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神秘的美國“藍光”行動:特種部隊折戟伊朗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歷史趣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東,這塊多事之地,常常發生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爆炸性事件。

1979年11月4日,位于波斯灣畔的伊朗也爆出了一條重大新聞: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占,全體使館人員被扣作人質!

“藍光”計劃出籠

人質事件發生后,美國一面同伊朗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談判,一面秘密準備軍事營救計劃。在人質被扣的當天,卡特總統發表聲明,下令暫時停止向伊朗運送軍事裝備的配件,并命令司法部驅逐違反移民法旅居美國的100名伊朗學生,宣布停

購伊朗石油,凍結伊朗官方在美國的約95億美元的資產。然而,伊朗人并不理睬這些,反美浪潮反而一浪高過一浪。伊朗國內舉行了絕食斗爭,美國駐巴基斯坦、利比里亞、英國、法國、西德、土耳其、孟加拉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的大使館、

領事館均遭到了伊朗人的襲擊。11月19日,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下令釋放了人質中的5名婦女和8名黑人,并發表電視講話,指出其他人質將被扣押起來,除非伊朗前國王巴列維被引渡,否則,他們將受到審訊。卡特總統獲悉這一聲明后,立即發出

警告,指出如果伊朗審訊人質,將承擔由此而產生的全部責任,隨即命令向波斯灣增派航空母艦。于是,排水量為81000噸的“小鷹”號航空母艦同1艘導彈巡洋艦、2艘驅逐艦、1艘加油船向波斯灣進發,航母上的4500多名官兵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對于美國的軍事威脅,伊朗表現得更加強硬,德黑蘭100多萬人到原美國大使館前游行示威,學生發表聲明,如果美國采取軍事行動,就殺死全部人質,炸毀大使館。伊朗海軍司令馬達尼宣布:伊朗海軍已處于全部戒備狀態。1979年11月23

日,卡特總統召集副總統蒙代爾、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布熱津斯基、國防部長布朗、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等高級官員,討論代號為“藍光”的武裝營救人質計劃。

其實,武裝營救人質的問題,在此之前已被提上五角大樓的議事日程。就在事件發生后不到1周,“藍光”突擊隊就接到預先號令:準備采取遠程偷襲方式,武裝襲擊德黑蘭美國大使館,消滅守衛人員,救出人質,將他們安全帶出伊朗。

圣誕節之夜,五角大樓的參謀長聯席會議特別戰情室里卻毫無一點節日的氣氛。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瓊斯正在召集中央情報局官員、陸、海、空三軍首腦、“藍光”突擊隊隊長貝克韋斯上校等人研究營救人質的行動方案。像這樣的會議,此前

已經開過6次了。

會議由瓊斯主持。“諸位都知道,1個多月來,我們為了營救被扣人質,已經作了多方努力,但收效甚微。卡特總統命令我們擬定1個方案,在適當時機以武力一舉救出人質。我們本來不希望這樣做,但除此之外,我們已經沒有別的選擇。希望

大家根據最新獲得的情報和上幾次討論的情況,對武裝營救人質的方式、路線、行動預案、繼續發表意見。”

連日來,他們在商討營救方案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缺乏準確可靠的情報。人質被關押在大使館的哪個地方?是集中在一起,還是分散在幾處?誰在看守人質,兵力多大?一旦伊朗人遭到攻擊,附近有哪些部隊可能趕來增援?德黑蘭周圍有

沒有可供襲擊部隊停留的隱蔽地?這些情況他們都知之不詳,而缺乏情報就等于拳擊手在拳擊場上被蒙上了眼睛,只能瞎打一氣。

為了盡快搞清人質的確切位置,美國人不得不鋌而走險。中央情報局首先派出了1名綽號叫“鮑勃”的特務抵達德黑蘭,此人是1位60多歲的退休情報官,常年居住在南歐某地,通曉數國語言。派他去德黑蘭的目的是為未來的營救活動做物資準

備。此人在德黑蘭購買了5輛卡車和2輛運貨車,租了1所倉庫,以便在接應突擊隊時使用。但他始終未摸清關押人質的確切位置。

于是,另外1名中央情報局的高級特工梅多斯化名住進了德黑蘭的希拉頓酒店,他對空降場及德黑蘭街道作了周密的勘察和了解。與此同時,1名在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工作的巴基斯坦廚師獲準離開伊朗回國。他報告的情況說:如果不是全部,至

少也是絕大部分人質被關押在使館領事處內。

最后,五角大樓終于將情況徹底弄清楚了:人質被分關在使館的2棟樓房里。其中,大使館辦公樓里有31名人質,大使住宅里有19名人質。另外3名人質事發當天正在外交部辦事,被關押在外交部大樓。負責看押人質的主要是警察和學生,戒備

程度不高。大使館外面是伊朗的革命衛隊,戰斗力較強。德黑蘭市還駐有1支高速機動的武裝部隊,但它遠離市區,最快也只能在1個半小時后趕來增援。另外,德黑蘭東南部的沙漠地區有兩處便于部隊隱蔽的地點,那兒土質堅硬,可以承受大型運

輸機迫降......

“既然所需要的情報都送來了,還等什么,該是作出決斷的時候了。”1位空軍將軍打破了沉寂,“我提1個方案:首先使用大型運輸機,將‘藍光’突擊隊傘降到德黑蘭郊外,然后騎自行車通過德黑蘭大街,沖進大使館。”

貝克韋斯在心里罵了一句:“蠢豬”。傘降?談何容易!德黑蘭郊外盡是些高低不平的丘陵地,突擊隊在那里傘降按照概率大約有7%的人會扭傷腳腿。突擊隊拖著這么一群斷了腿的人,如何將人質全部從虎口中救出來?至于汽車通過德黑蘭大

街,更是荒唐!美國人和伊朗人,3歲小孩也能區分出來,何以隱蔽企圖,達成突然性?

“我看可以采用卡車方案,”又有人站起來發言,“先用大型運輸機將突擊隊運到土耳其,再從那里乘預先購置的卡車進入伊朗。因為土耳其每天都有大量卡車越過國境,從陸路進入德黑蘭,他們不會懷疑。”

乍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危險性太大。土耳其邊境距德黑蘭有上千公里之遙,萬一遇上伊朗人檢查,一打開冷藏車,發現里面裝的不是凍肉,而是全副武裝的美國大兵,后果將不堪設想。

會議又冷場了。

瓊斯將軍瞧了貝克韋斯一眼,用征詢的口吻說:“上校,談談你的意見吧!”

對于這次營救方案,作為擔負這次行動的“藍光”突擊隊的負責人,貝克韋斯早已深思熟慮,不過出于對這些聲名顯赫的將軍們的禮貌,不愿過早地顯露罷了。

貝克韋斯的方案分3步進行:

第1步,使用空軍的6架C-130運輸機,裝載97名“藍光”突擊隊隊員和所需的燃料、設備,從美國本土的波普機場起飛,直飛埃及,在基納機場加油后,穿越紅海,南下進入曼德海峽,繞過哈德角,從查赫巴爾插入伊朗領空,然后直飛德黑蘭

東南約180英里處,于夜間降落在1塊沙漠鹽堿地上。那個地方的代號為“沙漠1號”。

與此同時,抽調8架直升機,從停泊在阿拉伯海上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趕往“沙漠1號”會合。

第2步,“藍光”突擊隊乘加過油的直升飛機,直奔德黑蘭郊外的另1個隱蔽地——“沙漠2號”。到達后,直升飛機和突擊隊員在那里潛伏1個白天。

第3步,C-130運輸機于第2天夜間飛往“沙漠2號”。與此同時,突擊隊員在特工小組接應下,乘上預先購置的汽車,秘密潛入德黑蘭。到達羅斯福大街后,突擊隊兵分3路,第1隊從大門突入使館,直奔大使館辦公樓,營救那里的31名人質;第2

隊從大使館東側翻墻而過,直撲大使住宅,營救那里的19名人質;第3隊沖向伊朗外交部大樓,營救被關在地下室里的3名人質。人質救出后,各隊到使館附近的體育場會齊,在那里登上接應的直升機,撤回到“沙漠2號”。爾后,直升機返回航母,

人質和突擊隊員換乘C-130大型運輸機,撤離伊朗。

屆時,衛星和高空偵察機將為突擊隊提供情報和通信保障。武裝直升機將飛臨使館上空巡邏,假如伊朗的革命衛隊敢輕舉妄動,就讓他們嘗嘗機關炮的厲害。

“嗯!不錯。”瓊斯將軍一面聽著貝克韋斯的介紹,一面頜首稱贊,“我看可以以此為藍本,制定1個營救方案。至于行動的具體時間,我向總統請示后再定。”

無人提出異議。通過!

一道藍光“裂”長空。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藍光”突擊隊在焦急的等待中,迎來了1980年。1月平安地過去了,2月悄悄地溜走了,3月也不見什么動靜,4月的日歷又翻過去了一半,可是,突擊隊仍沒接到武裝營救人質行動最后命令。

決定中止作戰以后,白宮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下一步的消息。下午6點21分,傳來了C-130運輸機與直升機相撞焚毀的消息,卡特總統的臉“唰”地變白了。25日上午1點,美國政府被迫向新聞界宣布這次在伊朗進行的營救行動已告失敗,并向國

會和盟國通報了有關情況。

次日上午7點,面部充滿懊喪和痛苦表情的卡特總統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為了營救被伊朗扣留的53名美國人質,我們已進行了極其秘密的營救行動。但由于直升機的技術故障,不得不放棄。營救人員在撤退時,在伊朗邊境的沙漠地帶,直

升機與運輸機相撞而造成8人死亡。”

美國這一行動遭到了許多國家和國會的指責,也使美伊關系更加惡化。伊朗學生把人質轉移到全國各地關押,從而使美國營救人質的希望徹底破滅。正當美國對人質問題一籌莫展之際,形勢發生了轉機。7月27日,移居埃及的62歲的前國王巴

列維因病去世,伊朗學生扣留人質的一個重要理由已不復存在。

兩伊戰爭的爆發,更加快了人質事件的解決。11月2日,伊朗議會通過決議,同意把52名人質交還美國(1980年7月11日因病已釋放1名人質)。1981年1月,在阿爾及利亞的調解下,美伊雙方終于達成協議。1月20日,1架阿爾及利亞飛機載著獲釋

的52名人質飛離德黑蘭,至此,持續了444天之久的人質問題最終獲得了解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06533.html

相關閱讀:王熙鳳操辦的兩場葬禮 竟是她人生的高點與末路
大漢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國叫囂
三十五個真實的中國歷史
重溫血漿經濟和艾滋病的混亂時代
選人用人須經得住倒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