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出兵,同時拉上虢國、蔡國、衛國、陳國等諸侯國,組成由王室軍隊為主的多國聯合部隊,浩浩蕩蕩出發討伐另一個諸侯國——鄭國,拉開了中央政府攻打地方政府的奇特一幕。
一、戰爭經過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周桓王免去了鄭莊公左卿士的職務,鄭莊一怒之下,不再朝覲周王。周桓王想這還得了,于是叫上其他幾個諸侯國,大家組成聯合軍隊一起殺向鄭國。鄭國是春秋小霸王,不但自家強大,而且長期把持中央權力,一朝被免,感覺臉面無存,以后在江湖上還怎么混?于是也組織起軍隊,擺開與中央軍對抗的態勢。
聯合部隊的情況大致是:周王以自己的部隊為中軍,虢國的軍隊為右軍,蔡、衛兩國的軍隊同屬右軍,周大夫黑肩(瞧這名字取的)的部隊為左軍,陳國的軍隊同屬左軍。針對中央軍的安排部署,鄭國大夫子元向鄭莊獻計,建議將部隊組成左右兩個方陣,左邊方陣對付蔡、衛兩國軍隊,右邊方陣對付陳國軍隊。子元進一步解釋說:“陳國此時正在內亂,軍民都沒有斗志。如果我們先打陳國,陳軍必定立馬敗逃。陳軍一敗,周王的軍隊就要去照顧,那他自己也會發生混亂。蔡、衛兩國的軍隊打不過我們,一定會先逃。那時我們再把軍隊集中起來對付周王的軍隊,事情就成了!编嵡f認為很有道理,采用子元的建議,安排大夫曼伯帶領右方陣,大夫祭仲足帶領左方陣,自己則與原繁和高渠彌兩位大夫一起帶領中軍。鄭國軍隊排出一種陣式,叫魚麗之陣,具體情況書上語焉不詳,大意是戰車與步卒相結合,戰車在前,步卒在后,步卒用以彌補戰車間的空隙。
一切就緒之后,雙方在?葛(即今河南省長葛市)開撕。鄭莊胸有成竹,對左右兩個方陣下令道:“你們看到我軍旗揮動,就立馬擊鼓進軍!”果然,才一開打,蔡、衛、陳等地方部隊就招架不住,一觸即潰,各自奔逃。鄭莊看到戰術見效,馬上將軍隊集結一處,開始沖擊周桓王的中央軍。中央軍的表現比蔡、衛、陳等地方部隊好不了多少,旋即大敗。亂軍之際,鄭國大夫祝聃一箭射中了周桓王肩膀。周桓王表現還算不錯,盡管中箭受傷,卻還能指揮軍隊。祝聃想乘機追殺周桓王,鄭莊勸阻道:“君子不會欺人太甚,何況那是天子,你總不能把天子殺了吧。你把他捉來或是殺了,只能引來全天下的憤怒共討。這一次我們能夠自保,國土無損,就滿足了!
當天晚上,鄭莊派大夫祭仲足帶上禮物,前往周桓王駐地表示慰問,同時對桓王的左右官員也慰問了一番。戰事自此結束,中央軍完敗。
二、這場戰爭的背景
西周末年,周幽王寵幸褒姒,烽火戲諸侯(當然這個情節非常扯蛋,不足信),繼而發展到廢黜王后及太子,改立褒姒為后,引發了極大的政治混亂。幽王的前岳父大人申侯眼見女兒和外孫被廢,一怒之下與北方的游牧民族犬戎聯合起來進攻幽王。申侯沖冠一怒的結果是,幽王被犬戎殺于驪山腳下,褒姒遭劫擄之后下落不明,西周王朝就此終結。諸侯隨后擁立被廢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次年(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為避犬戎之禍,在秦國軍隊護送下將國都東遷洛邑。至此,西周終結,東周肇始。
平王東遷之后,周室原有土地遂為秦國所有,秦國因護王有功,其地位也由之前的附庸國上升為諸侯國,秦國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壯大,四百八十年之后遂有天下,這是后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2446.html
相關閱讀:周朝中國的社會形態改革:奴隸逐漸變成了自耕農
后稷
姬瑕
伯夷
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