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夏朝軍隊,是維護暴力統治的重要手段。禹征三苗,稱他所統領的軍隊為“濟濟有眾”;啟征有扈,嚴厲告誡所屬的軍隊要嚴格聽從他的指揮。足見當時已有強大的軍隊。
夏代是中國以領土和財產為基礎的奴隸制軍事制度的發生期。夏代還帶著濃厚的原始氏族社會的遺跡,由于以族為單位的血緣團體仍是社會組織的基本細胞,在軍事上就體現為仍存在著為數較多的以血族團體為基礎的氏族武裝。這樣夏代軍隊就由以領土財產為基礎的奴隸制國家軍隊和以血緣團體為基礎的族兵兩部分組成。
夏朝的國家軍隊是平民兵。平民兵是征發夏族平民而組成的軍隊。這是當時軍事力量的主干。這種平民兵制度,是由軍事民主制時期氏族成員戰時從戎的慣例發展而來的。平民有自己的土地,平時耕種,戰時出征!蹲髠?哀公元年》記載:少康在觀,“有田一成,有眾一旅”,一成之田自當是分配給一旅之眾的,表明這些“眾”即平民是以耕種土地為生的;但又以“旅”的形式組織起來,則表明具有軍隊的職能。
由于血緣紐帶的殘留,當時的“族”的規模很大。這些族的族長同時又是夏王朝的命卿,他們往往憑借自己的雄厚人力、物力、自行組織軍隊,這就是族軍。如太康失國后,其孫少康正是在同姓貴族斟尋氏、斟灌氏等宗族的幫助下,才得以復國的。這幾個宗族的武力就是由宗族兵組成的。
夏朝時期的武器裝備
此外,夏代還有夏王的護衛制。護衛兵制由軍事民主制時代的扈從隊制度發展而來。它的來源,主要是貴族子弟,還有少數是王的親信。如《左傳?哀公元年》記載后羿被其家眾殺死,這些家眾就是后羿的護衛兵。在兵種組成上,夏代的兵種包括步兵和車兵兩種。而這兩種兵種多是采取協同作戰的方式的。
《世本?作篇》謂:“奚仲作車”,奚仲是夏時的人;《左傳?定公元年》載:“薛之皇祖奚仲,居夏以為夏車正!避囀欠裼赊芍侔l明,難以斷定,但從《左傳》所載來看,至遲夏代已有車,并且設有“車正”一職來管理,表明當時車的產量已有一定規模。這些車,除用于貴族的乘駕、畋游之外,大部分當是用于軍事方面的。步兵是由來已久的兵種。在夏代,雖然戰車已經出現,但很可能還存在步兵獨立作戰的情況。但在多數情況下,是采用車步兵結合的方式,這種作戰方式較之單純的徒兵作戰,無疑戰斗力大為提高,因而是一個進步。作戰中,兵車在前,徒兵緊隨其后,即所謂“車馳、卒奔”。戰車上一般乘坐甲士三人,《尚書?甘誓》:(啟命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鄭玄注”攻,善也”,“左,車左,右,車右!避囎螅囉,再加上御手,恰好為三人。至于每輛戰車配置多少徒兵以隨其后,則無從得知。
關于夏代軍隊的編制,我們知道的也很少。根據在氏族制社會晚期,人們為了固定居民組織,往往取一整數作為居民編制的進制單位。各民族大多以十作為進制單位(這似乎是個普遍的現象),夏代承襲氏族制而來,無疑仍保留著這種十進制的氏族組織,由于實行兵民合一的兵役制度,因而,這種編組方式也影響到軍隊的編制。只是限于史料,無法弄清具體情況。據“左傳?哀公元年》:少康“有眾一旅”,表明“旅”是當時的一個軍事編制單位,杜預注認為旅為五百人,是不對的,因為五進制是春秋以來才出現的。這一旅之眾要平分一成之田,一成相當于十平方里。據此,估計旅的編制以千人為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0296.html
相關閱讀:李維明:追尋二里頭文化的真相
夏侯嬰中國第一好司機 曾給四任皇帝趕過車?
夏桀簡介,夏桀亡國,夏桀夏朝亡國之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大禹改禪讓為繼承的背后原因:母系社會已經解體
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