,表示“土地”。這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家。
在古漢字中,“?”字的組成中有外面一個大囗和里面一個小口,這兩個口,意思是不一樣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則表示土地;此外,還要執有“戈”矛的軍隊來保衛?家的土地、人口和邊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還有“戈”等因素,構成為?家的“?”字。這是任何一個?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可以說,古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深刻地解釋了?家的幾個基本特征,或者說構成?家的幾個基本要素??邊境、疆域、土地、人口、軍隊等。
2家
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豬的象形字。“家”字的本義是: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著豬的房屋,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甲骨文“家”
古時中國以男子耕田為主的農業社會,社會整個生產力低下,農業很重要,同時又必須有飼養業做補充,人們才能夠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錢的人,比較富裕的人,養殖業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對于家庭的經濟影響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財產之一。因此,家家戶戶都會飼養牲畜,特別是豬(豕)。那么怎樣飼養呢?就是養在家里,一來豬等家畜不會被人偷走;二來可以防止猛獸吃掉家畜,遇到猛獸來,人們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驅逐猛獸,使家畜免遭損害;三來,房子下層飼養家畜,雖然豬屎馬尿等味道臭點,但是對家庭衛生無根本性大礙。這種房屋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著豬的做法,即使在當代,在中國一些貧窮山村里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見。
在古代,養豬成為家庭的一個基本特征。沒有養豬的家庭是令人驚訝的。家以是否養豬,而不是以是否養羊來標識。這也表明中國中原地方已經擺脫了以往游牧的生產、生活方式,比較徹底地進入了農耕社會。
“家”字!墩f文》:“家,居也!薄缎氯A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學術流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0217.html
相關閱讀: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