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是該民族的自稱!鞍骸痹诘掳赫Z里意為“巖洞”;“德”為尊稱的附加語。相傳,德昂族的祖先曾居住在山洞里。“德昂”這一自稱,是對其先民居住巖洞歷史的反映。德昂族,曾是人口眾多的民族。有汝別列,汝買阿、汝旺等20來個支系。當地其他民族根據德昂族服飾上的不同特征,分別把“汝別列”支系稱為“紅崩龍”,“汝買”支系稱為“黑崩龍”,“汝波”支系稱為“花崩龍”。20世紀50年代初,在民族識別時沿用了“崩龍”這一族稱。后來根據德昂族人民的意愿,經政府批準,自1985年9月21日起,正式改稱“德昂族”。
德昂族與孟高棉語族的佤族、布朗族、克木人等同源于古代的百濮族群,是滇西南及中緬交界地區的土著居民。從歷史記載來看,德昂族是古濮人的一支發展而來的。
德昂族從孟高棉族(濮人)中分化出來成為一個單一的民族,大約是在公元十一世紀后。清代史籍中開始出現對德昂族較確切的記載,崩龍,初寫作“波?”、“波龍”或“波籠”,見于清代乾隆《東華錄》,光緒《永昌府志》中。清代以來,德昂族分布的區域很廣。當時,主要分布在永昌(今保山、德宏)、順寧(今風慶、臨滄、雙江)及與緬甸交界地區,他們與“濮夷”已有所區別。?
從德昂族的歷史傳說分析,他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德昂族對于其祖先最早的居住地有幾種說法:一說他們的發源地是在德宏州的芒市一帶;一說他們的發源地是緬甸大山。這兩種說法實際上并不矛盾,因芒市和緬甸大山均屬于瑞麗江流域,基本上是聯成一片的;由于歷史上的遷徙,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支系。
從史料記載綜合來看,今德宏州是古代德昂族先民的主要聚成區,歷史悠久,從遠古時代就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勞動、生息,比傣族、景頗族等民族先進入這一地帶。今天德宏各地的傣族、景頗族等民族也都公認,德昂族是定居在這一地區時間較早、分布較廣的一個民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6351.html
相關閱讀:傣族文學 傣族的民間文學是如何民展起來的
京族人春節怎么過的?京族人的春節有什么活動
歷史上的古代人為何不會“走”呢?
瑤族長鼓舞是怎樣的舞蹈?瑤族長鼓舞簡介
佤族飲食 佤族人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