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簡述中國彩票小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博彩活動在中國由來已久,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大博爭雄好彩來,金盤一擲萬人開”的敘述,而真正意義上的彩票直到19世紀后期才在民間出現。1905年,湖廣總督張之洞首開政府發行彩票的先河,隨后以“教育”、“善后”、“濟實”、“慈善”等各種名義發行的彩票相繼出現。新中國成立后,彩票被取締。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發展,彩票又重現于人們生活之中。1987年,中國政府發行了第一套福利彩票。如今,名目繁多的彩票隨處可見,天天都有彩票開獎,彩票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彩民成了一支龐大的隊伍。

這張清代的“興文教育彩票”,是清末眾多彩票中很普通的一種,卻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可以看做那個時期中國彩票的一個縮影。彩票上寫著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初五日開彩,這一天是1908年的端午節,它不僅有吃粽子的習慣,還有劃龍船等歡樂場面,彩票選擇在這一天開彩,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黃河水災救濟獎券”可算是民國時期中國公益彩票的代表。黃河每次鬧水災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張彩票就是同胞解囊相助的證據。

這張是澳門南華賽狗游藝有限公司得勝彩票。作為世界聞名的賭城,澳門的博彩業五花八門,無所不有。賽狗就是澳門很有特色的一項博彩活動,至今仍吸引著大量的彩民參與。賽狗類似于賽馬,俗稱跑狗。澳門的跑狗興起于20世紀30年代,1934年澳門政府批準“南華賽狗游藝有限公司”開辦賽狗活動,次年1月正式開賽,逢周六、周日夜晚開跑8場。那時的跑狗是由港澳商人合辦的,比較受民眾歡迎。這張賽狗彩票就是那個時期的產物。

賽馬彩票也是舊中國很流行的彩票。這三張解放前的賽馬彩票,分別來自張家口、青島、天津。因為舊中國馬票比較流行,所以這幾張馬票現在也不算稀奇,在收藏界只值幾十塊錢一張。舊中國的馬票以天津的最具有代表性。

賽馬會彩票可以說是老天津最為盛行的博彩游戲。天津最早的賽馬場開辦于光緒二十七年即1901年,是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修建的英商天津賽馬場。此后,賽馬場和馬票在津城以銳不可當之勢蓬勃發展,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入全盛期。在此期間,天津的賽馬會組織多達7個,馬會發行的彩票炙手可熱。普通“馬票”每張1元、2元,面額最大的是“香檳票”,售價10元。專門從事彩票生意的叫“票行”,馬票、香檳票常由馬會委托專門票行或服務業店鋪及個人代為推銷。票行一般提取4%的傭金,有時還要向中獎者索取賞金。票行的廣告琳瑯滿目,充斥著津城各大報刊的版面,馬會彩票的名稱也洋洋大觀,什么倫敦大香檳、英商大香檳、美國慈善香檳、福樂麗、開灤小香檳、上海愛多小香檳等,獎金從幾十萬元至幾千元不等。

透過這幾張馬票,不難想像當年博彩業的興旺。舊中國雖然經濟不發達,可再窮的社會也會有富人,賽馬場就成了富人們尋找刺激的樂園,而窮人也常常夢想著通過彩票一夜暴富,于是也偶爾“碰碰運氣”。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了,賽馬場一度成了資產階級罪惡的化身,也是屢次政治運動揭發批判的對象,所以賽馬場很快就被消滅得無影無蹤,賽馬彩票自然煙消云散。

這張是山西忻縣聚豐祥的促銷彩票。聚豐祥是一家老字號商鋪,是全國有名的布店。這張彩票是山西忻縣北街的聚豐祥分號發行的。說起來它不是“正宗”的彩票,叫彩票又不完全是彩票,只是引進了彩票的機制來個“節外生枝”,讓顧客產生一種既購物又摸獎的“雙份喜悅”,很像今天的有獎銷售。

  這張是1983年4月某縣漁薪食品營業所發行的“鮮蛋有獎收購券”。這張票雖然不是彩票,卻有著濃烈的“彩票味兒”,上面規定賣5斤雞蛋就可以領票1張,湊夠了4000張就可以開獎,具體情況是:一等獎1個,獎上海牌寶石花手表一塊;二等獎20個,獎荊江牌茶瓶1個;三等獎40個,獎彩色面盆1個;四等獎200個,獎毛巾1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6280.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