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回族婚禮流程中“插花”和“娶親”究竟是咋回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插花

  回族也叫“定親”,有的地方還叫“提盒子”,也叫納聘禮,意思是為姑娘插朵美麗的花。

  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親茶”以后,媒人根據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納合理的聘金,回民叫“麥哈爾”,并適當購置一些化妝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四季服裝或布匹材料、手表、自行車、錄音機等等,以及送相當的裝飾品,如手鐲、戒指、耳環等,還要準備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若干糖、茶等。如果不贈送聘禮,則婚姻無效。這些東西一般由女方或男方長輩或同輩婦女去陪同購買。

  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訇等帶領,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嬸子跟隨。女方家也有一位阿訇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禮。女方家還要炸油香、宰羊、過“爾麥里”!盃桘溊铩,即由男女雙方請的阿訇或懂得伊斯蘭教義的人,誦讀《古蘭經》有關章節,其余人聆聽!盃桘溊铩边^后,兩家人和親戚一起赴宴,這時相互寒暄,講婚配和攀親的重要意義。最后由雙方商量結婚的大致日期,以便做好準備。

  插花這天,有些地方的回民由嫂子或奶奶故意將一對青年男女安排在一起吃飯、干活兒,增進了解,加深感情。

  送聘金沒有規定,一般是根據男方的經濟條件量力而行,不強迫。通常情況下,不得少于一兩純銀,但無論多少都要履行這一習俗;孛裾J為,贈送聘金,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男子對婚姻大事不嚴肅,朝三暮四,隨意離婚,從經濟上有所牽制;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女子生活的一項措施。長期以來,在回族當中形成了男子如果無理提出離婚或中斷婚姻關系,男方所贈的聘禮和東西不能索回。但有些地方的回民,由于受中國封建社會買賣婚姻的影響,所索聘禮越來越多,數額越來越大,給家庭貧窮者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

  回族婚禮娶親

  回族青年男女結婚不看黃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蘭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陰歷雙日為佳期。在結婚的前一兩天,由男方帶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饅頭、油香若干個,送到女方家去,這叫催裝禮,意為請女方家老小放心,保證姑娘過門后,好光陰賽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裝禮后要盡快做準備。結婚當天上午,如女方家住得較遠,接親車要早點出發,主要是怕與懷孕的婦女相見,要圖吉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0228.html

相關閱讀: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