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漢國國主劉聰病死。漢國內部也發生分裂。劉聰的侄兒劉曜接替了國主的地位。他覺得用漢朝的名義并不能欺騙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國號為趙。漢國大將石勒在反晉戰爭中擴大了兵力,不愿再受劉曜的統治,也自稱趙王。
石勒是羯族人,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頭目。年輕的時候,并州地方鬧饑荒,他和部落失散了,曾經給人家做過奴隸、傭人。有一次,石勒被亂兵捉住,關在囚車里。正好他的囚車旁邊有一群鹿跑過。亂兵紛紛去追捕鹿群,石勒才趁機會逃走。
石勒受盡苦難,沒有出路,就招集一群流亡的農民,組成了一支強悍的隊伍。劉淵起兵以后,石勒投降漢國,在劉淵部下當了一員大將。
羯族人的文化比匈奴人要低。石勒從小沒有像劉淵那樣受過漢族文化教育,不識字。他擔任大將以后,漸漸懂得要成大事業,光靠武力不行,就依靠一個漢族士人張賓,采取了許多政治措施。他還收留了一批北方漢族中的貧苦的讀書人,組織了一個“君子營”。
由于石勒驍勇善戰,加上有了張賓一批謀士幫他出謀劃策,石勒的勢力更加強大。到了公元328年,終于消滅了劉曜。過了兩年,石勒在襄國自稱皇帝,國號仍是趙。歷史上把劉氏的趙國稱為“前趙”,把石勒建立的趙國稱為“后趙”。
石勒自己沒有文化,但是卻十分重視讀書人。他做了后趙皇帝后,命令部下,凡捉到讀書人,不許殺死,一定要送到襄國來,讓他自己處理。
他聽從張賓的意見,設立學校,要他部下將領的子弟進學校讀書。他還建立了保舉和考試的制度。凡是各地保舉上來的人經過評定合格,就選用他們做官。
石勒嚴禁部下提到“胡”字、“羯”字。但是為了安撫漢族士人,有時候也沒有執行禁令。
有一次,有個漢族官員樊坦被任用做官。樊坦進宮朝見的時候,穿了一身破破爛爛的衣服。石勒吃驚地問他:“你怎么窮到這步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6127.html
相關閱讀:東晉的時尚
魏晉史上的王戎和嶠遇大喪玩孝順竟為博名?
自亂陣腳的苻堅
淺析書圣王羲之的藝術行為
東晉哪位皇帝和皇后一起吃仙丹 致兩人先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