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哈尼族的歷史起源是什么?哈尼族歷史簡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傳統文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哈尼主要居于紅河南岸的紅河、綠春、元陽、金平等四縣;雅尼居于西雙版納自治州及瀾滄縣;卡多、豪尼、碧約、布都、白宏等均交錯聚居或散居于景東、鎮沅、墨江、新平、元江、普洱、江城等縣。本民族內部之間的互稱和其他民族對哈尼族的稱謂也不盡一致。

  見于漢文史籍中的歷史名稱,秦漢時期稱“昆明叟”,魏晉南北朝時期稱“烏蠻”,唐南詔、宋大理國時期稱“和蠻”,元朝稱“斡蠻”、“斡泥”,明朝稱“窩泥”、“和泥”,清朝稱“和泥”、“窩泥”、“禾尼”。

  哈尼族在各個歷史時期不同名稱的出現及其分布變化,反映了歷史上他們遷徙流動的情況。名稱雖多,其音義卻基本一致,均與目前的自稱和互稱相同或相近,都從“和”音,其義仍為“和人”。

  可以說,哈尼族兩千多年來基本上就具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和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人數較多的自稱“哈尼”為本民族統一的名稱。

  對哈尼族的歷史淵源,民族學和歷史學界大致有四種觀點:①東來說;②兩向族源多種文化融合說;③紅河兩岸土著說;④“氏羌系統”南遷說。東來說以滇南地區部分哈尼族采用父子連名譜系追根溯源到南京應天府柳樹灣,或山西、河南、江西、貴州等地,并以此為依據,認為哈尼族與漢族的淵源同出一轍。

  兩向族源多種文化融合說認為今天從事山居農耕的哈尼族是“由青藏高原南下的北方游牧部落與云南高原北上的南方稻作民族??夷越融合而成的新型稻作農耕民族”。就族源論,“當是雙向的、復合的,即南方土著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的交匯與融合”。就文化論,是一種“南方夷越海濱文化與北方游牧部落的高原文化的化合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0387.html

相關閱讀: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