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曼底海濱法國二戰紀念館前的廣場上,高高飄揚著參加諾曼底戰役的十幾個國家的旗幟,其中鮮艷的五星紅旗特別搶眼。
70年前的6月6日,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諾曼底登陸從法國諾曼底海岸開始。今年6月6日,多國政要齊聚法國,紀念二戰中這“最長的一天”。鮮為人知的是,在諾曼底登陸中,曾有一批年輕的中國軍人在盟軍中效力,他們的功績不應被歷史遺忘。
1、留洋學習歷盡艱辛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反攻階段,中國的抗日戰爭正處在“相持階段”。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經過精心籌備,召開了一次旨在加強海軍建設的特別會議。會議最終達成共識:派遣一批精英出國留學,為以后的海軍發展做好準備。隨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籌備處通過嚴格篩選,在上千名海軍軍官中挑選了85人,其中60人去美國,25人去英國。戰略網 www.chinaiiss.cn 專業軍事評論網站
1943年6月,赴英學習的25人出發。他們先從重慶到昆明,在昆明乘坐美國人的飛機穿越喜馬拉雅山到達印度的加爾各答,后搭火車到孟買,乘商船前往英國。
當時,德國潛艇對反法西斯同盟國實行海上封鎖,商船必須有海軍艦隊護航才安全。這25人乘坐的商船所在船隊,就是由1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護航的。沒想到,船隊行駛到地中海還真碰上了德國潛艇,年輕的中國海軍軍官們平生第一次見識了真正的海戰:兩艘驅逐艦脫離編隊向潛艇進攻,一艘驅逐艦負責用儀器跟蹤潛艇,鎖定目標、發出指示,另一艘則發射深水炸彈攻擊德國潛艇。各艦的密切協同,讓德國潛艇占不到半點便宜,最終狼狽逃竄。就這樣,留學生們輾轉多地,歷盡艱險,耗時3個多月終于到達英國。
在赴英留學的25人中,有4人被分到樸茨茅斯輪機學校學習輪機專業,而有著百年悠久歷史的格林尼治海軍學院則為盧東閣、郭成森、王顯瓊和黃廷鑫等21名中國留學生專設了一個“中國班”,一切按英國皇家海軍的傳統要求,為他們系統教授英語、航海、魚雷、槍炮等課程。
經過3個月的短期培訓,英國皇家海軍根據戰時需要,將這些留學生派往各個戰區,登艦實習。黃廷鑫、王顯瓊被分配到“搜索者”號輕型航空母艦,盧東閣和郭成森等則登上了“肯特”號重型巡洋艦。
2、海戰場上嶄露鋒芒
1943年,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制海權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希特勒為切斷美、英盟軍向蘇聯運送軍火物資的海上要道,派遣駐挪威阿爾塔峽灣的惟一能出航作戰的大型戰艦“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出海截擊盟軍護航的運輸隊。
英國皇家海軍得到情報,立即出動,從大西洋馳援北冰洋,由3艘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14艘驅逐艦、2艘巡洋艦、10艘潛艇組成的特混艦隊,打響了著名的“北角戰役”。
12月26日傍晚,“肯特”號響起警報。當時,郭成森正在駕駛臺值更,他與盧東閣被分配到艦艏1號、2號主炮塔任副炮長。北極的隆冬,白天只有兩三個小時,但強烈的亮光照得周圍海域如同白晝。這時,德軍王牌艦“沙恩霍斯特”號完全暴露在英國皇家海軍層層排列的密集炮口之下,英國艦隊頓時重炮齊鳴,震蕩海域,最終將其擊沉。23歲的郭成森第一次體驗到了實戰的滋味。
“沙恩霍斯特”號被擊沉之后,希特勒海軍力量大減,其被稱作“北方孤狼”的海上巨型堡壘“提爾比茲”號戰列艦,也已被英國皇家海軍擊傷,暫避挪威阿爾塔港“養傷”。英國皇家海軍不失時機,決定向“提爾比茲”號實施攻擊。
1944年4月30日凌晨,英艦駛近阿爾塔港,一批接一批“劍魚”式飛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把數百枚1600磅重型炸彈投向了這個4萬多噸級的海上“巨無霸”。此役令“提爾比茲”號遭受重創,3個月內無法參戰,為諾曼底登陸掃清了一大障礙。
戰斗中,德軍瘋狂反擊。擔任副值更官的郭成森眼疾手快,在發現德軍潛艇襲來的瞬間,迅即發出“右前方,發現敵潛艇”的口令,同時按響了警鈴。“肯特”號一個急拐閃避,兩枚魚雷擦著舷邊掠過軍艦左側。
“肯特”號完成任務返航時,郭成森和盧東閣被邀請與艦長共進晚餐。這是艦長對作戰有功軍官給予的一種獎勵和榮譽。席間,他詢問了兩位中國軍官的參戰感受,郭成森回答:“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一次終生難忘的鍛煉,我們一定把所學的本領,用于將來的中國海軍建設。”
“很好!”艦長高興地舉起酒杯說:“愿大西洋的戰火把你們鍛煉成鋼,祝中國海軍早日強大!”
3、鏖戰諾曼底建功勛
1944年6月6日,決定法西斯德國命運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打響。郭成森等21名留學英國的中國軍官全部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的海上作戰,他們有的在巡洋艦和驅逐艦上,有的在戰列艦上,還有的在航空母艦上,作為諾曼底作戰的普通一兵擔負主攻和掩護任務,自始至終參與了這次偉大的作戰行動。
在登陸灘頭,盟軍遭到德軍炮火猛烈壓制,“肯特”號等盟軍軍艦擔負了火力支援任務,接近海岸實施炮擊。郭成森在這次大決戰中表現出色,指揮發射炮彈數千發,不僅摧毀大量德軍的岸防設施,而且還在布雷封鎖作戰中,擊沉一艘德國大型救生船和4艘運輸船。
當時與他同艦作戰的還有盧東閣和白樹綿。由于保密嚴格,他們在出發前還不知道作戰計劃。后來據盧東閣回憶,當時的戰斗場面非常壯觀、非常慘烈。周圍全是艦艇,大大小小、各種用途的軍艦簡直是擠在一起。炸彈在艦艇周圍爆炸,掀起的水柱比艦橋還高。雖然盟軍發動炮火襲擊時是在夜里,但天空被炮火照得通紅通紅的,能夠看見一大片艦隊。炮聲、水聲震耳欲聾,連周圍的人說話都聽不見。盟軍艦隊在進攻時遇到了一艘巨大的德國軍艦,比“肯特”號重型巡洋艦大好多,簡直像一座山一樣漂浮在水面上。艦舷的鋼板特厚,很難把它擊沉。當時不光是“肯特”號軍艦在打這艘德艦,還有其它的盟軍軍艦一起來圍攻它,用了很多炮彈才把它擊沉。
6月6日,日軍再次南下。王澤?F率第四十四軍官兵,勇猛尾擊日軍三個師后,便遭到日軍強烈的反擊。此時,王澤?F不得不向父親王纘緒堅守的大洪山一帶撤退。這時,日軍第八師團長谷川指揮兩個師團猛烈圍攻大洪山,王纘緒率部在大洪山西麓、南麓一線與日軍艱難地激戰20余日,王纘緒本人也在戰斗中負傷,全軍8萬多官兵僅剩5萬人。但擊傷日軍第40師團長天谷直次郎,擊斃日軍高級軍官10余人,使日軍付出了重大代價。此后,王纘緒采取了游擊戰術,利用有利地形,在山區之中與日軍周旋,死死地拖住日軍不放。爾后,王纘緒還數十次指揮部屬對日軍進行主動出擊,偷襲日軍,把日軍牢牢地阻止在大洪山一線。
1941年秋,日軍企圖奪取大洪山南麓的青峰山。王纘緒指揮部隊與敵死戰,青峰山陣地幾經易手,最終將日軍擊退。
王纘緒率第二十九集團軍在大洪山與日軍浴血奮戰了一年零四個月,成功阻止了日軍向四川推進的企圖。王纘緒也因此一戰而揚名天下,被當時的媒體稱為"大洪山老王推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6283.html
相關閱讀: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