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隋朝敗亡之謎:繁榮富足的隋王朝為何二世而亡?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581年,隋文帝楊堅代周稱帝,建立隋朝;589年,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了繼秦漢以后又一個統一王朝。一些人認為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中一個富庶、強盛的王朝,出現了與漢代“文景之治”和唐代“貞觀之治”相提并論的“開皇之治”。604年,隋煬帝楊廣繼位,但好景不長,618年隋朝被農民起義推翻。繁榮富足的隋王朝為何二世而亡?

  隋朝滅亡的原因備受后人關注,長期以來,人們對這個問題做了深入探討。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對隋朝短祚而亡的原因,有多種說法,而且至今不見意見趨同的跡象。

  隋朝斷送于煬帝的暴政,這是唐代君臣與史學家一致的看法,如唐太宗就常將隋煬帝的暴政作為一個反面例子,不斷舉一反三地教育大臣。

  這種煬帝暴政說也得到了后世許多學者的認同,是最為普遍的一種說法。許多人認為煬帝楊廣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憑借其父文帝積累下來的大量民力和財富,得以無限制地施行暴政,任意揮霍,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他在位僅短短14年,卻主持完成了東都洛陽的修建,大運河的開鑿,還三征高麗,三巡江都。沉重的搖役、兵役壓得人民喘不過氣來,他的奢侈生活和殘虐政治愈來愈兇狠地逼迫民眾陷入死地,最終導致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忍無可忍的農民向煬帝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擊,消滅了這個可恥的浪子和暴君。

  作為這種觀點的一部分,有人更著重突出煬帝用兵高麗致亡的作用。這種觀點認為隋煬帝三次用兵高麗,使全國騷動,民怨沸騰,農民起義遍及京畿及關西、河北、山東、長江流域、嶺南各地。這是煬帝最大的失策,也是隋王朝滅亡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另一種說法認為,隋文帝楊堅雖然建立隋朝,統一中國,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有功之人,但他的獨裁統治對隋朝的速亡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史書載文帝“天性沉猜……不達大體……唯婦言是用……喜怒不常,過于殺戮”。正是他的這些弱點,使隋帝國走向滅亡。

  楊堅初任周朝相國之時,為了收買人心,施行了比較寬大的法律,在建隋之初,制定并實施了著名的《開皇律》,不僅減輕了刑罰,還使刑網簡要。但文帝生性猜忌,經常會法外施刑,甚至在殿廷之上濫施刑罰,朝廷大臣在殿廷之上因一語之失而被當眾廷杖致死的不計其數。文帝還經常在《開皇律》外,頒布一些嚴酷的刑罰。如偷糧一升以上,要被處斬,家屬全部沒入朝廷充當奴隸。三個人合伙偷一個西瓜,會被就地處死,連審訊都免了。到文帝晚年,更是動輒殺人,草菅人命,毫無約束。如武官衣服、佩劍沒有穿戴整齊,就會被處死?梢,文帝的行為已不亞于暴君所為。

  而文帝在用人方面也有致命的弱點,“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因此對于幫助過他開國建隋的舊臣,曾經患難與共的元老宿將,他都嚴加提防,并一一鏟除,甚至是自己的長子都信不過,直至廢長立幼,壞亂家法。他聽信婦人讒言,貶斥忠臣高穎,重用小人楊素。楊素做事只為自身著想,而高穎則以大局為重,以治天下為己任。如果文帝能多采納高穎的意見,那么隋朝可能不會如此迅速地走向滅亡。

  因此,眾多研究者認為文帝的獨裁統治才是隋朝速滅的真正原因,煬帝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在其父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罷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0769.html

相關閱讀:隋末梁王蕭銑簡介:梁皇室后裔兵敗降唐后被誅殺
羅成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羅成是怎么死的?
增勤法師:長安佛教歷史進程概論
唐太宗怎么讓秦瓊和尉遲恭當門神?門神的來歷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